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貓傳》:愛情故事是東方史詩的主旋律

東方的史詩

前段時間看了一遍老謀子的《長城》,之所以沒有在院線上映的時候去看,而是選擇在線下看的原因,就是因為可以去除掉特效加分的因素,安安穩穩、正正經經的看故事——畢竟看一個故事才是看電影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妖貓傳》:愛情故事是東方史詩的主旋律

之所以在文章開頭提到這部《長城》,就是因為這是一部典型的東方奇幻史詩作品,我們要說《妖貓傳》,同樣的,也是一部東方奇幻史詩作品,而且他們還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就是都是由第五代導演(八十年代由北京電影學院畢業)所執導的作品,在網上百科對他們的作品風格的詮釋是:

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十分強烈。

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

他們強烈渴望通過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心理的結構,因此在選材、敘事、塑造人物、鏡頭語言、畫面處理等方面,都力求標新立異。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近些年來,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這些人為什麼一直在給自己挖坑,不斷的去尋找東方史詩的出路,從《滿城盡帶黃金甲》開始,到《長城》,再到最新的一部作品(預計將在2018年春節檔上映)《影》,都在意圖表現張藝謀迴歸東方史詩的雄心壯志。

再來看看陳凱歌——相比於張藝謀來說,陳凱歌則更加的堅定和理想化,2005年到2017年這十一年間,張藝謀總共只拍了不到三部東方史詩類作品,而陳凱歌呢,除了今年上映的《妖貓傳》以外,2005年到2017年,總共有三部東方史詩類作品出爐,其中《道士下山》和《無極》還是屬於東方玄幻(奇幻)類作品的代表。

張藝謀在拍《長城》這部片子之前,從未涉獵過東方玄幻(奇幻)類作品,如果說相似的話,可能在張藝謀的作品裡,與《長城》的風格最相似的,應該是《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英雄》。同樣的,對比《妖貓傳》來說,陳凱歌的《無極》應該是與前者最相似的作品了,他們同屬於東方史詩類作品,同樣有奇幻元素,並且在故事題材服裝設計這些細節上,都在有意的朝著東方的審美靠攏。

《妖貓傳》:愛情故事是東方史詩的主旋律

但是,只是著眼於東方審美的話,太流於表面了,我們一直在尋找一種優秀的規則來定義東方史詩類的作品,但是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一個漫長過程——發現類型故事本質的過程。

但是說實話,東方史詩是一個很曖昧的稱呼,我們還沒有創建起完整的史詩類型作品的既定規則————喜歡看史詩類作品的影迷可能知道,在傳統的西方史詩類作品裡,英雄和英雄的隊伍是故事的主軸線,它影響著電影故事的進程——像是在《斯巴達300勇士》裡,說的就是這樣一個英雄的隊伍,從一開始講述斯巴達的悠久歷史,到為了保護家園,出征與薛西斯所領導的50萬大軍殊死搏鬥,最終全部陣亡的故事——這樣的一個史詩故事,有開頭,有結尾,有高低起伏,還有精緻的場面調度服裝設計後期特效以及複雜的外在衝突內在衝突

《妖貓傳》:愛情故事是東方史詩的主旋律

但是最重要的仍然是人物,人物是故事的靈魂,只有靈魂有了,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都可以創造史詩。

《奔騰年代》、《鋼的琴》,是一個時代的史詩。

《大魚》、《相愛相親》,是親情和愛情的史詩。

《辛德勒的名單》、《肖申克的救贖》,是關於救贖的史詩。

生活中的史詩隨處可見,這類作品一般都是在講情感的放大,我上面舉的這幾個例子都是如此,而相對於這類生活史詩外,講述古代傳說和傳奇的古典史詩,同樣也是在講情感的放大,但是呢,它把這種情感放大的過程,放在人物身上了——當我們的主人公(比如說斯巴達勇士)遭遇了挫折,他們需要獲得一種力量重新站起來,那麼顯然,站起來的過程裡,他們的情感就被放大了,在

約瑟夫坎貝爾(主要作品有《神話的力量》、《千面英雄》)所總結的英雄旅程裡,將古典英雄的成長曆程總共分了十七個階段,從一開始的冒險的召喚,到最後一個階段自由生存為止,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英雄旅程總結出一套規則來為西方史詩類作品尋求一個完整的“庇護所”——這一點在東方史詩裡完全沒有看到。

《妖貓傳》:愛情故事是東方史詩的主旋律

瞭解了西方史詩的核心在於情感的放大之後,其實在對於東方史詩的結構構建的過程裡,我們作為影迷同樣也可以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說這兩種史詩類型有什麼不同的話,我想應該是故事的不同,而不應該是規則的不同——這樣的話,約瑟夫坎貝爾所總結的英雄旅程,其實是完全可以適用於我們的故事的。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這部作品如何去運用這些規則。

