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老鎮,夢迴姚港

很早就想寫姚港老鎮了,如果說現實生活是遍佈荊棘的征途,那麼姚港老鎮就是我內心深處的樂園,一個讓我迷戀久久的家鄉。

追憶老鎮,夢迴姚港

▲吳青峰的《起風了》讓我有了寫此文的衝動。

今日晨間,習慣地打開網易雲音樂,日推第一首歌是吳青峰的《起風了》,他一開嗓,我的眼角竟然溼潤了。自視為表面足夠強大,沒想到內心依舊一觸即潰。

《起風了》的副歌如此唱道:我曾難自拔於世界之大/也沉溺於其中夢話/不得真假 不做掙扎 不懼笑話/我曾將青春翻湧成她/也曾指尖彈出盛夏/心之所動 且就隨緣去吧/逆著光行走 任風吹雨打/

追憶老鎮,夢迴姚港

▲姚港的漁舟唱晚,曾是那麼熟悉的畫面

歌聲將我帶向那個熟悉的地方,我暫且放下手頭的工作,思緒也跟著音符神遊一番。風起兮,浪不平;雲翻兮,江難靜;心歸兮,不思量。

Chapter 1

《小王子》裡說:“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個小孩子”,言外之意,我們曾是孩子,可越長大越孤單,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是啊,我們都回不去了。長大後才發現短暫的童年是最美好的。如今的時代,看似信息發達、節奏飛快,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但內心的失落與日俱增。

不得不承認,人會迷失在鋼筋混凝土世界裡。信息是發達,可無用的信息多如牛毛;節奏飛快,可漸行漸遠的身影總錯過久違的風景。

久而久之,人會迷戀各種頭銜帶來的權力,會在進階的道路上不擇手段,會把虛妄的一切當成榮耀,會變成自己討厭的那種人……

Nino突然挺懷念姚港老鎮,想念曾經的小夥伴,想念曾經的快樂,今天就想說說童年的故事。

我在姚港長大,這裡曾有老鎮和村落,曾有碼頭和江灘,曾有漁民和工廠,曾有小學和童年, 如今這一切早已不在了,只留在腦海裡。

追憶老鎮,夢迴姚港

▲姚港老鎮從船民而來,而從船民而去,來去無影蹤,須臾百年。

姚港老鎮偏安於南通城西的江畔,說是老鎮,其實也就百餘戶的村落。姚港老鎮在清末時由長江船民在陸地上定居逐漸形成村落,世代繁衍,倒也人丁興旺。後來一些老南通的販夫走卒常來此走動,曾也熱鬧非常。

到了NINO這代人出生的話,差不多是第五代姚港人了,和先祖打漁為生的習慣不同,我們並沒有習得半點這方面的本領,實在慚愧。

姚港老鎮有一條貫穿南北的馬路,從姚港船閘一直通向江畔,沿途會經過姚港油庫、姚港小學、精華製藥廠、姚港老鎮。我上學時,那條馬路不知道走過多少遍,來來回回、走走停停,一晃便是三十年。

Nino上小學時恰逢90年代,那時的生活條件不算太好,人際關係並不複雜,日子過得不緊不慢,倒也有滋有味。

那年,我們沒有電視和wifi,書包也沒那麼重,小夥伴在一起看電視,小龍人、西遊記、黑貓警長、邋遢大王……每天都無憂無慮。

那年,我們沒有電冰箱,炎炎夏日時,吃著五毛錢的熊貓頭雪糕,用勺子挖著大西瓜,嘴裡涼絲絲,心裡甜蜜蜜,甭提多舒坦了。

那年,我們很少看到私家車,天氣晴朗時,大家騎著自行車玩耍,三三兩兩,你追我趕,在大馬路上撒歡狂飆,一路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那年,我們並沒有什麼錢,只是三五成群地嬉戲,幾本小人書、幾塊積木甚至是一根長繩,就能酣暢淋漓地玩上一整天。

追憶老鎮,夢迴姚港

20多年前,我們在老鎮的村落裡自由自在地玩耍,絲毫不覺得苦,心裡只記住了快樂。再看看現在的小孩子,人手一臺iPad,手機玩得超溜,動漫遊戲如數家珍,可他們的童趣真的少了很多。

每個時代都有其特點,不用相互苛責或貶低。我的童年比較原生態,現在孩子的童年生活豐富多彩,他們不懂我們曾經的快樂,我們不懂他們如今的世界。

久而久之,我們漸漸迷失在征途中,然後發現迴歸簡單並不是倒退,而是找回更純粹的自己。

Chapter 2

姚港老鎮曾是個頗有南通特色的古鎮,古樸的街巷、錯落的瓦房、蔥鬱的樹木……雖沒有江南水鄉的精緻秀美,但有著江北崇川獨有的魅力。

不大的老鎮呈東西分佈,鎮中央是一條約5米寬的水泥路,聽老人說以前這裡是石頭鋪成的路,後來修成了水泥路,但我覺得要是石頭路能保留下來,那該有多別緻啊!

