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和美家園

聽說我要回家,母親早早打來電話:“你具體哪天到家,咱們村的“和園”五一開園哩。”我驚訝問母親:“和園這麼快建好啦!”“這娃,媽說的話還不相信,你回來了好好看看,裡面漂亮的很。”

綠水青山,和美家園


和園坐落在我們村口,是一家傳承中國“和”文化和白水“四聖文化”為主題,集觀光旅遊、創意農業、科普教育、民俗風情、美食娛樂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是一個以生態為依託、以旅遊為引擎、以鄉村振興為目標,實現“文化旅遊特色產業”的高度融合,為全村及周邊群眾脫貧提供一條改容新路。

五一那天,我早早的收拾好行李坐上了回家的第一班車。從蒲城縣下高速,路過罕井鎮街道,我的手機收到了一條短信:“歡迎來到字聖、酒聖、史聖(倉頡、杜康、司馬遷)故里。”抬起頭,眼前一條寬闊的白水河大橋直通縣城。大門口“白水人民歡迎您”幾個大字矗立在那裡,彩虹橋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非常奪目。

綠水青山,和美家園


我們縣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倉頡造字、杜康造酒、雷祥造瓷、蔡倫造紙”我們尊稱為四聖故里。這裡的山美水美:方山、雲臺山、林皋湖並稱為“兩山一湖”是旅遊的好去處。我們縣更有“中國蘋果之鄉”的稱號,是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

綠水青山,和美家園


過了縣城,母親來電話叮囑道:“村子的車太多,你待會從小路進來。”我甚是好奇,能有多堵?

到了村口才發現;村子裡看不到塵土飛揚的土路,村子裡看不到挑水的大叔,村子裡聽不到“叮鈴”的自行車聲,水泥馬路兩邊停滿了轎車,路上的行人黑壓壓的一片,如此龐大的陣勢洗脫了村子以往的貧苦。那一切都隨著時代的進步流向遠方,留在了一代人的心中,一切都成了記憶,成了新時代的見證。

到家以後,母親簡單的向我交代了幾句,就要出去。我忙問母親:“你這是要幹啥去呢?”“十二點和園典禮正式開始,媽這會忙著在秧歌隊排練,你一會過來看看。”母親的話還沒說完,就聽見嬸嬸在大門口喊著母親。

我一個人閒著無聊,便去了伯父家。村子變化這麼大,能解開我心中疑慮的估計只有伯父了。

“伯,在家忙啥呢?”“我娃回來了。伯在整理房子,你啥時候到家的?”“我剛到,過來看看你。”“快來,快來,進屋來。”

“伯,咱們村變化的也太快了,像變戲法一樣。”“主要是國家的政策好了。”伯父一邊說著一邊給我倒水。“伯,你能給我講講這裡面的事麼,侄兒也學習學習。”“我娃既然想聽,那伯給你講一下。”

“這幾年,咱們縣確立了:華夏四聖文明傳承區、中國蘋果產業示範區、陝西食品工業成長區和渭北綠色生態旅遊區“四區”目標;奮力創新、人文、開放、美麗、幸福為五新“藍圖”;全力實施“六大”工程,弘揚創新創造精神,勵精圖治,奮力崛起,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綠水青山,和美家園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咱們縣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突出綠色為主題,達到城鄉整潔,生態優美、食品放心。”協調發展,共同富裕的思路。改革開放40週年來,咱們村大的方面不說,從小的說,現在有了水泥路,家家戶戶用的都是自來水,好多人家都有了小轎車,村民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村子的容貌好了,人也多了,就說咱村的和園,今天開園來了這多少人,比杜康廟會上的人都多,十二點開園儀式,省上的領導,縣上的領導,鎮上的領導都來,這之前想都不敢想。現在的村子就是不一樣!”

坐在椅子上,我貪婪的聽著,還想讓伯父給我多講講,伯父站起來說:“晚上回來伯再給你講。待會就要開園了,伯得收拾一下去和園。別看伯現在老了,伯可是幾十年的老黨員哩。村上安排伯在和園巡查,伯得負起這個責任。”

我看了看錶,離開園時間還有一個小時,村民們已經陸續往和園走著。水泥路上,大叔們開心的談論著,孩子們手裡拿著從和園買來的玩具嬉鬧著,幾個抱著小孩的嫂子緊跟在後面。路過一個嬸嬸家的大門口時,嬸嬸對著嫂子喊道:“咋又抱著娃去和園呀。”“好嬸哩!我這娃都知道哪裡熱鬧,現在都變成了和園的娃咧。”“哈、哈、哈,娃給你找下活了。”“就是滴,我吃完飯就帶娃去和園逛,一天三點一線的,都快趕上城裡的上班族了。”“這還不好麼。以後咱們村上的小夥子還用愁找不下媳婦麼。”一個大叔剛說完,一群人都笑開了。

時針指向十二點時,村支書宣佈“開園儀式現在開始”!早已準備好的禮花立刻衝向了天,在和園的上空炸開了花。接著,鑼鼓聲響起,秧歌隊揮動著扇子慢慢地向主席臺走來。敲鼓的大叔一個華麗的轉身,邊上的鑼聲更是響亮,指揮秧歌隊的嬸嬸吹著節奏,秧歌隊變換著隊形。我看見隊伍中的母親輕快的扭動著身子,手中的扇子一會上一會下,一會又變成了一個蝴蝶。

端午節的第一個黃昏,我再次去了和園。看到這誘人的和園夜景,讓我想到了西安市內的“大唐不夜城”。我們的和園有曲江的景色,有大雁塔的宏偉,東南角的燈塔就像一枚印石,東北角的湖面就像一盆印泥,村子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但是,現在的村子不僅僅保存現在的模樣,它還會在黨的領導下,在全體黨幹部群眾的團結下,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大印留置在我們村。

夜幕的空中,突然傳來一陣音樂:“倉聖爺當年造字合其計多,留下個和字福佑我家園,白水自古九窖十呀十八卓,和諧美麗數我和家卓,數我和家卓……老祖宗當初什麼也沒說,留下個和字祥瑞我村落,蘋果之鄉千帆竟呀竟百珂,激揚奮進數我和家卓、數我和家卓……千人一口方為和,和和美美興家園,闊步走進新時代,大寫個和字向天歌。”真是好聽的曲子啊,唱到了村民的心聲。原來領導們在村委會加班為“建黨97週年七一建黨節村民歌詠賽”做著籌劃。

綠水青山,和美家園


我站在和園二期工程的土堆上,看著繁忙的施工隊,我不願離去;看著褲腿上的塵土,我不願拍掉,因為我愛這片黃土地,愛這裡勤勞、純樸的人們,更愛我的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