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你能想象照片中

這個長得像高中生一般的年輕男孩

是一名麻省理工的博士嗎?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11歲,

因為天資過人,被選拔到

只有3個人的深圳耀華實驗學校超常班;

14歲,以高考669分的成績,

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

22歲,憑藉“魔角”的發現,

入選世界頂級期刊《自然》年度科學人物

名揚海內外。


而這個年輕大男孩

竟然只是個“95後”!


95後的新生代流量偶像

關曉彤、吳磊、劉昊然

......

我們如數家珍,

錦鯉少女楊超越,影響中國、被奉上“神壇”。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但是對於這個向世界證明:

“少年強、則中國強”的科學“偶像”

我們卻不甚瞭解。

在這個全民追星的時代,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偶像,

卻很少有人把科學家當做自己的偶像。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因為我們選擇偶像的標準太單一,

總是標榜“顏值即正義”,

才錯過了真正值得追逐的偶像,

但其實正是因為有曹原這樣日復一日,

過著枯燥科研生活的科學家,

才換來:

5G時代的觸手可及中國高鐵走向世界萬物互聯的智慧城市......


所以,送給偶像的鮮花與掌聲,

也不能少了給曹原的那一份。


1996年,

《名偵探柯南》第一次在日本電視臺

以動畫片形式播放,

同年,中國一個名叫曹原的男孩,

誕生在成都一個普通的家庭中,

並度過了無憂無慮的三年時光。

與所有“望子成龍”的父母一樣,

曹原的家庭也為了培養他澆築了心血。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為了更好的教育條件,

曹原三歲時一家人遷往深圳,

初到深圳的小曹原,

早早地就展現出超於旁人的天賦。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他不負眾望,順利考上以“超常教育”

聞名的深圳耀華實驗學校。

在這個“小天才”聚集的地方,

曹原也能顯得聰穎異常。


往往課堂上老師剛說出題目,

餘音未消,他就能搶著喊出答案。


不過可愛的曹原,

有時也覺得自己有些淘氣,

“我那時經常接嘴、插嘴或者和老師頂嘴。”


小學時的曹原除了在學習上展現天賦外,

更重要的是,他在科技方面的無限熱情。


一本科技類課外書籍《科學探索者》,

他就前前後後翻了好幾遍,愛不釋手。

在當時接觸科學知識還有限的年齡裡,

曹原已經表現出對科學求知若渴的性格特質。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不僅如此,曹原的“動手能力”也特別的強。

據曹原的父母和老師描述:

還在上小學的曹原,在同齡人還在痴迷於漫畫中的超級英雄時,曹原就開始把自己的整個下午,耗在深圳電子市場,搗鼓各種電子產品、研究電子線路。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家裡、學校能拆的東西曹原也都拆了個遍,

當父母、老師回憶起曹原那段

“不聽話”的時光,也都無奈地笑著搖頭。

但也因為曹原的動手能力,

意外地為曹原帶來一次機遇,

使曹原真正迎來一個“天才”該有的人生。

在深圳耀華實驗學校讀小學的曹原,

由於學校老師教授的知識,

已經遠遠滿足不了他的求知慾。

曹原就經常自己動手發現知識,

甚至還在學校裡搞了一個實驗室。

做實驗所需的硝酸銀很貴也很難買到,

曹原就買來硝酸,

偷偷把媽媽的銀鐲子放進去,

人工“合成”了硝酸銀。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這個在一般人眼中有些特立獨行的行為,

並沒有招致學校的責罰,反倒讓校長

注意到了這個閃爍著天賦光芒的少年

“這孩子是個好苗子,是個天才!”

當機立斷送他進入“少年班”。

深圳耀華實驗學校的“少年班”,

是在接受超常教育的學生中又一次選拔。

可想其門檻之高,這個班級只有三位學生。

卻同時配備了六位老師,

全程照顧曹原等三位學生的學業,

由中科大任教超過20年的

副校長朱源直接任教。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在這種眾星捧月的教育環境下,

曹原的確突飛猛進。


短短三年就完成了

小學六年級、初中、高中的全部課程,

並以14歲的年紀參加了高考。

獲得讓人驚歎的669高分,

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

之後進入了馳名中外、

用來培養未來科研領域領軍人物的

“嚴濟慈物理英才班”。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中科大少年班,盛名在外,如雷貫耳。

但是我們在生活中卻很難接觸到關於

“少年班”的真實情況。

無非是2015年上映的由孫紅雷、周冬雨

主演的電影《少年班》,

才讓我們得以窺見

一個天才少年的培養過程。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正是因為“少年班”的入學人數極少,

遠離大眾生活,使之有了些神秘色彩。


事實上,

少年班的出現有一定的歷史偶然,

但也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大創新。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從1978年創立至今的40年裡,

中科大少年班,

作為一種獨特的天才培養機制,

共有1070名學生畢業,

其中不乏多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


81級駱利群,38歲就出任美國斯坦福大學正教授,並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82級盧徵天,旅美時獲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現任中國科大千人計劃教授;87級莊小威,34歲便成為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物理系雙聘正教授,是美國科學院最年輕的華人院士;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96級尹希,未滿32歲就晉升為哈佛大學正教授,打破華人記錄;98級陳宇翱,80後的中國科大教授,獲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


但即使在這種群英薈萃的環境中,

曹原也能如魚得水。


經常能看到曹原瘦弱的身影,

穿梭於各大教授的辦公室。

一臉認真地去逐一請教,還時時

提出一些刁鑽古怪的問題和教授一起去探討。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所以那麼多的天才中,

唯獨他讓教授們念念不忘。


物理學院的丁澤軍教授,

教學嚴謹、苛刻、不苟言笑。

讓許多學生“聞風喪膽”,江湖人稱“丁老怪”。


而偏偏就他入了“丁老怪”的法眼

一提起他“丁老怪”就讚賞有加:

很聰明的傢伙!

