壕溝,曾經是漳州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如今卻默默無聞

壕溝,曾經是漳州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如今卻默默無聞

漳州城市記憶/壕溝

漳州城濠其實就是古時的水上街道,老漳州人就在水路上駕船悠然穿行,為生計往來忙碌。



壕溝,曾經是漳州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如今卻默默無聞


僅僅依託現存的東、西宋河兩小段壕溝,我們已經無法想象古早時候漳州府城池的模樣。

漳州府的城池最早在宋代才出現,古稱牙城,是官署所在地,據《漳州府志》記載,漳州城池週四裡,東起東橋亭,西至西橋亭,南臨南門溪也就是現在的西溪,北至北橋亭。築城時東西溝渠才成為城濠,始稱“濠溝”。這就是漳州城最初的規模。


壕溝,曾經是漳州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如今卻默默無聞

壕溝,曾經是漳州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如今卻默默無聞


後來漳州城很快擴大了,護城河就變成城市的內河。近代,隨著城市的建設,原本存在的許多段壕溝,或被蓋上水泥板變成了道路,或是建起了高樓大廈,後人已經無法想象早先城市內河四通八達的熱鬧場景。

壕溝,曾經是漳州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如今卻默默無聞


壕溝,曾經是漳州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如今卻默默無聞


漳州城濠其實就是古時的水上街道,老漳州人就在水路上駕船悠然穿行,為生計往來忙碌。城濠曲折有致地穿越城區的街市,在濠溝穿越街道的地帶,七陰八陽十五座石橋,千百年來揹負著百姓的步履和往來車馬,默默無聞架設著古城的交通,說不盡的車水馬龍、數不盡的市井百態,曾經就在這十五座石橋的兩側粉墨登場。

壕溝,曾經是漳州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如今卻默默無聞

青年路( 現鑫榮花苑內 ),2004年


壕溝,曾經是漳州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如今卻默默無聞

澄觀道( 現江濱路 ),2004年


一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漳州城僅存的內河壕溝依然充滿著世俗生活的熱鬧氣息。天氣晴好之時,壕溝水清澈見底。颱風天、大雨天,上游的水帶著泥漿,流進壕溝。

住在壕溝附近的居民說:早先護城河的河水自西向東流入舊中山橋的閘口入江,由於城市建設與變遷,擋到壕溝了,河水已經不從原來的閘口入江,而是改道往回流了。一江春水向東流,在小城漳州,變成一路向西了。

壕溝,曾經是漳州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如今卻默默無聞


壕溝,曾經是漳州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如今卻默默無聞


很多有一定年紀的漳州人都記得,壕溝附近,是孩子們玩鬧的天堂。上個世紀60年代,漳州第一個游泳池就建在這裡,泳池的水,就是壕溝裡的活水。當時的游泳池,周圍用木樁圍起來,泳池的底部,都是泥土。雖然和現在的泳池無法相比,可是帶給大家的歡樂,卻是一樣的。

壕溝和當時周邊漳州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在河邊洗衣服,釣魚捕魚,膽大的孩子,在河裡玩著抓鴨子的遊戲,壕溝邊孩子們的童年,比現在有趣了太多。

長久以來,現存的壕溝承載著太多漳州人的記憶,從之前的小船在壕溝裡穿行,到後來河道慢慢變窄,水系被城市的發展嚴重破壞,孩子們已經不能再像老一輩人小時候一樣,爬上靠近壕溝的樹,摘果子,跳到壕溝裡玩耍。大部分的壕溝,變成了地下暗河,在行人匆匆的腳步下,默默流淌著。

壕溝,曾經是漳州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如今卻默默無聞

南臺路( 現鍾法路 ),2004年


如果不是日後北橋亭建成菜市場、鍾法路拓寬改建導致古城濠被水泥路面遮蓋著,漳州人民或許還能飽覽一彎濠水繞宋城的水鄉美景了。

壕溝,曾經是漳州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如今卻默默無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