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臨人設崩塌,照亮了學術界的黑暗,揭開中國教育公正的面紗


翟天臨人設崩塌,照亮了學術界的黑暗,揭開中國教育公正的面紗


翟天臨在2018年《演員的誕生》總決賽表演

翟天臨人設崩塌,照亮了學術界的黑暗,揭開中國教育公正的面紗

近日,因在直播互動中連問兩次“知網是什麼東西”,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演員翟天臨被疑“博士學位摻水”。網絡輿論隨後爆出翟天臨博士研究生在讀期間發表的一篇學術性質文章有疑似抄襲行為。

今年1月31日,翟天臨曾於微博上表示,自己已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錄用為博士後。隨著“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一事持續發酵,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大學的學術聲譽及招考公平受到質疑。

據北京青年報2月11日的消息,北京電影學院已經成立調查組並按照相關程序啟動調查程序,對學術不端行為持零容忍態度。2月11日晚間,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通過北京大學官方微博發佈聲明,稱將根據其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調查結論,按規定做出處理。

四川大學“學術誠信與科學探索網”曾在2月8日將翟天臨列入“學術不端案例”公示欄,該公示現已撤下。2月8日,翟天臨工作室發表聲明,闢謠“翟天臨不知道知網、疑似學術造假”等網絡傳言,稱翟天臨獲得博士學位完全符合校方要求。

不知“知網”為何物,直播視頻引發熱議

翟天臨的“學霸”人設來得快,去得也快。

1月31日,翟天臨在個人微博上曬出北京大學博士後錄取通知書,並配文說:“新的旅程,小翟要加油!”根據翟天臨的微博,他於2018年6月從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導師為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黨總支書記、副院長陳浥。

翟天臨人設崩塌,照亮了學術界的黑暗,揭開中國教育公正的面紗

翟天臨的博士後錄取通知書

話題“翟天臨被錄用為北大博士後”登上微博熱搜僅數天之後,翟天臨的一段直播錄像在網上流傳開來。根據翟天臨工作室的陳述,該直播發生於2018年8月。直播中有網友提問,“想問翟天臨的論文在知網上能不能搜到?”。翟天臨回答稱,“知網是什麼東西?”,還將這個問題連問了兩次。

這段互動被網友截取成一段28秒的短視頻,並在今年春節期間迅速傳播。話題“翟天臨問知網是什麼”隨即成為新的微博熱搜,“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事件就此發酵。

翟天臨人設崩塌,照亮了學術界的黑暗,揭開中國教育公正的面紗

截至2月12日下午5點,“翟天臨問知網是什麼”話題閱讀量達到4.1億

一開始,網友對翟天臨的質疑集中在“博士學位有水分”上,稱翟天臨作為博士研究生不應不知道知網。知網即中國知網,其中收錄的學術文獻、學位論文、年鑑、工具書等資源是很多高校學生的學習必備。

對於自己在直播中的表現,翟天臨在網友質疑微博下留言道:“我說我不知道1+1=2也有人信吧。”2月8日,翟天臨工作室正式發文回應,稱翟天臨在直播中的言論是一種調侃,是“因憶及寫作論文過程艱辛,故意採用反問的語氣幽默帶過”。

不過,翟天臨及其工作室的回應並未打消網友的疑慮。針對多個細節的質疑很快鋪開,進一步指向翟天臨博士研究生在讀期間發表的一篇學術性質文章有疑似抄襲行為。

過往文章被指“抄襲”,學位疑似“摻水”

翟天臨被指疑似抄襲的文章名為《談電視劇中“白孝文”的表演創作》,刊登於2018年第8期《廣電時評》。2月7日,《廣電時評》曾在官方微博上分享翟天臨該文章的刊樣與原文鏈接,該條微博現已刪去。

