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有一些不如意的時候,那麼,瞭解過《了凡四訓》的朋友,一定知道,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想的改變命運的朋友,明白這三個方法以後,一定可以遠離困苦,走出嶄新的光明人生道路!

第一個方法,就是改正自己的過失。袁了凡先生通過自己經歷,總結出來改過,要發三種心,第一,要發羞恥心,別人可以成聖成賢,自己卻只能做個破瓦片,就是因為毛病太多,太可恥了。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第二,要發畏心。一切行為語言和起心動念,都有因果。

當深信因果之後,就會很害怕得惡果。覺者畏因,迷者畏果。就是為了不得惡果,也不敢再作惡事情,動惡念頭了。

第三,要發勇心。之所以不能改過,就是因為,習慣了以前的行為。只有快速的改正了自己的過失,才能快點成長和進步。這三種心一起發出來的時候,什麼樣的毛病,都可以改得掉了!

那麼,剛開始改正過失的時候,可以從不怨人,不生氣,不發脾氣開始。經典中說,火燒功能林,發起脾氣來,憤怒的火,就會損失自己的福德。只有先控制了自己的情緒,才能真正地改變命運。

第二個方法,就是積極行善。

古人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就是說,那些積德行善的家族,後代子孫都會有吉祥的事情。了凡先生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當時的少師楊榮,他的祖父,在發生水災的時候,就是隻救人,而其他的船,都在趁機撈別人的貨物,做了這樣的善事以後,生了楊榮,官位到三公,還做了帝王的老師。可見,行善可以讓子孫貴顯。

深一層來說,行善更要從心下手。古人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就是說,要從起心動念上來嚴格修正自己,在一秒鐘之內,會有無數個念頭顯現,在沒有修行的時候,不會發現這個問題,當結果現前時,凡夫就會煩惱,痛苦,還認為自己那麼不幸,遇到這麼多不好的事情,其實,都是自己種下了前因,才會有後面的結果。

所以了凡先生說,當下清淨,才動即覺。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就是在剛剛有動念頭的時候,就開始覺悟自己,這樣一來,就不會結惡果了。那麼一開始練習的時候,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念頭有那麼的多,一下子還不能完全改正過來,那麼最關鍵的是,一定要覺悟自己。

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記住這樣一個方法:就是遇到事情時,就懺悔覺悟,同時發大願,以後再也不做這樣的事情了。

用這個方法來改正自己的念頭。只有自己先離苦得樂了,才有能力和智慧來幫助更多,還在煩惱和痛苦中的人們!

第三個方法,孝順父母。

《孝經》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行善一定要從行孝開始,為人子女,孝順父母是本分。百善孝為先。對父母不頂撞,不對立。很多人以為,我也給父母吃的,用的。

可是,父母的內心呢,做了讓他們高興的事情了嗎?說個小的事情吧,有的時候,父母打電話來,說讓你交一下話費,當時,答應下來了,可以轉眼就給忘了,根本沒有把他們的事情放在心上。

或者,和父母一起吃飯的時候,父母喜歡吃土豆絲,自己喜歡吃土豆片,做飯的時候,你會做土豆絲,還是土豆片呢?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孔老夫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如果對父母的態度,沒有尊敬,那麼離孝順父母還有點距離!做事情的時候,很少去考慮父母心裡的感受,還在以為,這樣做了父母會高興,可是態度會很不好,說話很難聽,父母心裡得有多傷心啊!

所以孝順父母,要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做一個讓父母心裡高興,尊敬父母的孩子。一位有德行的老師說過,想改變命運,一定要從孝順父母做起,對父母都不孝,工作事業難以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