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雜談」簡約之美 作者:李正桐

「創新雜談」簡約之美 作者:李正桐

正如人類的其它勞動成果一樣,發明創造也有優劣之分。評判一項發明的品質,可能有許多標準,而且常常是見仁見智,因人而異,我們今天不想就此展開,而是隻探討其中的一項:簡約。

什麼是簡約?就是在實現設計目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簡化你的設計思路和產品結構。設計的充分簡化將會在產品的成本、體積重量、工藝性、故障率、耐用性、維修維護等方面帶來諸多好處,從而使該技術成果更具生命力。所以只有簡約的設計才是成熟的設計,而要達成這種境界往往更費思考、更下功夫。當然設計的簡化是相對的,因功能的需要不得不復雜的另論。

我們借美國宇航局的兩個設計來說明這個觀點。

第一個例子是鞭狀天線,要求只有在航天器進入軌道之後該天線才伸出,在這之前則處於收納狀態。

初看起來這個課題並不難,好像任何一個剛畢業的學生都可以完成。例如可以採用密封較好的拉桿天線,利用氣壓或液壓把它們逐節頂出來;還可以把天線做成螺桿的形狀,用電機驅動一個軸向被限位的螺母把它旋出來;還可以把天線做成齒條的形狀,用與之齧合的齒輪把 它推出來。此外還可以提出許多種方案。

應該說這些方案都可以實現設計目標,但是仔細想想,它們離不開電機、氣源、液源、泵、齒輪系等一大堆東西,犯了航天工程的大忌:太重而且佔據了較多的艙位。航天器對各個機構部件的重量(質量)是錙銖必較的,所以上述這些常規的思路都不能滿足航天工程的特殊要求。看來得給這個任務增加一些限制條件:不許超過一定重量或限定零件的數量,例如十件、五件、三件。能做到者恐寥寥無幾了。

美國宇航局的中選方案是:把一個類似盒尺的鋼帶(也可能是鋁合金帶)捲起來並加以束縛,其外端固定在相應的接線端子上,內端為自由端。需要時,解除束縛,鋼帶自動彈出、伸直。就這麼簡單:無須動力,大約三、四個零件就夠了,而且是很簡單的零件。

第二個例子是空間站太陽能電池翼板的方向控制機構。因為空間站是繞地球運行的,它的方向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而該翼板應基本朝向太陽,否則會影響功率輸出。按照常規的思路,大概要採用光電傳感器、控制電路和伺服電機的組合。

但是宇航局的方案更簡單。首先有一個安裝在空間站外殼上的軸,翼板可以繞軸自由轉動。用類似電工雙金屬片的材料繞成圓柱螺旋形,同軸地套在該軸上,其一端固定在空間站的外殼上,另一端與翼板連接。 當這個螺旋受熱時,因其內外層材料的熱膨脹係數的差異,必導致螺旋旋緊,反之,降溫必導致旋鬆。還有一個遮光板安裝在翼板上,使得當翼板正對太陽時,遮光板剛好遮住螺旋的一半。如果翼板的偏斜導致遮光板遮擋螺旋的面積減少時,螺旋接受光照較多,升溫,旋緊,翼板隨之轉向並使遮光板逐漸遮住較多陽光,直至遮住一半螺旋時,螺旋不再動作。反之亦然。其結果是隻要翼板的朝向發生了偏差,就會導致螺旋做出糾正偏差的動作。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機械負反饋裝置,與常規的機電伺服機構相比,實在是一個上乘之作:它輕、簡單(大約三個零件即可)、工作可靠、不需電源而直接利用太陽能。

這兩個案例給我們這樣一些啟示:

1、美國學者伯納姆曾提出著名的三問:“能不能取消?能不能合併?能不能用更簡單的東西來取代?”金玉良言!技術界的朋友如能牢記這三句話,相信會受益終生。

2、打開思路,不受任何約束。最要避免對號入座式的、程式化的、模塊化的思路,這種一般化的思維雖然也可以實現設計目標,但是不出奇、不出彩。搞電的朋友用慣了電往往形成對電的依賴性,跳不出這個領域,所以更有必要多掌握一些非電的方法,形成立體化的思維,而不侷限在一個層面上。

3、充分考慮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就上兩例來說,拿到地面上都不能用。因為地面上有重力、有風,尤其是太陽能翼板,不但很重,而且有較大的迎風面積,在地上控制它殊非易事。但在空間軌道上真空、失重的條件下,只需很小的扭矩即可控制它。看來該方案的設計者是把運行環境的特異性運用到了極致。

不繁瑣、不臃腫、不落俗套,一個優秀的設計方案必是千錘百煉的產物。◆

注:本文受作者李正桐老師的委託原載於我的新浪博客,應業內朋友要求重新在頭條平臺上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