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大揭祕——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劍的製作工藝:

中國傳統寶劍從材質上分,一般包括青銅劍和鐵劍兩種。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鐵劍的硬度逐漸提高而被稱作鋼劍。劍的硬度並非越硬越好,因為 “過剛易折”,所以一把好劍最本質的要求是,即有很高的硬度,“削鐵如泥”,又有很高的韌性,不折不裂,即所謂“剛柔並濟”。但要達到這一點,是十分困難的。因此,中國傳統寶劍的製作工藝就顯得十分複雜而神秘。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青銅劍的製作相對鋼鐵劍而言較為簡單,通常以泥範用失蠟法一次澆鑄而成,成型後再作表面的刮削琢磨使之平整光滑,再進行防鏽和裝飾處理。其品質的關鍵在於青銅合金中銅、錫、鉛等金屬的成分配比,配比合適,所鑄之劍方能剛柔並濟。亦有采取二次澆鑄的,即先在泥範中用韌性較好的青銅澆鑄出劍莖、劍格及劍身中骨,並在劍脊兩側預留出嵌合的凹槽,然後置入領一泥範中,用硬度高的青銅補鑄劍刃和劍鋒,這樣就能達到剛柔並濟的目的。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越王勾踐劍·青銅

鐵劍的製作較為複雜,其工藝流程十分繁複,現將傳統鐵劍的製作流程按順序介紹如下:

۰劍身的製作: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洗沙:傳統鐵劍的製作是從鐵沙開始的,洗沙即是獲取鐵沙的一種方法。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鍊鐵:將鐵砂通過煉成鐵。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炒鋼:將生鐵砂炒煉成鋼,備用。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煉毛鐵:將生鐵回火練成毛鐵,並去除雜質。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精煉:進一步去除雜質,是毛鐵更純淨。

毛鐵、鋼合煉(摺疊鍛打)這一工序較為複雜,將兩者反覆糅鍛,充分結合後,金屬表面會產生縱向水波紋狀暗紋。《越絕書·婉轉記寶劍》所述:“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臨其淵‘預知太阿,觀其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預知工布,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紋若流水不絕。”所指的就是劍身表面的這種暗紋。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嵌鋼:由於劍材由鐵和鋼糅合而成,刃口處不夠堅硬,即在劍的刃、鋒部位嵌入鋼,此鋼材來自於原先炒鋼所煉。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成型(初)採取熱鍛和冷鍛的方法,根據規格和形狀的要求,漸成劍坯。

上半截冷鍛:為雕刻紋飾作準備,將劍坯一面的下半截充分冷鍛,鍛出劍脊,並是劍從平整。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上半截鏟挫:是劍脊更平直,劍從更平整。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鑲嵌:磨光後,在劍身上用鋼針鏤刻圖案、劍名、店號及定製者囑題之字,嵌上赤銅,經化工處理,使青光劍身上呈現金色,產生色彩對比,具有靈光寶氣感。工匠鏤刻圖案,不用描圖,只憑一支鋼針在寬僅寸餘的劍身兩面運針自如,鏤刻黃龍金鳳,栩栩如生,奔騰欲飛;七星如北斗行天,光耀奪目,極具藝術構思。

在鏟銼出的劍從平面上雕刻紋飾或文字。劍的紋飾一為龍鳳七星,即一面為龍紋和七星,領一面為鳳紋和七星。由於需要在雕刻的紋飾上進行“鎦銅”處理,及在刻痕上熔入銅,因此,劍的兩面硬採用不同熔點的銅質,不然當鎦完一面再鎦另一面時,鎦好的一面紋飾中的銅會被熔化而流洩。通常的習慣是一面鎦紫銅,一面鎦黃銅,由於紫銅的熔斷高於黃銅,故先雕刻的一面應鎦紫銅,在龍鳳七星劍中,習慣一紫銅飾鳳,黃銅飾龍,因此先行雕刻的一面應該是鳳紋和七星。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鎦紫銅:將劍身加熱,在鳳紋和七星上熔入紫銅​。

平紋銅:將紋飾表面對於的紫銅鏟挫乾淨。

下半截冷鍛:準備另一面雕刻。

下半截鏟挫:將領一面劍從鏟挫平整。

雕刻:將另一面劍從上雕刻龍紋和七星。

鎦黃銅:在龍紋和七星的刻痕上熔入黃銅。

平銅紋:將紋飾表面多餘的黃銅鏟挫乾淨。

全劍冷鍛:將劍身冷鍛平整,劍脊平直,劍從厚薄均勻。

全劍鏟挫:由於冷鍛在劍身上留下許多錘痕,用鏟和銼將劍從表面處理光潔。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熱處理:正火、回火、退火、淬火。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淬火:也叫淬水,將劍身加熱,急浸水腫,以此提高劍身的硬度。劍身加熱的火候、溫度決定劍的剛柔,因此,這一工序見真功夫。

