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玻璃研究領域的青年新星——記“西安青年科技之星”沙振東

金屬玻璃研究領域的青年新星——記“西安青年科技之星”沙振東

沙振東是西安交通大學航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一直從事材料力學行為研究。 1980年出生的沙振東,2010 年獲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博士學位,2010-2013 年就職於新加坡高性能計算研究院(IHPC),有近 8 年的海外學習及工作科研經歷。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3 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1項。在國際一流 SCI 刊物發表論文 66 篇,授權發明專利 1 項。擔任Int. J. Comput. Mater. Sci. Eng.(ESCI)的助理編輯、以及 Sci. Rep. (SCI)、Eng. Sci. Tech. Int. J. (ESCI)、Recent Pat. Mater. Sci. (EI)國際學術期刊的編委。組織並參加了第一屆、第二屆的國際應用力學前沿研討會。2019年獲陝西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8 年獲西安“青年科技之星”稱號,2018年入選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A 類(教授),2018 年獲IOP Publishing 頒發的China Top Cited Author Award。

近5 年來,沙振東教授主要採用大規模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圍繞金屬玻璃的增韌與疲勞機理這兩個基本科學問題進行長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創新性成果,包括揭示了金屬玻璃的增韌機理,提出了其增韌方法,設計出高強高韌的金屬玻璃結構。相關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發表在Mater. Today(材料領域頂級期刊)、Int. J.Plasticity(固體力學領域權威期刊)、Nanoscale、Scripta Mater.、Appl. Phys. Lett.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並已授權發明專利1 項,為解決金屬玻璃增韌這一世界難題提出了新思路,模擬結果和實驗吻合,得到了 H. Gleiter (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印度科學院院士),U. Ramamurty (印度科學院院士、印度工程院院士)等知名學者的肯定和評價:揭示了金屬玻璃的循環變形與破壞機理,相關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發表在Nano Lett.(納米材料領域頂級期刊)、J. Mech. Phys.Solids(固體力學領域頂級期刊),為金屬玻璃的工程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力學所魏宇傑研究員在固體力學學報綜述中大篇幅地介紹了沙振東教授關於金屬玻璃疲勞的工作,並指出:“該研究為揭示金屬非晶疲勞機理,也為非晶材料的工程應用研究提供了基礎。”沙振東教授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多位知名學者的肯定和評價,並被大篇幅引用,論文原圖還多次被綜述文章直接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