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績“變臉”遭深交所詢問 海馬汽車清“庫存”換道

「公司」绩“变脸”遭深交所询问 海马汽车清“库存”换道

2018年,汽車老將海馬汽車依然未從大幅虧損中走出。

作為海南本土唯一的整車企業,海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0572.SZ以下簡稱“海馬汽車”)業績仍處於低谷。根據最新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8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12億~18億元,虧損預計同比增長20.68%~81.02%。

2月12日,海馬汽車公佈了2019年1月份產銷數據,海馬汽車僅銷售1327 輛,同比大跌87.45%。其中,1月,轎車銷售201輛,同比下滑93.16%;MPV銷售61輛,同比下滑87.18%;SUV銷售1065輛,同比下滑85.13%。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政策、市場以及企業戰略等多因素影響,多款海馬汽車將面臨停產。海馬汽車實施品類戰略,對產品研發項目進一步聚焦,決定對部分在研產品終止研發。

2月14日晚,海馬汽車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海馬汽車2019年將有多個項目取得較大突破,這對於扭轉企業經營狀況具有戰略意義。

業績“變臉”引關注

海馬汽車於1988年在海南省海口建廠,最初主要是組裝馬自達汽車。2006年,海馬汽車終止了與馬自達的合作,開始轉而走向自主汽車品牌。

2019年1月30日披露的《2018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18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12億元至18億元,虧損比2017年同期增長20.68%至81.02%。

「公司」绩“变脸”遭深交所询问 海马汽车清“库存”换道

海馬汽車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之所以業績出現變動,主要原因在於汽車產銷量同比大幅下滑,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包括對部分受國六排放法規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影響較大的產品所涉相關資產,對庫存整車、積壓存貨、閒置設備,對出口應收賬款等計提減值;對部分在研項目原預計達到可使用狀態後轉為無形資產的金額轉入費用化歸集。

不過由於其2018年四季度業績的突然“變臉”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

根據公告顯示,海馬汽車2018年前三季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虧損約4.77億元,而這意味著公司第四季度業績大幅虧損至少7億元以上。

2月13日,海馬汽車發佈的《關於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的回覆公告》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較前三個季度虧損大幅增加,主要原因包括三個方面:其一,公司因經營性及其他等影響當期損益;其二,公司因部分產品逐步退市等涉及的相關資產以及存貨等計提資產減值影響當期損益,對出口應收賬款等計提資產減值影響當期損益;其三,公司因終止研發項目造成研發支出費用化等影響當期損益。此外,公司第四季度的汽車銷量較第三季度環比下滑 21.22%以及出口量的下滑,均造成公司第四季度盈利水平下降。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修訂)》的退市風險警示規定,最近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連續為負值或者因追溯重述導致最近兩個會計年度淨利潤連續為負值的公司,將在公司 2018 年度報告披露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要注意的是,海馬汽車2017年業績首次面臨大幅虧損,淨利潤虧損達到9.94億元。

銷量下滑面臨“斷舍離”

業內普遍認為,海馬汽車的核心問題出在羸弱而陳舊的產品序列。無法在市場保持有力地位。

中汽協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汽車銷量共計2808.06萬輛,同比下滑2.76%,儘管連續十年蟬聯全球第一,但自1990年以來出現首次年度下滑。

從2018年主流車企銷量目標完成率來看,僅有北京奔馳、北汽新能源、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完成了年初銷量目標,其他多數車企均未能如願完成,其中,眾泰汽車、華泰汽車、長安汽車等車企目標完成率未能達到70%,而海馬汽車、江淮乘用車等遭遇斬腰式下滑,目標完成率不及50%。

而此前2018年海馬汽車全年生產量為60261輛,同比下跌55.24%;全年銷量僅為67570輛,同比腰斬51.88%,與年初制定的18萬輛銷量目標相比,完成率僅為37.5%。

在外界看來,海馬汽車的產品力和研發力仍顯不足,推出新產品週期較慢,隨著車市競爭日益激烈,海馬汽車的逐漸淪為邊緣車企。

「公司」绩“变脸”遭深交所询问 海马汽车清“库存”换道

留給海馬汽車的時間還多嗎?將在產品研發項目上和發展路徑有怎樣的調整和預期?

