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散夥,叫永輝就不一定永遠輝煌

2010年,永輝超市登陸A股市場,被譽為“生鮮第一股”。公司先後獲得了京東和騰訊的投資,目前的市值已經超過700多億元。

然而近日,這個被稱為“中國的沃爾瑪”的永輝超市的原實控人張軒松、張軒寧,因一則公告被推上了戲臺。

12月13日晚間,永輝超市發佈公告:公司董事長張軒松和張軒寧在公司發展方向、發展戰略、組織架構、治理機制等方面存在較大分歧,對永輝雲創的定位、發展方向和路徑也有不同意見。經過審慎考慮,為避免分歧進一步加劇,兩人已簽署《關於解除一致行動的協議》。


自此,張氏兩兄弟長達8年的一致行動人關係宣告徹底解除。

公告顯示,兩兄弟從2010年到2016年,整整7年之間都保持一致行動人關係,2016年12月,因二人分歧較大,沒再簽署《股東一致行動協議》。

兄弟散夥,叫永輝就不一定永遠輝煌


隨著公告發出後,14日,永輝超市股價下跌2.56%,收盤報7.6元,最新市值727億元。

兄弟散夥,叫永輝就不一定永遠輝煌


張氏兩兄弟的創業史也算得上是一部勵志的家族奮鬥史。二人從3萬元的街邊啤酒店做起,20多年的時間,打造出如今市值700多億的超市巨頭。

在中國新零售市場上,如果問有什麼企業堪稱新零售產業的領軍企業的話,一個是阿里系的盒馬鮮生,另一個就是騰訊系的永輝超級物種了。

作為新零售的代表,永輝的超級物種被寄予厚望。此時“兄弟分家”意味著什麼?永輝到底怎麼了?通過沃德氣象臺實時數據監測顯示,網友對於此事的態度主要以負面情緒為主,佔比64.46%。

兄弟散夥,叫永輝就不一定永遠輝煌


可見,轉角可遇的永輝超市,早已惠及千萬家,突然鉅變讓網友開始擔憂,紛紛表示:希望永輝不要散、希望永輝更好!

兄弟散夥,叫永輝就不一定永遠輝煌


從永輝發佈的公告中,張氏兩兄弟分家的最主要原因,

是兩人在公司的發展上產生了較大的分歧,為消除公司各方困擾,避免對公司日常經營造成影響,雙方正式解除一致行動關係。

兄弟散夥,叫永輝就不一定永遠輝煌


但在部分“真相”網友的眼中,這次的“分家”並不簡單......

兄弟散夥,叫永輝就不一定永遠輝煌


兄弟散夥,叫永輝就不一定永遠輝煌


而且,永輝張氏兄弟分歧早已存在,兩人在公司股東交流會等多個場合已有所表達,其他重要股東代表、高管團隊成員也均知曉。如今,雙方把分歧擺到董事會檯面上,作為兄弟兩人“分家”的主要原因。

01


與其說是兩兄弟意見分歧而分家,還不如說是新零售業務鉅虧後,為了業績股價好看點的緊急措施。畢竟,今年以來,永輝超市股價持續下挫,如果業績再虧損對其股價的影響自然不言而喻。

兄弟散夥,叫永輝就不一定永遠輝煌


所謂打虎親兄弟,為了在波詭雲譎的資本市場保持控制權,張氏兩兄弟2010年3月10日簽署了《股東一致行動協議》,表示我倆一條心。如今,兩兄弟分道揚鑣,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是因為兩人經營理念存在分歧。簡單地說,就是張軒寧偏重於新零售雲創業務,即永輝雲創。

永輝雲創成立於2015年6月,由張軒寧一手打造,主要負責永輝超市新零售板塊的業務運營,包括永輝生活店、超級物種等。但新零售戰場競爭激烈,永輝雲創2016年、2017年分別虧損1.16億元和2.67億元,今年的虧幅度更是大幅擴增。

兄弟散夥,叫永輝就不一定永遠輝煌


眼看就要嚴重拖上市公司2018年業績後腿了,永輝超市將所持永輝雲創20%股權轉讓給張軒寧,交易完成後張軒寧將持股永輝雲創29.6%,為大股東,永輝超市持股比例則下降至26.6%。一旦轉讓成功,算是上市公司剝離雲創業務,明年年報不會太難看。

02


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資本市場亦是如此,很少出現資本市場一致行動人,亦是親兄弟解除關係。但永輝超市不僅這麼做了,還承認了兩兄弟對公司的發展戰略有分歧。

此時腦補兄弟內鬥,爭權奪利的網友該醒醒了,人家早就盤算好了的~

在昨日張氏兄弟公佈解除一致行動人關係後,永輝超市還發布最新修改的《公司章程》規定,其董事會將由九名董事組成,設輪值董事長一人,副董事長一人,執行董事一人,獨立董事三人。

據悉,在第四屆董事會6位非獨立董事提名中,牛奶有限公司推薦兩位人選,京東推薦一位,張軒松、張軒寧、李國各自被提名為公司非獨立董事,加上3名獨立董事的提名。


這樣看來,上市公司管理層格局並不會因為張氏兄弟而發生大的改變,正常運營活動估計也不會受啥影響。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永輝超市這招把虧損拖後腿的新零售業務剝離出去,賺錢的傳統大賣場業務持續加碼,這樣上市公司業績會好看些,股價不會太難看。同時張軒寧全力負責燒錢的新零售業務,對騰訊等金主爸爸也有交代。

即使兩兄弟分家可能會出現一些糾葛,但就現狀看,更像是永輝為了減少新零售業務鉅虧負面影響而給市場的一個交代。

03

單從新零售業務來看,目前市場新零售基本都在擴張期,說白了就是還在燒錢階段,即使有騰訊的加持的永輝也不例外。

雖然目前雲創擴張氣勢如虹,但事實上已經拖了上市公司業績後腿:

2018年,永輝超市淨利潤出現七年以來的首次下滑,並有擴大之勢。主要原因就是永輝雲創的持續鉅虧。今年前三季度,永輝雲創虧損擴大至6.17億元,拖累了永輝超市的淨利潤出現26.9%的下滑。

兄弟散夥,叫永輝就不一定永遠輝煌


就連永輝超市本身也表示,對於剝離雲創業務,永輝雲創因獨立經營零售業務,產生了較大經營虧損。有必要調整永輝雲創的控制權,既可降低永輝超市的運營成本與經營風險,又可以對永輝雲創的實際控制人及經營團隊形成相應激勵。

所以,虧錢的永輝雲創必須剝離,不然就壞了永輝超市上市以來業績增長的美名,股民虧錢罵還是小事,反正也不痛不癢。但如果影響到以後的擴張、定增等各種資本運作才是大事。畢竟永輝雲創背後還有大股東之一的騰訊。

面對業績虧損,股價不好看,這種狀態下,永輝超市通過兄弟“分家”,或者更準確點說分工模式,將永輝雲創“隔離”在永輝超市之外,顯然也是一個很好的應對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