計算機物理課程中相關研究成果的文章,

他沒花多少時間

也就一個寒假就做完了!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曾長淦教授也自豪地說:

“這是在我實驗室混過的娃,他還發了一篇PRB理論文章(PRB,物理學術期刊)當時就覺得這孩子太厲害了。”


除了曹原個人的才華與努力

中科大確實也為他創造了一切條件:

2012年他作為首批交流生,被中科大派去美國密歇根大學,這也為曹原今後的科學研究,打開了國際視野。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2013年他獲得中科大“頂尖海外交流獎學金”,

同時被牛津大學選中,受邀做兩個月的科研實踐。

這次訪外經歷使曹原直接獲得了,

攻讀麻省理工的機會。

2014年從中科大畢業的曹原

獲得了中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獎:

郭沫若獎學金。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不久,

曹原在牛津大學實踐時的導師,

陳宇林教授的推薦下前往麻省理工深造,

攻讀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的博士學位。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讀博期間的四年來,

曹原一直潛心研究石墨烯的超導電性。


然而現實中該項實驗的難度極大,

需要克服高溫、極寒等多種極端困難條件。

不過從麻省理工教授對曹原的評價可以看出,

曹原從來就不是一個害怕失敗的人。

初入麻省理工的曹原,

懷抱著對科研成果的滿腔熱忱,

曾經花費六個月的時間,

研究一份看似富有突破性的數據。

最終卻發現,

那不過是實驗設置中的巧合。

“他有些沮喪,但也只是繼續幹下去”

曹原的博士導師評價曹原,

並不會輕易地被挫折打敗而是堅持不懈。

“實驗失敗是家常便飯,心態平和地對待失敗就沒什麼壓力”

曹原對於自己久經磨難的科研經歷,雲淡風輕。

而這種“平常心”,

與曹原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小曹原三歲那年某一天

下了一場大雪,

但曹原的媽媽還是堅持,

帶著曹原去上幼兒園。

抵達目的地後才發現,

只來了三個小朋友,

有十八個孩子都因為天氣而請假了。

“我也心疼我家曹原,但是我更要讓他從小明白一個道理,當你未來遇到困難時,要做的是迎難而上而不是知難而退”。

這種教育方式對於一個孩子或許有些偏執,

但是對於一個未來的科學家來說,

專注力、執行力的培養,

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

良好的家庭教育賦予曹原正視挫敗感的能力,

可以忍受無數次在實驗室,

與石墨烯的偏轉角度進行“鬥爭”。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終於,在一次實驗中,

曹原巧妙的將角度旋轉為1.1度時,

奇蹟發生了。

置身特殊電場的兩層石墨烯

成為超導體電子在其間暢行無阻,

曹原的石墨烯超導研究成功了!


這個讓曹原在凝聚態物理學界名聲大振的

“石墨烯超導研究”究竟是什麼呢?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自然》將其用一個

科幻色彩的詞彙來描述——魔角。

曹原也被稱作發現魔角的第一人。

我們在高中物理課上都學過,

金屬的電阻率會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降低,

當溫度趨於絕對零度(零下273度)時,

就會出現超導狀態。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此時,電子可以通行無阻,

從而將能源損耗降到最低,

這個“零電阻狀態”被稱為,

“超導電性”。

這就是偉大的荷蘭物理學家,

卡莫林·昂內斯,

在1911年對電力傳輸損耗,

提出的突破性解決方案。

昂內斯也因人類第一次發現超導體的存在,

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但是,昂內斯卻留下了

一個超級大的BUG給後人,那就是

絕對零度在現實環境中實現的可能性,

幾乎不存在!

這個世界性難題全世界幾十年來無人可解,

直到曹原出現。

“魔角”的成功發現將為世界能源行業,

節省數千億美元的電力傳輸損耗。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所以,不要小看這1.1度的微小轉角,

將為人們帶來一次新的電力傳輸革命。

從此之後:

手機充電的時間,將縮短到16分鐘。高鐵的速度將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所有大型的供電系統,都能夠把能源消耗減少到最低......

這項技術的發現,

讓中國科學家在掌握關鍵的核心技術能力上,

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做到這一切時,曹原只有22歲。

22歲,你可能還在為畢業“分手季”

痛哭流淚的時候,曹原已經讀到博士,

還悄悄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論文。

立下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座里程碑。


更讓人唏噓的是,

擁有一切狂傲資本的曹原,

在接受《自然》雜誌採訪時也只是平淡地說:

對於石墨烯的“魔角”,

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對比今天“藝”不配位的偶像明星,

拿著上億的片酬摳圖、替身、注水拿獎,

還大言不慚地對著記者口出狂言。


楊超越影響中國?這位95的後中國天才,才是真正的“錦鯉少年”


我們卻仍對著如此虛偽的藝人如痴如狂,

忽視了真正的青年“偶像”。


有人說,

少年強,則中國強。

如今中國的少年已經強大,

而我們也要追隨他們的腳步,

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讓真正撐起中國脊樑的科學家,

成為我們的偶像,

把中國少年的故事傳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