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監聽新利器,索尼 IER-M7 體驗

但凡是和職業用途有所關聯的數碼產品,『高端』和『專業』總是密不可分的一對名詞。為此,不少廠商對於旗下高端產品推廣往往都和專業化掛鉤。

一向不走尋常路的索尼,在今年 8 月份的索尼高端音頻發佈會上,發佈了兩款主打舞臺監聽的非定製耳機 IER-M7 和 IER-M9 。在這個歌手幾乎都用定製耳機進行舞臺監聽的時代,到底索尼是否真的有辦法來打破這個局面?這次我就找來了一副索尼 IER-M7 來一探究竟。

舞臺監聽新利器,索尼 IER-M7 體驗

大部分表演者在舞臺監聽時之所以喜歡用定製耳機,那是因為無論演唱時牙關部位如何運動,定製耳機都能非常"牢固"地穩定在耳朵上。所以對於非定製耳機來說,能夠適應不同面部運動、物理上能夠做到足夠隔音,是成為舞臺監聽耳機的最基本門檻。

舞臺監聽新利器,索尼 IER-M7 體驗

而為了讓非定製耳機都能夠有足夠的穩固度,很多高端耳機都開始採用了類"公模"方案,但索尼 IER-M7 似乎有更加獨到的設計方案。

舞臺監聽新利器,索尼 IER-M7 體驗

初看索尼 IER-M7 時已經覺得它的造型設計非常奇特,腔體貼近耳朵的部分並沒有採用"公模"設計,僅僅是增厚耳廓靠近外耳道部分,使得腔體整體"往外發展",從而減少面部運動對耳機穩定性的影響。

舞臺監聽新利器,索尼 IER-M7 體驗

既然是主打中高端市場,索尼 IER-M7 在包裝和配件上也堪稱奢華。除了不同材質、不同大小的硅膠耳套和收納盒之外,3.5mm + 4.4mm "雙線"似乎也成為了如今索尼有線耳機的"標配",這樣的"標配"在索尼 IER-M7 當然也是少不了的。

舞臺監聽新利器,索尼 IER-M7 體驗

與美系多單元動鐵耳機內部膠水橫飛、混亂不堪完全不同,索尼 IER-M7 的內部設計仍然保持著索尼特有的整齊劃一。從官方給出的腔體內部結構圖中可以看到,索尼 IER-M7 採用單邊 4 動鐵設計, 4 枚動鐵單元由一個特殊設計的鎂合金外殼"裝載"著,這個設計不僅能夠消除不必要的震動,保持聲音的純淨,同時耳機內部的整體穩定性也能夠大大提高。

舞臺監聽新利器,索尼 IER-M7 體驗

索尼 IER-M7 採用了單邊 4 動鐵單元設計,具體的搭配方式是 1 枚高頻單元、1 枚低頻單元以及 2 顆全頻單元。這樣是一種相對較為穩打穩紮的搭配,這種搭配很好地利用了動鐵單元高低頻兩端喜歡"極端化"的特性,並在中頻上搭配 2 顆全頻單元,一方面能夠補足中頻的解析力和聲音厚度,使得中頻更為紮實。另一方面,全頻單元也會讓聲音帶來更好的過渡。

這樣的搭配不僅能夠凸顯出每一種單元的優勢,同時也能靠其他單元來實現協同互補。

這次搭配索尼 IER-M7 的前端我選擇了"黑磚" NW-WM1A 。

舞臺監聽新利器,索尼 IER-M7 體驗

在具體聲音方面,一開聲索尼 IER-M7 就展現了非常強大的解析力。聲音整體稍稍偏暖,但偏暖的情況並不算特別明顯,使得在收聽人聲特別是音域較高的女聲時,既能夠保持通透感,又不會感到聲音過於冰冷。

舞臺監聽新利器,索尼 IER-M7 體驗

而在三頻方面,一如此前對單元搭配的分析所料,高頻的通透感固然是非常優異,但這並不是我最驚喜的地方,最驚喜的是略帶偏暖的傾向使得高頻的尖銳感被適當地削弱,讓高頻帶有一種圓潤感,對於如薩克斯、小提琴這類高頻聲音在演繹一些較為抒情的音樂是能夠擁有非常特別的和暖感。

舞臺監聽新利器,索尼 IER-M7 體驗

低頻量感非常充足,彈性也都非常不錯,在氣氛烘托方面更是非常出眾,但下潛方面個人覺得稍嫌有點不太足夠,所以低頻表現也算得上是中上水平。至於中頻方面得益於聲音整體稍稍偏暖的特性,使得中頻的溫潤感非常抓耳。

舞臺監聽新利器,索尼 IER-M7 體驗

然而,受限於動鐵單元的"先天因素",索尼 IER-M7 的聲場無論是寬度還是縱深感都只能算是中規中矩,並不算太突出。所以對於古典、現場錄音等空間感會稍嫌侷促,但如果只是聽錄音室專輯的話,基本上已經足夠了。

舞臺監聽新利器,索尼 IER-M7 體驗

只要是試聽過,其實就不難發現,索尼 IER-M7 真的正如發佈時索尼方面所說的那樣,它真的做到了同時兼顧舞臺監聽以及發燒友的需求。

舞臺監聽新利器,索尼 IER-M7 體驗

或許,像索尼 IER-M7 這樣非定製高端耳機的出現,並不是為了"擊敗"定製耳機,而是讓從業者能夠在工作上使用的同時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用上。

舞臺監聽新利器,索尼 IER-M7 體驗

也正正是因為這樣的設計,才讓廣大耳機發燒友又多了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