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墨客吟誦最多的古鎮,距上海只需1個小時車程


楓橋古鎮位於大運河、古驛道和楓江的交匯處,沿河形成兩條市街——楓橋大街和寒山寺弄,隨河成市,因水成街,具有獨特的水鄉風韻。

水鄉蘇州橋多,明清時期,有記載的橋就有四五百座,然而,千百年來,詩人墨客吟誦最多的,尤其以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最為有名。

走過楓橋古鎮的漁隱橋,沿著京杭大運河東岸的石板路前行。已流淌了千年的古運河輕浪翻騰,一艘艘偌大的載重機械船,緩緩地往來南北。岸上,白牆黛瓦的古民居、當鋪、米行等歷史遺存,鱗次櫛比卻又靜寂寥落;還有一座背依運河的古戲臺,飛簷翹角,雕樑畫棟,壯觀雄偉,無不重現著昔日的繁華景象。


這一帶自古就是水陸交通要道,舟楫往來,商旅雲集。宋元時期,楓橋市肆已揚名四海,明清時期更是空前繁榮。江南風流才子唐伯虎有詩云:“金閶門外楓橋路,萬家燈火迷煙霧。”清朝中期,楓橋古鎮已是全國最大的糧食集散地,貿易往來甚至覆蓋了日本、東南亞等地,民間素有“楓橋塘上聽米價”之說。

穿過楓橋古鎮,往北步行十來分鐘,是京杭大運河與其支浜上塘河的交匯處。上塘河在古時曾有過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上游四五公里處的蘇州古閶門,曾被曹雪芹在《紅樓夢》裡譽為“最是一二等風流富貴之地”。楓橋便橫跨在上塘河入運河的河口。遠望楓橋,清波漣漪的河面上,半圓形單孔石拱楓橋與其倒影,構成一個優美的圓。

走過一道蜿蜒的迴廊,轉身,上塘河北岸,是一尊張繼的青銅雕像,他長袍斜臥,仰頭閉目,滿臉愁悶。再往前十餘步,距離楓橋三五十米的地方,是一個古舊的簡易碼頭。朋友說,早前楓橋附近,只有這個碼頭,因此後人猜測,張繼當年應該就是夜泊於此。


站在橋頂遠眺,楓橋古鎮傍水而築,錯落有致;寒山古寺松柏茂密,鼓樓聳立;楓橋南堍,曾經抵禦倭寇的鐵嶺關,巍然屹立,雄姿不減當年。

寒山寺黃牆黑瓦,在夕陽金色的餘輝下顯得莊嚴肅穆,鐵嶺關巍然矗立於運河邊上,記述著蘇州城的歷史,而古人詩中無數次提到的楓橋,如今就安祥地躺在鐵鈴關下,那麼沉靜而蒼老,你會意識到它屹立在此已經整整一千年,又會覺得千年不過一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