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志凌雲,巡邏在祖國的萬里海天

大年初二,南方某軍用機場,發動機的轟鳴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槳葉飛旋,南海艦隊航空兵某師官兵奉命出征。我們作為隨行記者,與飛行機組同行,巡邏在祖國的萬里海天。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壮志凌云,巡逻在祖国的万里海天

刊於《解放軍報》2019年2月10日二版

壯志凌雲,巡邏在祖國的萬里海天

——隨南海艦隊航空兵某師官兵駕機戰備巡邏記

■本報記者陳國全 特約記者高宏偉 通訊員李樹文

壮志凌云,巡逻在祖国的万里海天

朝霞下的戰鷹。張彬 攝

南方某軍用機場,發動機的轟鳴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

2月6日早上,農曆己亥年大年初二,南海艦隊航空兵某師官兵奉命出征。我們作為隨行記者,與飛行機組同行,巡邏在祖國的萬里海天。

滑行、起飛、升空……槳葉飛旋,身披晨靄,機身龐大的某型飛機輕盈躍起,滑向空中。

萬家團圓日,將士出征時。迎面,是模糊的遠山淡影,是傾心守護的遼闊長空;身後,是年味濃郁、尚未甦醒的海濱小城,回家過年、團圓歡聚的人們,或許還在甜美的夢鄉……

駕駛艙內,90後飛行員劉國軍稍稍探頭往外看了一眼,停機坪上,連夜做飛行檢查的機務官兵已漸行漸遠。

就在昨天,該機組就曾接到上級命令,起飛執行緊急出動任務;今天他們又一次領令出征。

槳葉飛旋,機翼之下,是密佈著黑色胎痕的機場跑道。

那是一片戰機起降時留下的“黑區”,“鑲嵌”在跑道中央,是戰機輪胎著陸與地面劇烈摩擦時創作的一幅幅“寫意作品”,更是一批批飛行員駕戰鷹、衛長空的歷史印記。

無言的跑道上,“黑區”胎痕交叉重疊,黑點密密麻麻,早已分辨不出哪一道是哪一次飛行時留下的。

跑道無言,海空作證。任務機組的飛行員們清楚地知道,18年前,就在同一個地方,“海空衛士”王偉最後一次駕機從這裡起飛。

無數次飛臨那片熟悉的海域,王偉生前的戰友、後艙指揮引導師歐陽威就迸出這樣的念頭——要是能找到王偉該多好!

就像每年4月1日無數網友的熱切期待那樣——呼叫81192,請返航回家!

跑道無言,海空作證。任務機組的飛行員們清楚地知道,10年前,追尋著王偉的足跡,“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張超曾駕機一次次從這裡起飛,成長為航母艦載戰鬥機部隊的一名“刀尖舞者”。

張超的妻子張亞曾是機組飛行員非常熟悉的戰友。他們知道,每逢“年關”,年幼的女兒含含還在翹首等待爸爸歸來,張超年邁體弱的父母更是含淚期盼兒子回家……

去年9月,中央軍委批准增加張超為全軍掛像英模。看到掛像上那身熟悉親切的飛行服,看到那張青春自信的面孔。戰友們說,張超回來了!回到了戰友們身邊,作為一個時代的精神座標,回到神州大地的座座軍營,以英模的方式回家。

回家,回家,萬家團圓之時,軍機卻朝著家門相反的方向飛行。

除夕前一天接到歸隊命令,剛結婚的劉國軍帶著新婚妻子“二話沒說”趕到部隊。“按劉國軍山東老家的習俗,新娘新婚第一年不能在孃家過春節,到部隊過年也挺好……”同樣沒有時間照顧自己手術後恢復的妻子,機長李紅軍這樣替自己的戰友“圓場”。

去年春節,在這同一機場跑道,多架次飛機升空,一次次領令出征,一次次偵天探海,為祖國和人民守歲,守護這片“祖宗海”的和平與安寧。

去年4月12日,南海大閱兵,該師數架新型飛機首次亮相閱兵場,米秒不差飛過檢閱艦,光榮接受習主席檢閱。

機艙內的各值班部位,大家各司其職,儀表上各種數據和圖案不時跳動變換。任務艙內,戰術指揮長、大隊長袁萬江面前的顯示屏上,清晰顯示著飛機此刻的位置座標,就快要飛出海岸線了。

