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北京》:第十五集 衝突

第十四章

簡介:兩個人結婚以後,馬莉忙於工作,史蒂夫每天外出,兩個人的交流變少了。一天史蒂夫告訴馬莉兩個好消息,一個是他掙了第一筆錢,另一個是準備去北京福利院瞭解領養孩子的事情。馬莉對史蒂夫接近酒吧歌手本有些不悅。

第十五集 衝突

馬莉從上海開會回來,把收養孩子的事情丟在了腦後。

又過了一個月,一天,史蒂夫又給了馬莉兩個“好”消息。

第一個消息是本母親病危,史蒂夫受人之託,頂替本到酒吧駐唱。

第二個消息史蒂夫求助張先生,辦理好了,澳洲方面的領養文件,隨時可以去福利院領養。

“駐唱,這就是史蒂夫的工作?”馬莉聽了第一個消息如雷轟頂,第二個消息根本沒有入心。

史蒂夫自作主張的事情越來越多,馬莉感到處處被動。從開始的租房子開始,到領養孩子,再到工作,很多事情被串在一起,一個性質,“自我中心,武斷決策”。“這個家自己還有沒有決定權?” 馬莉的“家庭權威”被挑戰。

直接指責一個朋友是不妥的,更何況事出意外,史蒂夫熱心腸也可以理解,馬莉這點修養還是有的。“本去多久?” 馬莉使用了一個簡單的問句,語氣很平和。

“這個不確定,要看他母親的病情。”

“如果本一去不回來了,你是否要一直做下去?”這是一個懸而未決事情,用來考問他的態度,以守為功,決定自己的下一步對策。

馬莉委婉的問話中蘊含的質疑,甚至譴責,史蒂夫並沒有察覺,也許是馬莉的英文表達無法傳遞中文的內涵?

《愛在北京》:第十五集 衝突

他平靜而認真地回答到:“我沒有想過。本的薪水不低,如果長期做也不是不可以。”

“什麼?你甘心做一個酒吧賣唱?”馬莉的火終於壓不住了,聲音一下子高八度,怒目圓睜。

“你一直想讓我工作,我以為你會高興!”他看著她憤怒的眼睛,不解地看著她因憤怒有些變形的臉,不知自己錯在那裡。

“沒到無米下鍋的地步,不是什麼工作都要做?!”她儘量緩和語氣。

“我喜歡這份工作,我喜歡音樂。”他的態度很溫和,也很誠懇。

她想起了,在海鮮村的那個爛漫的晚上,他彈著吉他,她和他一起演唱《LUCKY》。

那天她得知他為了贏回前妻的信任,放棄了音樂,音樂相比於他的婚姻和家庭,似乎無足輕重,她欽佩他的毅力和堅持。那天,他說因為她,他想重新彈奏吉他,她非常感動,也許這是她愛上他的另一個原因。

“讓他為我再放棄一次音樂?”馬莉反問自己,她給出了否定答案。

“我不反對你熱愛音樂,甚至成為音樂家。我只是希望你不要去酒吧工作。”

“這就是一份工作,並且我需要工作。” 史蒂夫聳聳肩。

“請你想一想我的感受?” 她的語氣帶著懇求。

“你的感受?”他終於意識到了什麼,微微皺了一下眉頭。

馬莉停了一會,面露難色。“我一個大學教授,丈夫在酒吧賣唱,傳出去,我會被人瞧不起的,讓我怎麼在學校抬頭。” 她一字一句地說的很慢,很難。

“搞音樂沒有什麼丟人的?!再說,這是我的工作,跟你有什麼關係?”他的話像連珠炮。

“我們是夫妻,是一個家庭的成員,我的榮譽就是你的光榮,你的恥辱就是我的不幸。”馬莉的語速也加快了,聲音也高了八度。

“我不明白你說的恥辱是什麼?”

“在中國,賣唱就是最低賤的工作。”

“音樂是高尚的,音樂人是受人尊敬的,這個工作怎麼會是低賤的?”

“中國人就是這種看法,你有什麼辦法。”

“你不考慮自己丈夫的感受,去在意別人的看法?”

這幾句話兩人說得都很快,有點辯論的味道,也可以理解為吵嘴。

“我一直在考慮你的感受,我也要考慮別人的看法。”

“我無法理解你的感受。”他好像為兩個人的談話畫上了句號。

馬莉心裡又急又氣,眼前這個男人不可理喻,要說服他,首先要讓他理解中國文化,“下九流”的定義和由來,一句兩句話怎麼說得清楚,說清楚了,他是否認同還是問號。

“好吧,我只是告訴你,我不希望你接替本的工作。”她沒等他回答,加了一句“我去實驗室了。”

《愛在北京》:第十五集 衝突

馬莉走出房門,當身後的門“嗵”地關上那一刻,她的心激靈一顫。

來到樓下,天已經全黑透了,家家亮起了燈。

她回身看了一眼大門,向學校走去。

來到實驗室,坐在電腦前,隨手按下電源,看著電腦上不斷變化的澳洲風景,此時她已經冷靜下來,血液好像都集中到了大腦,腦神經系統異常的活躍。

他們之間存在問題,好像從認識那天就有,然而好像永遠也講不清楚,每次都是在妥協的情況下矇混過去,是語言表達問題,還是文化差異?站在各自的角度,自己都覺得自己是對的。討論誰對誰錯沒有意義,關鍵是誰來妥協?

她想起第二次婚姻輔導課,丹尼講的丹麥童話《老頭子說的總是對的》,那個看似白痴的老太婆,告訴人們愛是無條件的信任。

夫妻之間也許不需要完全理解,而是在不理解的情況下的認同和服從。做一個糊塗的老太婆談何容易?!更何況是馬莉這樣聰明的知識女性。

她打開郵箱,發現上次投遞的稿件被退回修改。這個論文發稿前已經修改了無數次。打開論文,一邊讀一邊想,一篇論文不知道要修改多少遍,才能和讀者見面,實驗數據不知道要重複多少次才能穩定,一條化學合成路線,不知道要經過多少次嘗試才能找到。自己在科學研究上從不固守最初的設想,總是根據實驗情況進行調整,改變是為了順利通過。

她想到一個詞“變通”,就是這個詞,很多時候,變才能通。中國人的文字之精妙,不但象形,更是通慧。

《愛在北京》:第十五集 衝突

背後的玻璃窗傳來聲音,她回身望去,有人在敲窗戶。夜深人靜,看不到外面情況,她有些害怕,站起來,吊著脖子往外看,“誰呀?”卻生生的問。

“是我。”一個怪聲怪氣的聲音,她一聽笑了。走過去一看,史蒂夫站在窗戶外面。她打開窗戶:“你怎麼來了?”她的話很輕,很溫柔。

那個心細的、善良的史蒂夫沒有變,一個晚歸的房客他都會去接,更何況自己的老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