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錢,小事一樁

每天坐一元公交車,也可以看看大千世界。

一個母親上的車,一手抱娃,一手拎個大口袋兼拿裝有公交卡的錢包刷卡。門口那麼逼窄,刷一次,不響,再刷,還是沒聽到嘟的一聲響.司機卻關門開車了,她腳下一晃,差點跌倒.於是決定先找個位置安頓好,再來刷這該死的卡。

剛落座,司機就吼起來:"你的卡沒刷響哈.""莫吼莫吼,到前面個站你停穩當我再刷,一元錢的票款,哪個會賴賬嘛"。

一元錢,小事一樁

一元票款,小事一樁。

忽然想起一天,一中年婦女上車正欲投一元錢.司機卻說:"不要投了,不要投了!"原來是碰到熟人。

"好久不見,變得那麼漂亮了嗦,我差點都沒認出來."

“開啥子玩笑,年輕的時候都沒漂亮過,老都老了還漂亮?"

"生意還好噻?忙不忙嘛?" "咳,一天逗忙倒打麻將個,還是你們開車好,汗澇保收的....."

一元錢,小事一樁

又一天,一粗壯男子上車正摸出一元錢欲投,抬頭一看那司機,便將錢放回口袋搶位子去.原來是碰到熟人了。

"你格老子的錢都拿出來了都不投嗦?"

"看見是你龜兒子我還要投錢?"

"你這車開得飛快也."

"我不喜歡慢慢慢慢地搖....."

司機大哥也,你不喜歡慢搖,我們坐車的人可是提了心吊著膽,肝兒顫顫。

一元錢,小事一樁

又有一天,有位背了大捆報紙的人上車了,她不投錢也不刷卡,直接扔了份報紙在車蓋上.然後就抓著把手,站在那裡,閉起眼睛,小憩起來了.她顯得很勞累,衣服上汙跡斑斑。

司機,可是公交車上的一把手哦.他車技如何,開快開慢,決定一車人的安全;他到站停車後關車門了,又有人要上車,他可以與人方便給你上,也大可以一溜煙開走了事。

最關鍵的就是這票款問題,不過一元錢而已,但是這來來去去,可是無數的一元錢,便不是區區一元的小事。

一元錢,小事一樁

看過一篇文章,說記者採訪杜月笙的兒子,問他到底怎麼看那代上海灘的流氓?流氓究竟是什麼?他想了很久,只說一句話:“流氓,就是幫忙”——你在這個地面上,本地人,外邦人,你進上海街面混口飯吃,做小生意,要有地盤,尤其要有朋友,怎麼辦呢,要人幫忙。今天人家幫你,有一天你有力量了,兜得轉了,你幫人家的忙。

看看,所謂流氓---就是幫忙。

大家都深惡痛絕的貪汙腐敗,其實也是幫忙.這幫忙,就如司機的一元票款,有的,是自己要幫;有的,是不幫也得幫;有的,是拿東西來交換.可是這幫忙啊,你幫了你幫的,可是損了你沒有幫的.以前老家有個年青人,學習成績挺好的,可是後來卻瘋掉了,聽說是沒有關係,他上學的名額被人頂替了。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人人都是流氓和貪腐的潛伏力量.其實人們痛恨的不是貪官,而是痛恨在貪官位置上的,為什麼不是自己或與自己有密切關聯的人。

一元錢,小事一樁

翻開一部中國歷史,你會發現,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雖然科技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可是中國人的生存根基卻沒有改變.激憤如魯迅者: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樂觀如吾者,不過大家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而已.這個幫忙,幫著幫著,就會攤上大事.大事一出,又換一撥人,繼續幫。

就這麼簡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不管在河東還是河西,人們總是要過活的.我們中國人,是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強的人。

三百年前,馬戛爾尼來華時就斷言:“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間沒有沉沒。它那巨大的軀殼使周圍的鄰國見了害怕。假如來了個無能之輩掌舵,那船上的紀律與安全就都完了。”

一元錢,小事一樁

但是這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將不會立刻沉沒。它將像一個殘骸那樣到處漂流,然後在海岸上撞得粉碎”。但是“它將永遠不能修復”。


這些預言部分在40多年後得以實現,大英帝國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近代史的悲劇就是這樣開始的。但是中華帝國這艘船也沒有被撞得粉碎,也沒有永遠不能修復,現在,我們的船依然光鮮亮麗,浩浩蕩蕩的前行。

一元錢,小事一樁

曾考察過中國的地質結構和地理特徵的德國學者李希霍芬被譽為最瞭解中國國情的西方人。他曾說:“在人類的所有民族中,中國人是唯一能在所有條件下――從最冷的極寒地帶到最熱的赤道――都能進行偉大而持久的行動的民族。”“無論在哪裡,只要華人得到立足之地,再加上一瓢之水,他就可以讓世間萬物生長。”  科爾克霍恩在李希霍芬的基礎上發展了對中國人的認識:“她(中國)具備一切構建偉大國家的因素,唯一缺少的是意志和引導的力量。有了這一東風,你會發現中國早就萬事俱備。中國多的是能人,他們擁有完美的執行能力,高度計劃的頭腦和勤勞工作的雙手。” 不管我們具備什麼,缺少什麼,中華民族都會屹立在世界。


唯有要慶幸的是,你我都生存在這條船還在幫忙沒幫出大事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