整個老鎮並沒多高的建築,站在江堤向老鎮望去,映入眼簾的是散落的磚瓦房,灰色的屋頂、黑色的屋脊,黛色的牆面,像是鋼琴的琴鍵一樣,錯落有致,富有動感。

追憶老鎮,夢迴姚港

▲姚港老鎮上原來有不少人是漁民,靠江吃江,灑脫自由。

姚港老鎮上僅百來餘住戶,大多是長江船民到陸地定居而來,船民雖然上了岸,但還是忘不了傳統——去長江打漁。起初不少漁民在江堤南側建了不少民房,用來存放打漁的工具和設備等,

記得那時和同學常去江堤玩耍,剛站到江堤不久,鼻子裡就聞到一股子魚腥味,目光所及之處都是漁網,眾漁民駕船一起駛離江堤,轟鳴的馬達聲飄蕩在江面上,小孩子們像過年樣的歡呼雀躍。

一道江堤隔開老鎮和長江,江堤不遠處有個老舊的燈塔,守塔人常在燈塔下坐著,他邊抽著旱菸,邊望著浩瀚的江面,見到我們朝他打招呼,他也揮手示意,讓我們早點回家。

整個姚港老鎮當時最醒目的是矗立在鎮北的姚港小學了,這所小學建於民國初年,當時由國民政府撥款,加上鄉紳的資助興建而成,主要給姚港地區的人民掃盲。當年的船民只懂打漁,大字不識一個,姚港小學可以讓孩子們唸書,船民們都挺開心。

縱觀南通縣誌和歷史典籍,姚港一直都默默無聞,這裡並沒出過狀元,也沒有名勝古蹟,只有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落了,姚港的聞名大概和“日軍登陸南通警示碑”有關。

追憶老鎮,夢迴姚港

▲從抗戰史料裡找到的侵華日軍坂冢旅團準備登陸南通的照片,不遠處的江岸就是南通姚港。

1938年3月17日拂曉,日本侵略軍坂冢旅團約五千人從姚港小學附近長江邊登陸,向南通城進犯,國民黨官員及駐軍棄城而逃,南通城遂告淪陷。

這股侵華日軍從姚港登陸後,接連侵佔了唐閘、白蒲、如皋,而後又佔領了掘港、金沙、匯龍鎮等地,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

通城淪陷、生靈塗炭,日軍侵佔南通時的殘暴,當年《申報》進行了報道:“日軍入城時,城內居民逃避一空,間有未及逃避之居民婦孺等,均遭姦淫及槍殺,后街小巷中慘遭戮殺之死屍,時有發現,慘不忍睹。”

這段歷史估計很多南通人都不知曉,但我記得。Nino剛上小學時,老校長曾跟我們講起過當年侵華日軍從姚港登陸,姚港小學遭到日軍摧殘破壞達5年之久,學校被改成了日軍的哨所,教室竟成了日軍的馬廄,日軍把孩子集中起來,教他們日文,教他們“大東亞共榮圈”……

抗戰勝利後,姚港小學恢復了曾經的寧靜,孩子們又能夠正常上課了,可對於南通人而言,那段歷史不能被忘卻。1997年3月17日,崇川區政府在姚港小學(日軍登陸處)豎立了“日軍登陸南通警示碑”,用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追憶老鎮,夢迴姚港

▲曾在姚港小學內的“日軍登陸南通警示碑”,現存於姚港閘附近。

隨後每年的這個時候,學校都會組織全體師生進行紀念活動。只見警示碑上黑色字體刻著屈辱的日期,“振興中華、勿忘國恥”八個大字令人警醒,昔時年幼的我不太懂歷史,長大後才明白其中的滋味。

如今姚港小學早已不在了,姚港老鎮也拆遷了,但“日軍登陸南通警示碑”還靜靜地矗立在姚港閘附近,鐵證如山的歷史誰也推翻不了,我會把這些都告訴孩子。

Chapter 3

Nino在姚港小學待了7年(1年大班、6年小學),那時沒有相機拍下更多的照片,只能從班級合照裡找尋些記憶。

歷史悠久的姚港小學到了我上學的時候,有三棟建築,一棟三層主教學樓、一棟兩層輔樓、還有一棟一層瓦房的幼兒園。姚港小學沒有塑膠跑道,只有土操場,風起時,塵土飛揚迷了雙眼,下雨時,泥濘不堪。

比起同時期的其他小學,姚港小學的條件和設施是比較落後的,可這並不妨礙孩子們認真學習。漫步校園時,耳畔不時傳來朗朗讀書聲;每當週一晨會時,孩子們緊緊盯著冉冉升起的國旗,心中充滿著希望。