《妖貓傳》並沒有“妖貓”

本片最值得稱道應該是「妖貓」這個形象建立,在電影的一開頭,那隻會說話的「妖貓」就登場了,它給張雨綺所扮演的春琴留下了一個很重要的線索——這個線索是關於「金錢」,所以我在電影的一開始,老是將這部電影與傳統的驚悚電影相匹配起來——一般的驚悚電影一開始都會給觀眾投一些魚餌,目的是為了讓觀眾產生好奇心,當你真的咬住魚餌的時候,你會發現在魚餌的後邊有一個尖尖魚鉤等著你。

但是這部電影真正的魚鉤顯然和這個魚餌的關係並不大,或者說它並不是想要去用恐怖元素來影響觀眾的情緒,所以說,這個片段,只是電影中一個很小的很小的魚餌,它的存在確實有用,但是用處並沒有那麼大,「妖貓」的出現,才是本部電影裡最重要的。

在電影故事裡,「妖貓」這個形象完全可以被稱為《妖貓傳》裡的麥高芬。

麥高芬(英文:MacGuffin)是一個電影用語,指在電影中可以推展劇情的物件、人物、或目標,例如一個眾角色爭奪的東西,而關於這個物件、人物、或目標的詳細說明不一定重要,有些作品會有交代,有些作品則不會,只要是對電影中眾角色很重要,可以讓劇情發展即可算是麥高芬。

在這裡我就不便劇透了,不管是看過這部電影的還是沒看過電影的朋友,只需要知道,「妖貓」在這個故事只是推動情節的一個動物罷了,它是否存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引導了觀眾走向最後的真相,而最後的真相才是電影最值得關注的東西。

《妖貓傳》:愛情故事是東方史詩的主旋律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這部電影的編劇團體,除了陳凱歌本人參與編劇工作之外,主要編劇作品《飲食男女》、《臥虎藏龍》、《色戒》等,我之前就已經關注過這位作家了,最喜歡的作品,莫過於那部飽受爭議的《色戒》,而相比於《色戒》而言,《妖貓傳》這樣一部具有奇幻色彩的作品在改編上則更加的難以把控,如果說《色戒》主要講的是時代和衝突,那麼《妖貓傳》就是在講傳說和情感,在本身題材上就屬於奇幻甚至於是玄幻類別的作品,要找到這部作品裡面最核心的故事邏輯線顯然是不容易的。

就像電影裡和尚空海所說:如果瓜不是瓜,那麼貓也就不是貓了,要想知道貓是什麼,還得去貓身上找。

這句話我覺得陳凱歌導演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妖貓傳》:愛情故事是東方史詩的主旋律

電影裡其二值得稱道的,就是優秀的邏輯線了,從「妖貓」這個形象的建立,到一步步抽絲剝繭,慢慢尋找真相的過程,以及一些精彩的細節——這裡僅僅舉幾個例子來說明此點:

陳雲樵在妓院被「妖貓」襲擊的時候,被空海發現妖貓腳印三重一輕,為之後揭開貓妖瘸腿埋下伏筆。

空海與瓜農一開始的對峙從幻術開始,空海輕鬆的解開了瓜農的幻術,但是卻沒有解開幻術之後的幻術,在此為瓜農的真實身份埋下伏筆。

皇帝久病不起,最終駕崩,死因被定為風邪,但是空海發現的種種跡象都與妖貓聯繫,也由此證明皇帝的病與妖貓有關,由此為皇帝和妖貓的情感衝突做鋪墊。

這幾處的情節建置都做的不錯,大體上沒有強詞奪理的內容出現——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相比於陳凱歌十二年前的《無極》來說,更加的接地氣了,懂得利用現實中的歷史題材來作為故事基底,重新構建完整的玄幻故事結構——我覺得這一點是玄幻題材一個很好的提升。

但是,還是有些地方週轉的並不那麼好,像是電影中前後情節間隙的關聯性弱,情節的進度拖沓,小說味太濃,人物繁多不好理解劇情等等,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如果想要把這部電影裡每個人的情感故事說全了,我覺得這部電影至少還得再加上一倍的時候來敘述,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精簡,將主要角色的情感歷程表現出來,並藉助這個表現的過程,來完成對故事整體的情感建置。

《妖貓傳》:愛情故事是東方史詩的主旋律

總的來說,東方史詩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妖貓傳》已經可以作為一個指向性的作品存在,它做了東方史詩類型作品的一個指向標,但是之後這類租聘要走的路,其實還有很長。

《妖貓傳》就講到這裡,最後,謝謝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