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泊古城見證的西域風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舉世聞名的歌舞之鄉、瓜果之鄉、黃金玉石之邦。新疆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山川壯麗,瀚海無垠,古蹟遍地,民族眾多,民俗奇異。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全國旅遊資源共有68種,而新疆就有56種,佔全國旅遊資源類型的83%。全疆共有景點一千一百餘處,居全國首位。

烏拉泊古城見證的西域風雲

烏拉泊古城位於新疆烏魯木齊市西南郊約10公里處的烏拉泊湖畔,又稱"輪臺城"(現存爭議),遺址略呈方形,城牆的四角及城門均向外突出。

古城內到處散佈著大致為唐宋時期的陶片,也曾出土過少量元代瓷片。附近的農民還從古城內拾到過許多清代各朝的圓形方孔銅錢,其中乾隆到光緒各代都有。通過這些不同時代的遺物,可以想見這座古城曾經歷了千年的歷史滄桑。

烏拉泊古城見證的西域風雲

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空前繁榮、昌盛的時期。隋朝從突厥人手中奪取了西域東部,又滅吐谷渾,把行政區擴大到今若羌、且末和青海湖西、興海縣東一帶。大業五年,隋煬帝巡幸河西,高昌王麴伯雅等27國首領使者,到張掖覲見,盛況空前。大業六年,設立鄯善(今若羌)、且末、伊吾三郡,在伊吾城之東北設立柔遠鎮。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唐軍佔領高昌,於可汗浮圖城(今吉木薩爾)設庭州;同年在高昌設安西都護府,後遷至庫車,改置為安西大都護府。統領安西四鎮:龜茲、疏勒、于闐、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轄境相當今新疆及哈薩克東部、吉爾吉斯北部楚河流域。

烏拉泊古城見證的西域風雲

自顯慶元年(656年)至麟德元年(664年)間,唐軍發動了對西突厥的一系列遠征,唐高宗發大軍分南北兩道進攻西突厥,一舉滅掉了西突厥,在657年西突厥徹底投降,西突厥領土全部為唐所有。

顯慶、龍朔年間(661~663年),唐軍平定西突厥,轄區擴大至今阿爾泰山西至鹹海及蔥嶺的東西各部直至阿姆河兩岸城的諸城邦國包括今新疆大部分。670年安西四鎮被吐蕃攻佔,693年武周再次佔領。唐朝咸亨元年(670年),安西都護府治所移至碎葉城。

烏拉泊古城見證的西域風雲

8世紀中葉安史之亂髮生時,吐蕃再次在之後的三十年內逐步控制了天山山脈南部的和河西走廊的廣大地區,甚至在763年洗劫了唐朝京城長安。同時,回鶻人控制漠北漠南甚至到中亞的廣大地區,包括新疆北部。

9世紀之後的中原王朝無暇顧及西域,西域出現了幾個國家並列存在的局面。其中主要有高昌、黑汗王朝和于闐等地方政權。840年漠北迴鶻汗國覆滅高昌與喀喇汗王朝後,由西遷西域的回鶻人匯同其他操突厥語諸族建立地方政權。于闐是古老的塞人居地。唐朝滅亡後,于闐尉遲王族執政,與中原地區往來密切,因曾受過唐朝冊封而自稱李姓。

烏拉泊古城見證的西域風雲

黑汗王朝在10世紀和11世紀控制今日的新疆西部,同一時期回鶻的一支在新疆中部定居。遼國覆滅前夜,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遷,在佔據西州回鶻和黑汗國舊地後,向西擴展到阿姆河流域,大石於1132年(一說1131年)稱帝,建立西遼政權 。疆域包括天山南北,帕米爾高原以西至鹹海以南的阿姆河西岸,巴爾喀什湖東北至蒙古西部。

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1271年改國號為元朝。蒙元時期西域大部分地區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封地即察合臺汗國。另外元朝在今伊犁河流域曾設置阿里麻裡(阿力麻裡)行省,但不久就併入察合臺汗國。又在阿姆河南岸曾設立行省,後併入伊利汗國。今烏魯木齊一帶曾設置別失八里行省,後一度被察合臺汗國佔據,後期重新成為元朝的轄地。

烏拉泊古城見證的西域風雲

說回古城,其南背倚天山,東扼通往吐魯番和南疆的必經要道天山白楊溝口,位居要衝。古城略呈方形,周長逾2公里。城牆為土城夯築,現殘存仍高達7米左右。四個城角處尚存方形角樓遺蹟。每面城牆都分佈有較密集的凸出牆身的馬面,城牆中都則開有甕城門(北牆甕門稍偏西)。這些都表明了這座古城當年所具有的軍事職能。

古城氣勢不凡,讓人聯想到唐代“詩酒”代表人物—李白的詩句。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烏拉泊古城見證的西域風雲

在古城內,又以三道夯築土牆將古城一分為三,隔成東北、西北和南面三個子城。有的子城也開有甕城和角樓。在南子城內,還保留著一處已被破壞的夯築土臺,可能是當年一座重要基址。

有人認為古城應當就是唐代絲綢之路北道重鎮輪臺城,但也有人持否定意見。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烏拉泊古城是現已發現的烏魯木齊市轄境內時代最早和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城。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