我的同學來自姚港老鎮附近的紅星村、姚港村、洪江村等地,大家離學校都不算遠,每天三五成群、有說有笑地上學放學,那是道不錯的風景線。

追憶老鎮,夢迴姚港

▲想起每天在爸爸自行車後座的情形,一路有說有笑。

當年老爸上班順道會捎上我,然後下班再帶我回家。我坐在老爸的鳳凰自行車後座,抱著他的腰一路顛簸,他和我說著廠裡的新聞,我跟他講著學校裡的趣事,父子倆沿途有說有笑,一晃就到家了。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升入中學之後,我就不再走那條路了,和小學的告別,意味著童年時光就此結束。腦海裡時常浮現起自己在老爸自行車後座的情景,如今我已過而立之年,父親早已退休在家,只能把那份美好深埋在心底。

在沒有手機、wifi和電腦的時代,下課就在操場跑跑,放學就到江堤吹吹風,望著一路東行的江水,聽著入耳的陣陣江濤,竟然入了迷。

童年的趣事太多,只有在特定的背景下,才會覺得有意思。記得有一天放學後,阿偉提議去姚港老鎮上轉轉,小夥伴聽完不約而同地答應了。

我們七八個人有說有笑地走著,出校門拐彎再走200米就來到老鎮上。姚港老鎮當時還有不少人住著,老街沿著南北方向一字排開,兩旁幾乎都是瓦房,保持著純粹的原生態。

當大家正閒逛時,有人提議去探探“鬼屋”,於是立刻就分成兩派。支持者覺得有意思,很想去,反對者說“媽媽喊我回家吃飯了”,其實心裡挺害怕。不過還是拗不過好奇心作祟,大家都走向“鬼屋”。

追憶老鎮,夢迴姚港

▲在姚港老鎮裡探險,是曾經最喜歡做的事之一。

“鬼屋”其實是姚港老鎮中央的一棟兩層小樓,年久失修、破敗不堪。每次經過此地,都覺得寒氣襲人。這次大家不知道腦袋裡哪根筋搭錯了,要去“鬼屋”探險。

阿城走在最前面,他從樹上掰下一根長樹枝,既能探路,又可防身,其他人也紛紛效仿。一時間,八個人的手裡都拿著一根樹枝。

太陽斜斜地照在石徑上,阿城抬頭看了下“鬼屋”說道:“抓緊時間,太陽落山前我們就撤!”只見“鬼屋”門窗殘損、牆皮剝落,鼻息間有股黴味。走進去才發現屋子不小,裝修風格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最裡面的牆壁有焚燒過的痕跡。

阿偉用樹枝挑開地上的布幔,看到些泛黃的報紙和照片。小英想撿起來看看,我立刻攔住了她,勸她不要急著碰。阿城盯著焚燒的地方發呆,其他人也陸續走了進來。

日落西山,屋內的光線越來越暗。我們在樓下轉悠了半天,沒有發現什麼特別的。阿偉想上樓瞧瞧,他踩在木樓梯上,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令人有些不安。

循梯而上,這裡的景象更是破敗。屋頂漏了個大洞,從洞裡可以看到鍋底色的天空;窗框沒精打采地耷拉著,透過窗戶能望見遠處的碼頭。

轉悠半天,大家覺得挺無聊,就想回家了。於是原路返回,剛走了一半時,忽然聽到樓上有東西拖動的聲音,我們幾個人你看我、我看你,大氣不敢出。

阿偉和阿城讓女孩先撤出去,他們殿後,我隨手從樓梯邊抄起一個拖把,跟在他倆後面。女孩們都跑到屋外去了,我們仨就在樓梯下面候著,那聲音戛然而止,外面的小夥伴喊我們快離開。

正當我們快走到屋外時,一陣“呼呼”的聲響從樓梯上快速跑下來,我們回頭一瞧,竟然是個倒扣在地上的鞋盒,它快速向門口跑來,我們大呼不妙,阿偉眼疾手快,用樹枝將鞋盒打飛。

追憶老鎮,夢迴姚港

▲原來是虛驚一場,可無人的老宅還是少去為好。

裡面有隻黑色的野貓跑了出來,它身上髒兮兮的,一聲“嗷嗚”呼嘯而過。大概野貓在鞋盒裡睡覺被我們驚擾,慌亂間被鞋盒扣在裡面,循著我們的聲音跑了過來。

原來是隻野貓,真是虛驚一場!我們眼見天黑了,就趕緊離開了姚港老鎮。後來我們怕家長們擔心,就當沒發生過這件事,誰也沒告訴。長大後才知道世上本沒有鬼怪,最可怕的是人心。

