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儲3萬億關口“微升”152億美元,連續3個月增長

節後上班第一天,2月1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30879.24億美元,較去年12月末的30727.12億美元增加152.12億美元,升幅0.5%,為連續3個月增加。

對於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原因,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說,2019年1月,我國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全球金融市場上,主要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匯率上升,金融資產價格有所上漲。受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估值因素影響,外匯儲備規模小幅上升。

“估值變動對外儲規模增加有一定貢獻。”民生銀行首席分析師溫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同時,銀行結售匯對外匯儲備的支撐作用增強。

估值因素影響帶來外儲微增

溫彬具體分析稱,從主要匯率變動上看,美元指數從去年12月末的96.0741貶至今年1月末的95.5533,貶值幅度為0.54%。歐元對美元匯率微幅貶值0.16%,日元對美元匯率升值0.66%。外儲中以歐元計價部分折算成美元后形成估值損失,以日元計價部分折算成美元后形成估值增加。

同時,從主要國債收益率上看,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018年12月末的2.69%降至2019年1月末的2.63%,德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從0.25%降至0.15%。這導致我國持有外國國債價格上升,外匯儲備賬面價值增加。

溫彬表示,綜合考慮匯率變動和國債收益率的影響,估值變動對本月外儲規模的增加有一定貢獻,但影響有限。

此外,溫彬認為,銀行結售匯對外匯儲備的支撐作用增強。1月結售匯數據尚未發佈,從去年12月數據及趨勢上看,銀行結售匯逆差較前月收窄108.1億美元至逆差70.87億美元;當月銀行代客遠期淨結匯順差較前月擴大50.17億美元至順差96.24億美元,創下2014年3月以來的新高,說明遠期人民幣具有升值預期,或對外儲的支撐作用增強。

不過,對外貿易仍然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從領先指標上看,1月新出口訂單PMI、進口PMI雖較前月都有所回升,但都位於枯榮線以下,仍為2016年以來的較低水平。預計1月進出口數據難有回升,對外儲規模的企穩回升具有一定負面影響。

未來有望繼續波動中保持穩定

溫彬說,總體來看,外儲規模保持穩中有升態勢,近3個月分別增加85.99億、110.15億和152.12億美元。外匯市場供求保持總體穩定,跨境資金流動基本平衡,對外儲規模保持平穩形成支撐。未來,我國外儲規模仍具有企穩基礎。

王春英也稱,當前,全球經濟增長面臨放緩壓力,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但我國經濟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國際收支呈現自主平衡格局,為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穩定提供了堅實基礎。

未來,雖然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複雜嚴峻,但我國經濟將延續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全方位對外開放持續推進,外匯市場運行機制日臻完善,有條件保持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和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國內外因素綜合作用,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有望在波動中保持總體穩定。

值得關注的還有,2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下調414點,報6.7495,上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7081;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6.7391,上一交易日夜盤收報6.7445。在當前時間點,外匯儲備徘徊在3萬億關口微升,多位專家認為今年人民幣匯率將較為穩定。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美元走弱、不確定因素等是人民幣由貶轉升的關鍵。2019年人民幣走勢將與2018年的整體貶值態勢有別,大概率會保持升值,年底人民幣對美元或升值至6.5。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2019年貿易摩擦有望達成框架性協議,從而減少甚至消除影響市場的一個重要的不確定性因素,這是人民幣幣值穩定的一個契機,也是A股市場的契機。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人民幣相對於美元還是被低估的,並沒有長期貶值的基礎。目前,人民幣已經成功納入IMF的特別提款權(SDR),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這也是基於人民幣的幣值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