回火:將劍身再嘉文,然後自然冷卻,從而提高劍身的柔性,達到剛柔並濟的目的,這一工序的難度在於把握加熱的溫度。

整直:調整劍身和劍莖,是劍身不扭不曲。

磨光:將已銼之劍置於厝石上磨光。先用粗石(或粗砂紙)進行粗磨,然後用亮石進行細磨(或細砂紙),最後用養鋒石進行精磨(或砥石)。磨光之工倍於錘打與刨銼。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養光:用養光棒在劍身表面打磨,使劍更光亮,達到寒光逼人的效果。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通過以上工序,劍身的製作基本完成。

現代寶劍的製作很少從鐵砂開始了,一般均用現成鋼材進行鍛打製作,某些特別高檔的寶劍則沿襲毛鐵和鋼糅鍛的技術。

劍鞘和劍柄的製作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取料:傳統寶劍的劍鞘多為木質,選擇堅韌緻密,不扭不裂,色澤深沉,紋理美觀的貴重木材,一般以花櫚木為主,已有用紫檀,黑檀的。取料是,依照劍身的長度和寬度,鋸成對開兩篇,劍柄則根據長度鋸下一截。劍鞘和劍柄硬取於同一根木料,以達到整體外觀上材質和色澤的協調統一。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開槽:在對開的兩半木片上挖槽,挖槽對河後能使劍身完全插入,並要求鬆緊適度。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合膠:將兩半開槽的木片上膠,對合,並用繩子纏繞固定。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劍柄鑽孔:在柄料的正中鑽孔,孔的大小一緊緊插透劍莖為度。

成型:將劍鞘和劍柄根據外觀要求刨挫成型。

打磨:用砂紙將劍鞘和劍柄打光。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拋光:用布反覆打擦,使其更光滑。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裝具的製作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中國傳統寶劍一般均有裝具,裝具基友裝飾作用,也有十幾用途。隨著寶劍的不斷變化,某些原本與劍身合體的構件,如劍格、劍首等,也煙花為獨立的構件而成為裝具。出劍格、劍首外,裝具還包括鞘口、劍鏢(鞘尾)、護環、劍梁等。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裝具作為寶劍的構件,隨著寶劍的形式、規格不同而有所增減。通常較為經典的寶劍,其裝具較為齊全,二一些具有個性,較為獨特的寶劍,其裝具相對減少,或有所變異。

裝具一般均用銅質,亦有鍍金、銀甚至金質、玉製的。銅裝具的製作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用銅板加工,或鏤刻銅錢、花朵、壽字等陰紋,或衝壓出龍首、虎頭、壽麵等陽紋。另一種用失蠟法進行銅鑄,其表現形式更為立體,紋飾更豐富多彩。某些寶劍的裝具上還鑲嵌玉、寶石之類的,起目的是提高寶劍的品味,使之更加華貴。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組裝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劍格、柄、首的裝配:在與健身連體的劍莖上依次套入劍格、劍柄、劍首,用劍眼在劍莖的尾端加以固定,劍眼通常採用圓頭六角螺母。某些仿古劍或特種劍不用劍眼,二直接用鉚釘鉚死。

劍鞘的裝配:在劍鞘外套上護環,護環通常粉上下兩截,調整兩節的距離和位置,使懸劍是能合度。在兩節間裝上劍梁,調節護環,使其緊扣劍鞘,然後用銅釘鉚死。依次裝上鞘口和劍鏢,要求與劍鞘緊密結合。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組裝完成後,寶劍的外觀還需要進行全面仔細的處理,去除組裝時留下的毛刺、雜質和印痕,然後進行拋光,最後在劍首端繫上劍穗,這樣一把傳統寶劍的製作就打工搞成了。劍穗一般為紅色或黃色,一律不用其他顏色。為了保管或收藏,還需配上劍匣(劍盒),以木質為常見。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到此一把寶劍算是完工了!

其實一把寶劍的工序遠不如上面看到的那麼簡單,比如滲碳,比如覆土燒刃,比如開刃方式。根據不同需要有不同的步驟,每個步驟又分為若干小工序及注意事項。一把好的寶劍往往要花費師傅幾個月的時間,凝結了鑄劍師傅的汗水和心血。

工序大揭秘——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寶劍是如何製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