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聖心大教堂,花了25年心血,建成世界唯一中國元素哥德式教堂


位於廣州市一德路的廣州聖心大教堂,教堂的柱子、牆壁都是用花崗岩砌築建造,因此廣州市民都叫它“石室”,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大、最具特色的大教堂。

石室聖心大教堂1863年開始奠基,到1888年,歷時25年才建成,仿造法國的聖克洛蒂爾德設計,可以與法國巴黎聖母院相媲美,它與巴黎聖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教堂是世界僅有的四座全石結構哥特式教堂建築,由此看來,廣州石室大教堂在世界天主教的地位。

廣州石室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歷史見證,是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的罪證,在1861年,強迫當時中國政府簽訂中法不平等條約,強行佔有兩廣總督部堂的地基來規劃建設這座教堂,當時的兩個總督勞崇光斷然拒絕,法軍就以全城戒嚴來威脅兩廣總督勞崇光就範。


在1864年,法國天主教教會委託VONUTRIN和HUMBERT兩位建築師來負責建造設計主持,委任廣東客家人蔡孝負責指揮施工建造。

這是雙塔哥德式教堂建築風格,是天主教象徵升向天堂、皈依天主的含義,雙塔是空心八角錐形,塔尖是十字架,是天主教的象徵。

石室的建設過程中,由於廣州的實際情況與法國大不相同,原來委任的兩位建築師已經無法勝任漫長的建設過程,25年的建築歷程,的確沒有多少人能夠堅持到最後。

教堂從奠基到竣工,花掉了25年青春心血投入建造、指揮廣東客家人蔡孝,從二十多歲開始,等到石室竣工完畢,他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中年人了,他說:一不留神,青春都被石室偷了!

石室經歷了抗日戰爭的日軍破壞和文化大革命的顛覆性破壞,經過了三次的大修,特別是2004年的大修,才能讓石室基本恢復了功能。

蔡孝在石室的建造設計方案中,加入了不少中國元素: 如: 1、石室的粘接技術,國外建造使用的水泥,在這沒有使用,而是使用了中國的土辦法糯米桐油,這種技術在我國的歷代工程有豐富的經驗,既防水又牢固; 2、石塊相接採用了我國傢俱榫卯技術,並用鐵枝鐵枝穿起來; 3、教堂樓頂的雨水排水口雕成了中國獅子造型; 4、地板用防潮性更好的廣東大階磚; 5、大門的雕花是廣式木雕。 等等。

石室聖心大教堂是免費開放的,現在已經成為了年輕小姐姐、小哥哥們廣州旅遊打卡的網紅點,他們都喜歡來這裡拍拍拍;希望不管是基督教信徒或非信徒,不要忘記這段歷史,記住國強才有家安寧! 謝謝你閱讀!歡迎關注“哎呀頂”更多攝影、旅遊資訊與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