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中东大铁路 〖十七〗 铁路重镇 3 博克图站

今天知道博克图的人应该不多了,但在100多年前中东铁路时期,这里无人不知。博克图是蒙语,意为"有鹿的地方",和内蒙的包头发音含意都一样,为了区别,汉语叫博克图。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滨州铁路扎兰屯至海拉尔段 五星代表博克图站

西侧是以海拉尔为中心的呼伦贝尔草原,东侧过了扎兰屯就是一马平川的松嫩平原,中间横亘着大兴安岭,这是西伯利亚进入中国的天然屏障,雅鲁河切出的河谷成为唯一的驿道,牙克石、扎兰屯都在这条孔道上,而大兴安岭主脉西侧的博克图正位于这必经之路的咽喉,所以她自古就是驿站。迄今为止,所有从黑龙江西部通向俄罗斯的铁路公路都走这条线路。

中东铁路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也叫西线)1898年完成设计,同年在哈尔滨、满洲里同时施工,全线设9个工区,领工区在博克图,也就是说滨洲线还在设计建设的时候,博克图就奠定了它重镇的位置了。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建设营地后来改为住宅区

博克图最有名的就是大兴安岭隧道了,1900年开始东西两边同时施工。由于义和团和清军的进攻和破坏,工程一度停止,1901年才恢复,配套的博克图站也在1901年5月开站,时为二等站。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车站老照片

由于日俄战争日益迫切,等隧道完工等不起,1902年,先建成翻越大兴安岭临时"之"字形盘山便线,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此时的博克图机务段,设施基本完备,配属36台蒸汽机车。但当时没有自动车钩,使用链子钩,每列车设三名制动员(铁路称钩子手),听司机信号同时制动,在陡峭的便线上这是非常危险的。

1904年5月27日,兴安岭隧道竣工,废除临时"之"型盘山便线(现在是公路),改走正线通行。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大兴安岭隧道

说到兴安岭隧道,不能不提一下莎力碑。很多历史爱好者、旅游者都充满感情的讲起过这个故事。

说的是莎力丹诺夫,大兴安岭隧道工程设计师和施工总指挥。当时日俄战争迫近,为加快工期进度,莎力丹诺夫决定从大山两侧对向同时开凿。两年后,按设计工程量测算进度,已经到了贯通时间的巷道毫无凿通的迹象。如此长的隧道如果偏离,损失无法弥补,莎力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在白桦树下自杀。三天后隧道贯通了,双向工作面准确交汇。

为了纪念莎力丹诺夫为事业献身的精神,在兴安岭隧道岭旁,用开凿隧道的岩石筑起了纪念碑——莎力碑,隧道东出口的车站命名为沙力站。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沙力站确实存在,但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这个凄美的故事缺乏根据。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兴安岭隧道在1897年由意大利工程师普罗辛斯基第一次勘测设计,此后由俄国鲍洽洛夫工程师二次设计并最终勘定施工。鲍洽洛夫工程师还是博克图车站和其他附属建筑的设计者。

即使没有这个动人故事的加持,兴安岭隧道也必须载入史册。这条穿越大兴安岭主峰的铁路隧道,是中国最早的铁路隧道,海拔972.6米,双轨断面,单线行车。全长3077米,宽8米,高7米,东西两口为单向12‰的坡道。隧道内壁全部由石块砌成,砌石头的500多名工匠全部高薪聘自意大利,隧道工程历时4年,耗资巨大。中东铁路竣工纪念章上便是以这条隧道为主图案,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和艰难程度。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隧道施工现场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隧道内壁砌筑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中东铁路竣工纪念章

凭借着独一无二的位置,博客图站开始了她一段辉煌的里程。

光有兴安岭隧道还不行,隧道东侧山岩陡峭,东侧洞口至雅鲁河谷落差太大,又修筑了螺旋展线,绕行2公里后达到隧道东入口。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箭头所指是二层展线涵洞,隧道在右下方

和横道河子站一样,博客图也有一个大型机车库,存放机车,确保寒冷季节能随时出动。往来列车都要在博克图摘挂补机,翻过大山,穿过隧道,才能通过大兴安岭。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机车库和水塔

