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在杭州的靈隱寺,有一副對聯,禪機妙語,點醒世人。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是啊!人人都希望萬事如意,可是人這一輩子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哪能夠事事稱心如意呢?

凡事只求半稱心,半這個字用的巧妙,只求一半的稱心,如此知足方得則常樂。中國人的半字哲學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恰到好處,餘韻無窮。生活不必要太完美,一半就好,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色處見繁花。自得妙境。半忙半閒,這才是生活。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菜根譚裡說人生若太閒則別唸竊生,太忙則真性不見。說一個人不能太閒了,太閒了無所事事容易生雜念,也不能太忙了,太忙了則身心疲憊容易失掉真性情。生活最好的狀態就是在半忙半閒之間。

宋代的文壇宗主歐陽修最得半忙半閒之趣。忙的時候勤於政務,換得一方富庶安寧。閒的時候與詩酒山水相伴把日子過得月白風清。在滁州做太守時,歐陽修忙完公務受到邀請就到琅琊山溜達。有時候性起便在山中大宴百姓喝得酣暢淋漓。醉醺醺的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忙就忙的井井有條,閒就閒的逍遙自在。半忙半閒之間,這才是生活。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半醉半飽,才得真味。飲食不宜太過。太過則傷身。酒飲半醉,飯吃半飽,這是古人的養生之道,白居易一生坎坷卻能長壽。都因為他有節度的飲食之道!他主張素食淡味。飯吃半飽即止,雖愛喝酒,但絕不貪杯,酒至微醺停下來。先敬酒一杯次舉粥一碗半憨半飽時,四體春悠悠!先喝一杯酒,再吃一碗粥,半醉半飽之時,這四肢和身體悠悠然如春暖花開,神氣舒暢。病多從口入大魚大肉,肥甘厚味,好酒貪杯,無節制的飲食習慣最傷身子。喝酒半醉吃飯半飽才得人間真情味,才是養生之道。

半出世半入世,才是人生真諦。出世是道家的追求,窮則獨善其身,入世是儒家的追求,達則兼濟天下。如果一個人完全入世,縱身江湖,難免會被五欲紅塵的潮流沖走。假如純然出世,自命清高則人生必定是漂浮無根空轉不前的。所以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一半出世一半入世,與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范仲淹自由行走於出世與入世之間,他積極入世投身仕途以天下為己任,縱然仕途坎坷,屢遭貶謫,也未曾令他消沉懈怠。因為葆有一顆出世的心,自能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坦然笑對人生風雨。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范仲淹一如既往的為當地幹實事,興辦學堂,教化民風,所到之處政清人和為百姓敬畏!其實對世人來說,入世便是踏踏實實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仰不愧於心俯不愧於地。出世則是在喧囂浮華中安靜下來,以清澈明亮的心境淡然的面對塵世的紛紛擾擾。

三毛說: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散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人生就在這一半一半當中,半因半果,半苦半樂,未來世事茫茫,一半還智天地,一半讓與人間。一半煙火,一半清歡,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一半就是一種良好的心態。是一種在繁華和平淡中游走的寵辱不驚,是一種凡事不過度的依賴,凡事都懂得保持分寸,於得失之間從容不迫的坦然,保持這樣的心態,不至於在名利面前迷失,也會讓我們直面挫折笑對痛苦。

一半是一種平衡,一種生命的平和,更是一種大成若缺的智慧境界不張揚也不低落。自成一派祥和,懂得平衡生活,並能處處見識生活中的美。懂得平衡時間,並能閒有滋味忙有價值。懂得平衡飲食便能心愉悅,身健康。懂得平衡自己就立於天地之間,強大且無所畏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