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很多人路過南寧 ,多數是為了從陸路去往越南 ,坐一晚上的綠皮火車,享受一次不一樣的旅行體驗。其實在 廣西 境內,自駕邊境線正在悄悄地興起,不僅僅可以欣賞 廣西 獨有的山水之美,也可近距離的遙望邊境那一邊的風情,或者在東興口岸辦理入境手續,來一次完美的越南 自駕行。

來憑祥不到友誼關,就像到了成都不吃火鍋,滿滿的遺憾。說到友誼關你也許不會有太多的記憶,但是說到鎮南關大捷你一定不會陌生的。鎮南關也就是今天的友誼關,1885年3月,在中法戰爭中,清軍在廣西鎮南關大敗法國侵略者取得重大勝利,這就是著名的鎮南關大捷。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望著眼前的鎮南關歷史浮雕牆,在這一刻所有的語言都是無力的。鎮南關之戰是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史上戰果顯赫的戰役之一,老將馮子材身先士卒,他採取堅固防禦陣地待敵,爾後轉入反攻的作戰方針,激勵官兵奮勇殺敵,取得了中法開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法戰爭的形勢。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小雨連綿不斷,烏雲壓得很低,如今的友誼關已是中越互通友好往來的重要口岸,也是我國九 大名 關之一。關樓左側是左弼山城牆,右側是右輔山城牆,猶如巨蟒分聯兩山之麓,氣勢磅礴。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這個黃色的建築是清末廣西全邊對訊署,現在叫做法式樓。與友誼關現在的建築風格相比較,倒顯得小家碧玉之美。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友誼關的標示性建築就是關樓,拱門上方用漢 白玉 雕刻的“ 友誼關”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是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陳毅元帥題寫的關名。原先的關樓底座上只建有一層木結構迴廊,重建時改用鋼混結構,並加了兩層迴廊。迴廊的四周是拱形大窗,窗欞裝飾了各式圖案,外牆為墨綠色石米貼面,顯得莊嚴、古樸。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迴廊第一層以圖片形式陳列著鎮南關大捷、鎮南關起義和紅旗插上鎮南關的歷史。第二層是中越高級領導人會晤室。五六十年代,周恩來總理曾兩次在這裡親切會晤越南人民的領袖胡志明主席。第三層是 中國九大名關展覽廳。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友誼關景區的左輔山炮臺(鎮關炮臺)和右輔山炮臺(金雞山炮臺)至今保留了鎮南關大捷時的一些場景展示,很是值得欣賞。

參觀之前一定要經過炮臺軍路,所謂的炮臺軍路就是當年清軍往山上運送大炮時,完全靠人力運輸,久而久之所形成的道路。雖然那時的山路已經被現代的水泥路面所代替,卻依稀可見那個年代運送火炮的艱辛。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一直對古炮臺很是感興趣,自然不能錯過。主炮臺的地下共計四個通道門,互相聯通,這樣在戰爭打響的時候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作為火藥的發明國,卻沒有將火藥的使用發揮到極致,想必也是那個年代的遺憾吧。清朝的舊式火炮主要有武城永固大將軍炮、神功將軍炮、制勝將軍炮、威遠將軍炮、奇炮等,種類雖多,但基本都是明末清初引進的紅夷大炮的衍生型火炮,直至鴉片戰爭前仍然沒有大的改進,甚至還存在倒退的情況。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想必下圖的火炮你一定不會陌生的,這就是名震一時的克虜伯大炮,科學的火炮設計與精細地制炮工藝,使得克虜伯火炮不僅僅射程遠,而且精度高,發射頻率明顯提高。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來到友誼關,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一定記得帶上護照,這樣可以辦理越南一日遊,簡單方便的手續,讓你的出國夢分分鐘實現。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這裡至今架設著克虜伯大炮,究竟為什麼有人冒著“危險”前來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