海馬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海馬汽車2019年將有多個項目取得較大突破,這對於扭轉企業經營狀況具有戰略意義。戰略項目、強動力年輕SUV海馬8S預計將於2019年三季度上市,而七座也會相繼上市。第三代長續航電動車也在加緊研發佈局中。其中海馬8S是海馬汽車“強動力”戰略轉型、技術全面升級後的全新旗艦車型。此外,自動駕駛平臺方面,ACC、AEB、LKS等L2級自動駕駛功能達到量產狀態,全自動泊車系統達量產狀態,高速公路單車道駕駛輔助demo樣車開發完成。同時,在強混合動力、可變平臺、高效三電、智能網聯等領域也有研發規劃。

不過,記者注意到,就最新公告來看,多款海馬汽車將面臨停產。實施資源聚焦、產品聚焦,對部分產品或在研項目實施退市或停止研發等,涉及的相關資產或研發支出予以減值或費用化。例如,公司M2、M8、微車及短續航里程純電動汽車等產品停產。涉及M3產品的相關資產按2020年6月30日停售,此外,公司也將不再開發M6、S5Y、F7、F5等產品的國六排放車型,公司將對受政策影響盈利大幅下滑的@1、@3純電動汽車產品予以停產。

根據公司品類戰略實施對公司資源和產品進一步聚焦,公司決定將福美來F5和F7產品逐步退市,對其相關的福美來F7商品性改進項目VB00-B項目、福美來系列產品技術平臺項目、福美來F7的電動化項目 VB00-EA項目等終止研發。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曾分析,海馬汽車想要在銷量上獲得更好表現,需要有極具競爭力的爆款車型出現,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在短時間內很難實現,未來確實不太樂觀。

欲換道破局

隨著國內車市逐漸步入寒冬,自主品牌汽車轉型迫在眉睫。

《2018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白皮書》中提到的,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的提升,很大程度得益於其較快的決策機制和產品投放速度。隨著2018年幾大合資品牌開啟產品週期,自主品牌還未穩固的優勢將面臨衝擊。自主品牌內部將開啟末位淘汰制。

在國內汽車市場銷量下滑的大環境下,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出現下滑態勢。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自主乘用車市佔率分別為41.32%、46.8%、48.8%。2018年其市佔率下滑至42.1%。

對於二三線城市的邊緣車企而言,除了轉型新能源以外,和目前活躍的國內造車新勢力合作不失為一條出路。

據公開資料顯示,根據規劃,到2019年海馬旗下產品將全面應用混動技術,2020年新能源車型銷量佔比將達到30%,2025年將全面淘汰燃油車。不過目前看來隨著多款汽車產品停產,實現此規劃仍存有一定難度。

海馬汽車相關負責人則向記者介紹,海馬早在2006年就開始投入新能源汽車研發,先後承擔國家“863”及省部級科研項目6個。海馬新能源已成為河南銷量第一的電動汽車。2018年,海馬汽車也加大了對新能源產業的投入,並將一汽海馬打造為出口中心、出行中心、後汽車生態中心,同時海馬汽車業對汽車出行領域有所佈局,投放1萬輛定製化純電動汽車,首批300輛海馬E3純電動車已在海南完成投放。

上述人士表示,海馬新能源正在大力推進的可變電動平臺,基於此全新可變電動平臺海馬新能源將陸續開發覆蓋A0-A+級多款車型,目前第一款內部代號EN00的A0+級跨界車型1.0版將於2019年4月亮相上海國際車展、2019年下半年實現內部交付,2020年上市。

此外,在新能源方面,2017年9月,海馬汽車曾發佈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海馬汽車有限公司與小鵬汽車簽署了協議,合作開展研發、生產、銷售小鵬新能源汽車。雙方約定合作4年,規劃年產能5萬輛。據瞭解,小鵬汽車首款上市量產車G3在2018年12月中旬已經開始交付,2019年底前將交付3萬輛。“小鵬汽車負責研發、供應鏈體系、銷售及售後服務,海馬汽車負責精益製造及品質提升。”海馬汽車內部人士告知,“幫助小鵬代工並非提振銷量的手段,小鵬汽車與海馬汽車的深度戰略合作。”

“未來汽車的四大發展趨勢: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海馬汽車這類汽車企業的轉型必須要緊跟四化,特別是電動化、智能網聯等技術對於行業有顛覆性作用。”汽車分析師顏景輝認為。

汽車分析師鍾師認為,對於二三線城市的邊緣汽車企業而言,失去了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現在的市場變化太快,在它們之前,吉利、長城等企業已經早早佈局,由於資金、人才、經驗、產品、技術等方面不如先發企業,留給他們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

往期精彩回顧

「公司」绩“变脸”遭深交所询问 海马汽车清“库存”换道

【聚焦】產品缺乏競爭力、戰略部署欠佳 2018年美系車在華銷量出現近十年首次負增長

【關注】勝利精密頻繁併購業績由盈轉虧 紓困基金能否解其“燃眉之急”?

回鄉見聞|綠牌是什麼?新能源汽車

回鄉見聞 ▏跨入千億俱樂部 “肉脯之鄉” 靖江汽車產業蓬勃發展

【直擊3.15】我們為你“撐腰”!中國經營報徵集“3.15”維權線索

「公司」績“變臉”遭深交所詢問 海馬汽車清“庫存”換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