博克图作为西部线的咽喉,还是很多中东铁路管理后勤机关的驻地,这里不但有护路军(最初是哥萨克骑兵)、警察署、第四医务段(初期医生17人,病床30张)等。由于沙俄攫取了中东路沿线的司法权,俄国人、筑路华工犯罪由俄国审判处罚。全路设立了11所审判法庭,法官都是俄国人,采用巡回审判制度,还设立五所监狱。博克图既有法庭又有监狱,是中东铁路的重要司法中心。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铁路电报所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护路军指挥部

1907年起清政府在博克图成立铁路交涉分局,扎兰屯至牙克石间7站归该分局管理;1939年后,伪满洲国在兴安岭以东设置兴安东省,博克图设特别行署,相当于副省级地级市,是大兴安岭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

1904年,沙俄同黑龙江省铁路交涉局订立合同,俄国获取了兴安岭长300余公里、宽30余公里铁路两侧森林的采伐权,博克图优越的位置,吸引了大批的俄国商人,他们每年冬季都雇佣数万中外工人进山伐木,春天以后这些工人大都住在博克图,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林业也促进了铁路的延伸,1925年沙俄开始修建博林线,这是第一条森林铁路。后来日本为了掠夺森林资源,继续延伸博林线。解放后,哈尔滨铁路局对博林线进行了改建,成了重要的铁路支线,这条线还有一个中国之最,石门子站外有中国铁路最大坡道--千分之42.5度,被称为"中国铁路第一坡"。为防止坡度过大损坏车钩,机车只能在在列车尾部推进,而不能在前部牵引。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小镇当年也很繁华

博克图地处要冲,也是地下情报战的战场。1931年,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韩源波,来博克图组织军运,因奸细出卖,5位党员被捕遇害。同年,中共党员赵德元与夫人到博克图开办"博安医院",搜集日本和东北军情报。

在博克图这个小地方,苏联远东军情局、共产国际、中共,包括撤退的原东北军、抗日义勇军都有地下情报工作,各路间谍风云际会。日本控制中东路以后,在博克图设立宪兵队,和海拉尔的日本特务机关一道负责东北西部反间谍工作。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博克图日本宪兵队旧址

博克图历来都是军事要地,日本占领东北后,为防苏联,修筑了17处大型要塞,广为人知的是东宁的虎头要塞,其实规模最大的要塞就在博克图,这就是乌奴耳要塞。它是海拉尔要塞的二线防线,也是最后的屏障,所以日本不惜血本。日军在东北修筑17个要塞总计费用5亿满洲币,而乌奴耳要塞在战败投降时尚未全部完工就已经投入1.1亿,是关东军投资最高、构筑规模最大的一处要塞。

但是1945年日本兵败如山倒,加上天皇发布停战诏书,乌奴耳要塞并没有发挥作用,包括日本想炸毁兴安岭隧道也没得逞。现在在博克图还能看见当年修筑的钢筋水泥飞机库,老百姓叫"机窝"。

上世纪60年代后,中苏关系紧张,博克图的重要性又显现出来,沈阳军区守备五师驻防这里,一个师住在一个小镇及附近,军人比老百姓都多。

这是博克图的又一黄金时代。铁路系统车机工电辆专业齐全,当时部队、铁路、林业、地方聚集在这个地方,人气旺盛。看当年的记载,仅电影院至少有铁路俱乐部、工程队电影院、下坎电影院、师部电影院、15团电影院、下坎文化宫等;还有百货大楼(一百)、道北商店(二百)、海燕商场、三八商店等商业。学校至少有铁路一中,设有高中部;林业、部队也有自己的教育系统。

1992年守备师撤编,森林商业采伐也逐渐停止了,铁路改革,各段基本都合并到了海拉尔,地方行政归牙克石,博克图失去了热闹喧嚣。

博克图,大兴安岭的门闩,她1952年就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儿童铁路,见证了曾经的辉煌和繁华,今天的博克图年轻人口大量外流,就像垂暮的老人,在夕阳中回望自己青春的岁月。

博克图不大点,东西沟上下坎。莽莽兴安岭,天很蓝山很绿,博克图这座历史名镇以她自然地心态保持住这静谧的原貌也是一种光荣。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