翟天臨人設崩塌,照亮了學術界的黑暗,揭開中國教育公正的面紗

知網空間顯示翟天臨發佈在《廣電時評》的文章

根據用戶“PITD亞洲虐待博士組織”的微博,匿名網友在PaperPass論文查重網站上檢測後發現,經與PaperPass本地庫和互聯網資源綜合比較,翟天臨所作《談電視劇中“白孝文”的表演創作》的相似度達到54%。

針對網友對翟天臨文章原創性的質疑,翟天臨工作室在2月8日的公開聲明中表示,“其所有論文均是在導師指導下獨立進行的,是在大量個人研究的基礎上所取得的成果,符合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論文規範。”

翟天臨人設崩塌,照亮了學術界的黑暗,揭開中國教育公正的面紗

微博ID“PITD亞洲虐待博士組織”2月8日發佈的匿名網友投稿

翟天臨工作室的回覆並未讓輿論停止熱議。除了疑似存在抄襲行為,網友對於翟天臨是否達到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要求也提出質疑。


相比於學習,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還是更喜歡打遊戲,對吧?打遊戲,我們最怕碰見什麼呢?是神一樣的對手,還是豬一樣的隊友?都不是,我們最害怕的東西是外掛。

假設你吃雞,敵人從八百公里以外甩出帶拐彎的子彈一劍封喉;假設你農藥,對手的太乙真人比你的李白韓信還攻高速快;假設你魔獸,野外遇到一個開著聖盾搓大火球還帶著寵物的盜賊……請問你怎麼玩!?有多少膾炙人口的遊戲最後被外掛給毀了?為什麼?因為外掛導致了不公平,讓普通玩家喪失了遊戲樂趣。

保研就是研究生考試的外掛。

我確實不能理解,既然國家已經確定了全國筆試、各學校面試這樣一套研究生入學選拔機制,為什麼可以有人繞過這樣的規則直接晉級?就好像所有國家一起踢世界盃,突然聽說,韓國隊保送四強了,這不是很奇怪嗎?

當然,我知道保研肯定有一些好處,比如“不再一考定終身,讓院系和導師自主選擇合適的學生”,“加強學校之間的交流,因為保研的學生理論上是可以免試去任何學校的,只要對方學校願意要”,“減少本科生的死記硬背壓力,不必把精力過多投放到英語和政治等必考科目上”……總之,保研是把研究生入學的選拔規則下放給各個學校的一種機制,理論上,更加靈活、更加自由,更加符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則。

但是!我們對中國社會是有一定了解的,對吧?上過大學的我們經常一頭霧水地發現,無論哪個方面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某某某一夜之間保研了。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保研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呢?既然繞過了國家的統一考試和學校自主面試這樣一個硬性衡量規則,那麼保研的標準是不是應該比這個規則要求更高呢?還是說比這個規則更合理,更正義?

我們不知道,我們真的需要想一想:在中國,在如今的社會發展程度下,在法治建設任重道遠,而人治普遍存在的現實情況下,把研究生入學資格的審定權力下放給校方,實際上就是下放給了學校裡擁有行政權力的個人,而這會不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而這種後果又有沒有容錯機制呢?

會不會變成這樣呢——以中國社會的權力集中程度推斷——所謂的“保研”,會不會成了學校院系一把手的自留地,成了他們翻雲覆雨的合法手段,成了他們近親繁殖的合法保障,成了指鹿為馬、優汰劣勝的保護傘?所以無數的翟天臨們可以不用任何考試,堂而皇之的進入更高的學術殿堂,然後抄襲論文,賣弄學霸人設。

而想要保研的學子們,與其老老實實研究學術,還不如去和領導們搞好關係呢,對吧。只要保研這個東西存在,那麼人情在研究生選拔中的比重就會變高,而學術的比重則會相應地變低——這是人性的問題。

教育是國家公器,不應該存在保研這種公器私用的漏洞——當然保研的初衷不是公器私用,但是在當下的中國,只要它存在,它就一定會墮落成公器私用的手段。我們不能把研究生選拔的公平性寄託在象牙塔裡的領導們的高超道德水準之上,這完全不靠譜。

中國教育的外掛絕對不止一個保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孩子命運的高考制度,就存在或者曾經存在著很多喪心病狂的“加分外掛”。

比如,高考的“三好學生”加分——請問什麼是三好學生?哪三好?你好我好他好,還是條好臉好活兒好?哦,是思想品德好,學習好,身體好。

同理還有“優秀學生幹部”,哪方面優秀?誰投票選的?有人監督嗎?優秀到什麼程度算可以加分的這種“優秀”?

