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報名,建議你先弄懂這四大區別再去選擇職位!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製度自1983年正式施行以來,報考人數逐年遞增,特別是隨著錄用考試製度的不斷規範和完善,以及近年來就業壓力和風險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公考”大軍。尤其是2009年以來,每年的國考都有上百萬人報名考試,還不包括各省(市、自治區)的地方公務員招考,可謂是機遇與競爭並存,多少人把它當作改變自己命運的重要機會。想要進入公務員系統並獲得長足發展,除了過硬的基本功外,選擇也很重要。

公務員考試報名,建議你先弄懂這四大區別再去選擇職位!

一、本地和外地的區別

這裡所指的本地和外地,是你想要報考的崗位所處地區。一般來講,考生都會選擇報考自己所在地區的公務員,因為家鄉的親情、人脈擺在那,甚至很多人想到以後輝煌了還可以更好地惠及自己人。也有人會選擇去別的地方,無非是想跳出來,換個環境,去證明自己;還有就是“廣撒網”式的考試,中標的是外地的崗位。

如果你家庭背景一般,亦或者是人脈關係都在本地的話,建議選擇本地的崗位,不要滿腔熱血的選擇外地的崗位,因為現實很殘酷,異地調動也是靠緣分的。或許有人會說以後可以通過遴選回去,但其實,一則是遴選一般只面向本地區,二則是遴選單位本來就已經有合適的人選了,對於處於外地工作的你,想通過遴選進去,基本上可以說是非常難的。當然,如果你家境殷實或者實力強大的話,考哪裡都一樣,那不過是敲門磚,誰都阻擋不了你前進的步伐。

公務員考試報名,建議你先弄懂這四大區別再去選擇職位!


二、基層和市直及以上單位的區別

公務員崗位設置上,縣級及以下崗位屬於基層,市直及以上單位是上級部門。

選擇基層崗位,競爭會相對小些,要求也沒那麼高。但基層更加辛苦是一種普遍共識,特別是鄉鎮一級的公務員,加班加點是常態,一年四季會因為防山火、防颱風、抓整治等各種專項行動而取消週末;還要練就成為“萬花筒”的本事,哪裡需要就出現在哪裡。當然,在基層一線幹過的人,所掌握的群眾工作方法,是最接地氣的、也是最實用的,加上現在中央提倡的注重基層工作經歷的用人導向,在基層歷練對個人以後的成長進步是很有幫助的。

選擇市直及以上部門的崗位,它的要求往往高些,比如說:崗位設置上,基本上是個位數,但報考的人多,所以會出現某個崗位成百上千的人競爭;學歷上,報考的起點是全日制本科,甚至現在很多崗位多趨向於要求研究生以上,等等這些,在每次的“公考”中都有體現。在市直及以上部門中工作,得到的機會也多,升職、培訓、深造的幾率更大、面也更廣、更為容易。

三、直屬機構和普通單位的區別

這裡說的直屬機構是指上級垂直管理的單位(機構),只受上一級該系統部門領導,不受該級人民政府領導。比如海關、國稅、地稅等部門,是上級駐地方的機構,受上級系統部門的領導,一級級的。選擇這些部門,需要更為對口的專業知識。當你成功進入某個系統時,個人的薪金待遇會比當地普通單位的人好,像工資待遇、住房公積金等方面都會高些。但進入這些部門,升職空間會相對狹隘,它不像其他普通單位可以交流任職,想要進入領導崗位,需要經過更長時間的努力。

普通單位,指的是地方政府各個職能部門,比如說教育局、國土資源局、交通運輸局等單位。進入這些單位之後,個人的薪金待遇和地方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公務員待遇往往好過中西部地區,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了一個地方的財政收入。同理,想在普通單位升職加薪,也是需要個人不懈的努力的,但選擇的面更為廣泛,可以去其他單位,也可以去下級政府任職。

公務員考試報名,建議你先弄懂這四大區別再去選擇職位!


四、核心部門和一般部門的區別

核心部門,指的是各級政府的黨委辦公室、政府辦公室、組織、紀檢、發改等部門,它們是一個地方政府正常運轉的權力中樞,負責上傳下達、人事調配、執紀監察、立項審批等職權。進入這些部門工作,忙是正常的,加班加點是常態,經常有人散步路過機關大院,看到幾個亮燈的辦公室,基本是上述單位的人在趕工。雖然說在這些單位幹活是苦逼的,但機會大啊,只要你熬過了,就有比一般部門多的多的機會進入領導行列,這是其他任何單位所不具有的優勢。

一般部門,是相對而言的,它更多指向的是一些負責具體執行政策的單位,比如科技、衛計、審計等部門,它們的職能比較專一,負責某一特定領域的政策落實和執法監管。進入這些單位,工作量沒有核心部門那麼大,基本上不用“5+2”“白加黑”的幹活,但這就如同權責統一的道理一樣,你沒有付出那麼多,你升職進入領導行列的機會也更為不易。

在此提醒考生:“考得好不如報得好”,選擇對的崗位對於提高成功率、對於未來發展都是至關重要。因此希望大家在進行職位選擇之前一定要弄得這些非常必要的崗位之間、單位之間的各種區別,因為這些決定了你考試時的競爭力,也決定了你日後的工作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