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頗具廉價感的像素遊戲,總是有更高几率成為口碑收割機?

看起來頗具廉價感的像素遊戲,總是有更高几率成為口碑收割機?

遊戲宣傳發行的噱頭是什麼?

3A大作、XX引擎、XX年沉澱、國產XX之類......然而,玩家在購買遊戲時真正參考的是什麼呢?是玩家評價。

steam平臺對於“好評”給予了幾個標籤,分別是“好評如潮”“特別好評”“多半好評”“褒貶不一”分別以95%以上、85%-95%、70%-80%、以及50%左右的好評比例給有一個標上一個高亮的標籤,而這個標籤才是多數遊戲玩家在無目的購買時最關注的一個因素。當然發行商有潛力、靠譜,也是遊戲發燒友購買的動機,趁便宜養一養,一年後再玩說不定有驚喜。

刷好評基本上騙不到遊戲玩家,很多遊戲平臺都有無理由退款的功能,只要試玩覺得不符合預期,可以直接申請退款,這讓遊戲開發商只能返回頭做遊戲。

今天筆者和你說的就是那些普遍好評,而且屢見好評如潮的遊戲類型——像素遊戲。

看起來頗具廉價感的像素遊戲,總是有更高几率成為口碑收割機?

看起來頗具廉價感的像素遊戲,總是有更高几率成為口碑收割機?

不追求遊戲畫面,即是對遊戲性的極致追求

像素遊戲對於80、90後遊戲玩家來說是絕對不陌生的,俄羅斯方塊、貪吃蛇,這些遊戲甚至都是多數普通玩家的啟蒙遊戲,RPG遊戲愛好者則是對《仙劍奇俠傳》裡逍遙和靈兒的愛情唏噓不已,多年後,在遊戲畫面堪比院線大片的時代,再次見到熟悉的像素小人,玩家能看到什麼呢?

看起來頗具廉價感的像素遊戲,總是有更高几率成為口碑收割機?

往往像素遊戲能夠帶來驚喜,筆者認為有三個主要因素導致。

第一,像素遊戲本身會帶來較低的期待值,這樣玩家本身的預評分較低,當遊戲內容出彩,或者超出原本預計的時候,就會激發玩家的探索慾望,像尋寶一樣繼續玩下去,只要遊戲本身設計出色,成為口碑爆款根本無需額外助力營銷,口口相傳就能制霸榜單。

第二,像素風遊戲有濃濃的懷舊感覺,在3A大作之間徘徊久了,無非是同樣的景色渲染,換了地標的既視感,如同從北京搬到了上海,抬頭一看沒有太大差別。碎片時間打開像素遊戲則是有一種城市到鄉村的感覺,即便有很大的幾率不喜歡那樣的“鄉村”起碼會讓人有新鮮感,以如今的遊戲數量來說,讓玩家有新鮮感就已經省下了很多真金白銀了。

第三,遊戲容量小,配置要求低,對更大多數人友好。這點不構成主要因素,但也是重要的一環,像素風遊戲對設備配置需求普遍低,而很大一部分遊戲消費人群幾乎很少有打開電腦專門玩遊戲的時間,用筆記本在午休的時候“換換腦子”休閒遊戲換換心情也是購買遊戲的主因之一。

當遊戲開發者放下對遊戲畫面的追求,開始對遊戲本身進行深挖的時候,這款遊戲本身就有了更多的期待。遊戲情節是否連貫,劇情是否能讓人意猶未盡,這些因素決定了口碑,以及自然傳播。

看起來頗具廉價感的像素遊戲,總是有更高几率成為口碑收割機?

看起來頗具廉價感的像素遊戲,總是有更高几率成為口碑收割機?

這些年爆款的像素遊戲,至今仍然好評如潮

全球電子遊戲史銷量第二的遊戲《Minecraft》,這款遊戲的“好評”就是用銷量和全球的知名度來證明MC的遊戲性。

還有一款知名度很高,而且口碑同樣非常好的2D像素遊戲《泰拉瑞亞》則是以2000多萬的銷量告訴遊戲玩家,2D沙盒同樣可以擁有整個精彩世界。

看起來頗具廉價感的像素遊戲,總是有更高几率成為口碑收割機?

看起來頗具廉價感的像素遊戲,總是有更高几率成為口碑收割機?

另外一款經典像素則是2015年推出,時至今日還有新玩家入坑“真香”的《Undertale》這款遊戲完全是以口碑打出了一片天,在遊戲中,玩家要控制一位因為掉入地底世界,而被魔法屏障隔開的人類孩子。玩家的任務就是要讓人類孩子回到地表。這款遊戲備受遊戲評論家的好評,稱讚遊戲中的幽默元素:嘲諷遊戲中的時間流動、大量的雙關笑話等等(《Undertale》wiki)

看起來頗具廉價感的像素遊戲,總是有更高几率成為口碑收割機?

看起來頗具廉價感的像素遊戲,總是有更高几率成為口碑收割機?

在評論區同樣有最近入坑的玩家對這款遊戲讚不絕口,稱其為【最佳像素遊戲】,可惜目前沒有中文版,遊戲開發者精心設計的借鑑自《憨豆先生》的幽默無法被國人玩家徹底消化。

遊戲的未來應該是什麼?

遊戲領域的確是充滿潛力的,但是對於遊戲開發者來說,挑戰永遠橫亙在前,是藉由逐漸強大的硬件表現力追求極致的畫面,還是迴歸本質死磕遊戲內容,對於玩家來說當然是希望艱鉅,然而這兩者若是可以兼具,才能在遊戲史上真正的留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