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至2020年威海計劃實施棚改項目123個

威海網訊(記者 王璐瑤)棚戶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發展工程。7月19日,記者從威海市住建局村鎮科瞭解到,今年上半年,威海市棚戶區改造完成年度任務的63%。根據計劃,威海市2018年-2020年初步計劃實施棚改項目123個。

日前,高區初村鎮北店子村棚戶區改造項目主體封頂,村民們離搬上嶄新樓房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作為“一城三園”的核心居住區,初村鎮及雙島街道轄區北部24個村居實施全面拆遷改造,建設恆山、馬山、北山、千山、乜家莊、北宅庫6個現代化高端新型農村社區。

目前,威海市把棚戶區改造作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頭號民生工程,作為推動農村居民就地市民化、加快全域城市化進程的重要抓手,積極搶抓棚戶區改造政策機遇。各區市在充分摸排、深入論證的基礎上,科學制定改造規劃和年度計劃,統籌安排土地供應、資金補助、改造項目,分期分批推進城中村、城郊村以及重點區域規劃區、小城鎮規劃區的村莊改造。2015年-2017年,全市計劃累計實施棚戶區改造6.88萬戶;今年上半年,全市已開工12137戶,完成年度任務的63%。

在改造過程中,各級政府根據涉改村莊的區位和村民需求,堅持實物安置和貨幣化安置相結合。進行實物安置時,以就地、就近安置為主,對地理位置接近、人文環境相似的村莊,打破村域界限,鼓勵合村並點、整體改造、集中建設,既節約了土地資源,也照顧了鄉里鄉情。對異地建設的,堅持先建後拆,選擇交通便利、基礎設施齊全的區域進行安置,群眾不用躲遷直接搬進新居。進行貨幣化安置時,各區市結合實際,發揮能動性、創造性,不斷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和群眾滿意度。今年上半年,全市開工的棚戶區改造項目,選擇貨幣化安置比例達到51%。

威海市住建局村鎮科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11年起,威海市以縣級市城中村及產業園區、城市規劃區、小城鎮規劃區內的遷村並點為重點,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向縱深開展,累計改造棚戶區9.3萬戶,受益居民近30萬人,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功能和人居環境。今年是國務院確定的2015-2017年三年棚改計劃的收官之年,同時國務院也提出了2018年-2020年實施3年棚改攻堅計劃的要求,經初步摸底,威海市2018年-2020年初步計劃實施棚改項目123個,計劃改造戶數54571戶。

隨著威海市“三個市民化”工作的深入推進,下一步重點是農村居民就近就地市民化,需要棚戶區改造進一步支撐。接下來,各部門將在改造過程中結合重點區域開發、產業園區建設,推進產業發展與城鎮擴容良性互動,並用足用好國家、省棚戶區改造政策,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完善安置小區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努力建設綠色社區、平安社區、文明社區、幸福社區,讓涉改群眾就地一步到位實現城市化。

在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建築設計上,威海市提出要既保持紅瓦綠樹的城市特色,又要在單體設計上突出多樣化,做到先規劃後拆遷、先規劃後建設;在工程質量上,確保回遷房質量達到甚至好於同小區商品房的標準和檔次;在小區配套上,做到同步跟進,一次性規劃好配套設施,水電氣暖路等一應俱全,學校、醫療、市場、停車場等一次性到位。

下半年,各區市既要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又要根據即將下達的2018年棚改計劃,儘早啟動改造項目的協議簽訂、房屋拆遷、項目立項、土地審批、規劃編制、圖紙審查、招投標等一系列前期工作,為2018年棚改項目按時開工打下基礎、爭取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