Chapter 4

童年似暖心的濃茶,又如晚霞的餘光,還像彎彎的歸途,無論我們以後身在何方,那份純真和美好一直都會在心裡。

追憶老鎮,夢迴姚港

▲Nino在姚港小學幼兒園大班時出去春遊的合照,都挺可愛

我記得幼兒園大班玩滑滑梯時,我在滑下去前跟身後人說不要推,結果她還是推了。我從一層樓高的滑梯上摔下來,左額淤腫,血流了一臉,老師嚇壞了,趕緊幫我包紮傷口,肇事者後來連句對不起都沒說,現在我的左額還留有傷疤。

我記得小學時常參加學校的文藝匯演,久而久之,越來越習慣於文藝匯演,但是人就有些飄了。有次表演的是唱快板,排練的時候很熟練,可演出的時候忘詞了,我就把第一段臺詞說了兩遍。

追憶老鎮,夢迴姚港

▲Nino二年級時加入少先隊,大家一起合照,一張張臉萌萌噠

我記得小學同桌王穎,人長得漂亮,畫得一手好畫,當時她喜歡畫白娘子,還把漫畫書只借給我看,心裡挺開心。後來她轉學了,再也沒遇到過像她那麼好的同桌,不知道她現在還好嗎?

我記得有次上自然課說話,老師讓我站到教室外面,路過的同學都笑而不語,那是我唯一一次被罰站。關鍵這個老師是我家鄰居,回來跟我爸媽“參了一本”,得,男女混合雙打伺候了。

我記得冬天時,體育老師常帶我們繞著姚港老鎮跑圈,有人想插近道省事兒,沒想到體育老師蹲在半道的草叢裡截住了投機者,然後加罰了幾圈,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追憶老鎮,夢迴姚港

▲Nino四年級時,學校文藝活動後班級一起合照。

我記得當時我們無憂無慮地享受著江畔的風光,一字排開在江邊撒尿,捉蟛蜞烤了吃,動手做風箏放飛藍天,躺在江堤上侃山海經……江邊成了我們的迪斯尼樂園。城裡人覺得我們是群野孩子,可野孩子的快樂,城裡人不懂。

我記得當時春遊秋遊都是遠足,有次我們沿著江堤向狼山龍爪水源進發,沿途歡歌笑語。那時江堤還可以下去,踩過一大片沙地,孩子們像散落在天際的星星一樣,追逐嬉戲,充滿了趣味。

追憶老鎮,夢迴姚港

▲Nino六年級時春遊合影,最後一次和小夥伴玩耍,之後就要升入初中了。

我記得暑假的時候,一群小夥伴捉知了、釣龍蝦、逮蜻蜓,在樹林和魚塘邊納涼,在家自制冰棒、打牌下棋、看電視、寫暑假作業,曾經的感動仍歷歷在目。

我記得過年時,姚港老鎮有蒸年糕、蒸包子的地方,附近街坊鄰居拿著材料來製作,等候的時候嘮著家長裡短,老街不知不覺間披紅掛綠,節日的盛裝更透露著溫馨的氛圍。

追憶老鎮,夢迴姚港

▲姚港小學98屆畢業生合影,畢業後,大部分人就從來沒見過,各奔東西,散落天涯

我記得太多事像是電影的橋段,一幕幕、一段段,讓人感動且溫暖。我甚至還沒來得及和它告別,姚港老鎮就湮滅在城市化進程的洪流裡,可記憶深處始終有它不可替代的篇章。

原以為姚港老鎮就是孩子們的全部,生活學習都離不開這裡。小學畢業後,大家各奔東西,出去了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轉身回望時,老鎮早不在了,或許只停留在老人家的掌故、泛黃的老照片和媽媽的魚尾紋裡了。

7年前的春節,姚港老鎮拆遷了,鎮上120戶人家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熟悉的江灘、溫暖的老街、曾經的小學都成了歷史。別過這片臨江的“桃花源”,腦海裡始終是那怡人的江景、滿眼的蔥鬱、溫暖的鄰里,這些就是我對姚港老鎮最純粹的印象。

追憶老鎮,夢迴姚港

▲我們那群小夥伴常去江灘玩,可後來江灘都封閉了,造了船塢和碼頭,老鎮沒了、江灘沒了,童年沒了。


Nino莫名地想起了姚港老鎮,我想念曾經的一切。搬了家,但根還在,夢裡常回到那個無憂無慮的年代,沒有爾虞我詐、沒有紛紛擾擾,如斯淡然。

有詩為贊:

姚港老鎮歲百年,清末船民陸上遷。

黛瓦灰牆江海韻,阡陌鄉鄰烹魚鮮。

江濤拍岸浪花連,童真妙趣世人羨。

舊苑離歌歸心切,夢裡故鄉最繾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