要知道,“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的加分是非常可觀的——張三考了630分,李四考了611分,但是李四獲得了什麼“省級優秀學生幹部”這一光榮稱號,加了20分,變成631分,把本該考上清華的張三擠去了哈工大。但是,憑什麼李四能獲得“省級優秀學生幹部”呢?這個原因可能和益才同學的保研原因是一樣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還有一個就是曾經的“少數民族加分制”,令很多學子深惡痛絕,但是令少數名族學子愛不釋手。

在千軍萬馬的高考裡,1分,甚至0.5分,都可能拉開成千上萬的名次,那麼10分,甚至20分意味著什麼呢?然而權重如此之大的指標,居然是根本無法以透明標準去評價的“三好”和“優秀”。哪怕你把標準定成“給許庸人點過贊”呢,最起碼這個東西還有客觀的記錄可循吧!

當然,我絲毫不懷疑,“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的評比和保研一樣,在表面上一定有一套可以自洽的程序,也一定有貌似嚴格的層層審查。但是隻要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這兩個指標要麼用來給分數本來就很高的學生二次拔高分數以提高學校的重點錄取率,要麼就是給那些低分權貴子弟救命了。

這些保送,這些加分,有時確實能達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目的,但是更多的時候,它們只是為金錢、權力、裙帶的私相授受和暗箱操作提供了合法的外衣而已。

教育資源不是無限的,在每一個加分的高考考生背後,在每一個保研的學生背後,都有本該獲得教育資格的孩子在傷心失落,甚至因此徹底改變了原本應該美好的人生軌跡。

高考,就應該憑分數定勝負,或者一些特殊的院校、院系憑公正透明的實操再加上文化課分數去定勝負,比如藝術類和體育類。而考研,除了分數還有必須參加的面試,靠這兩項去定勝負,當然這個面試也絕不是一個人能定的,而是所有導師各自打分。

真金不怕火煉,如果我確實有加分的那些能力,那麼在我將來的人生中一定可以用到,如果我確實有保送的資格,那麼我就更不怕走一遍考研程序。

有些人會談到美國,但是美國的教育制度本身也有一定的爭議,更何況中國不是美國。如果我們照搬美國教育的一切,那麼大家——如果你對中國社會還有哪怕一絲的瞭解的話——就可以想見,我們最好的學校就只能錄取官二代和富二代了。

北京電影學院是中國最高級的電影學府,那裡的師生們是中國電影的股肱之臣,值得我們尊重。翟天臨事件所暴露出的問題,不是一個明星、一個學生、一個老師或者一個學校的問題,而是一個維度大得多,嚴重性也重得多的問題——我們甚至應該感謝翟天臨,類似的事情恐怕每天都在發生,如果不是翟的明星身份,會引起我們如此的重視嗎?

但是當我們真的重視起來的時候,赫然發現這個事情竟然糟糕到了這種程度。我們可以想一想,毀掉中國教育公平的是誰,是翟天臨們?他們有這個能力嗎?而我們可以再想一想,如果你想質疑翟天臨的研究生身份,你質疑得了嗎?人家符合規定啊!人家是保研的,對吧?

如果我們不從深層次去探討這個問題的原因,那麼我們的教育最後就會像那些死掉的遊戲一樣,被外掛毀掉了,大家關機了,不玩了。

用外掛的人應該封號,但外掛的存在才是這所有問題的癥結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