從舷窗往外看去,海天連接處,朝霞已滿天。

槳葉飛旋,機翼之下,繪就的是一道道壯美航跡。

平日繁忙的海面航道上,很少見到往來的輪船和漁船,忙碌了一年的人們,正在享受全家歡聚的時刻。天空的航線上,衛國戍邊的中國軍人卻向著海洋深處“逆行”。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不只是此次任務機組,就是全師官兵中間,曾與王偉和張超並肩戰鬥、同場飛行的已經屈指可數,可總有一種血脈在官兵身上賡續傳承。

熟悉的航線,無言的航跡。在王偉、張超曾經飛越的這片海空域,一批批海空衛士沿著英雄航跡奮飛,這是力量的傳遞,更是力量的匯聚。

熟悉的航線,嶄新的航跡。機型不同、裝備不同,作為新質作戰力量,這個從各單位抽調人員組建的新單位,迅速攥指成拳,官兵們邊接裝、邊改裝、邊訓練、邊執行任務,每一段向海天延伸的航跡,都是新的。

霞光萬丈,前路迢迢。有人說,“再遠的路,走著走著就近了,再難的事,做著做著就順了。”

壮志凌云,巡逻在祖国的万里海天

戰鷹在海空巡邏。高宏偉 攝

“讓每一滴油都飛出質量效益。”他們堅持精準操作、精準判斷、精準引導,迅速探索形成一批實用管用的戰法訓法,為海空狩獵加上一道道“複查鎖”。

“你不是生活在一個沒有戰爭的年代,只是生活在一個沒有戰爭的國家。”一次次起飛昇空,飛行員們對這句話有著深刻的理解。

崗位就是戰位,起飛就是戰鬥。走進任務艙,接觸這些貌不驚人的機組成員,給我的是另一種“戰鬥場景”:他們的“武器”,就是面前的屏幕、鼠標、鍵盤,置身小小戰位,他們心裡裝著“整個世界”。

槳葉飛旋,機翼之下,進入眼簾的是壯美的海天。

“你見過白雲下、海上美麗的島礁嗎?”“那真的太美了!”

“你見過最乾淨最明亮的海上星空沒?”“那真的太美了!”

穿行在各艙室,跟班飛行的某團政委楊林與記者輕聲聊起巡邏的過往,他覺得是“最幸福的”——因為看見過萬里晴空,壯麗山河,看見過最美最美的風景。

透過舷窗,海天一色,白雲朵朵。一座座島礁進入視野,每到一處,楊政委就告訴記者,這是哪個島,這是哪個礁……

各艙室的值班部位,官兵緊盯著方寸屏幕,他們的眼中沒有憂慮,嘴裡沒有抱怨,他們的胸懷像天空和大海一樣寬廣。

這個平均年齡僅30出頭的任務機組,頭戴耳機,身著飛行服和救生衣,值守在各值班機位,一張張沉靜、堅定、自信的年輕臉龐,傳遞出的是直抵人心的溫暖力量。

“我在天上默默地飛,我在水中悄悄地行……”“不需要你認識我,不需要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進,融進祖國的江河……”大海作和聲,唱的應該就是這些翱翔於九天之上的中國軍人吧?!

“歷史也許不會記住我們的名字,但一定會記住我們走過的路。”戰鷹的航跡,就如同是在萬里長空的寂寞長跑,一代代飛行員在看不到的航線上完成了衛國戍邊的空中接力。

那些壯志凌雲、直衝雲霄的飛行,他們的父母未曾看過,他們的妻兒未曾看過,他們的親朋也未曾看過。這一場場震撼海天的“演出”,只有唯一的“觀眾”——祖國。

不用吟唱,“我和我的祖國”就是流淌在心底的歌謠,在這看不見的航線上,把我與你、家與國悄然聯結在一起。

歸航!歸航!看到了機翼下的海岸線,看見了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就將飛回祖國的懷抱,劉國軍感覺很幸福:“作為一名海軍飛行員,看到機翼下美麗安寧的祖國,那是最值得驕傲的!”

曾在新疆邊防部隊工作多年的該師政委陳疆嶽深情地告訴記者,衛國戍邊,不僅要守衛陸地上看得見的界碑和邊防,還要守護空天、海面、深海肉眼看不見的“邊疆”,守護神聖不可侵犯的空中邊界和海洋國土,才能共同形成國家安全、國防戰略的閉合鏈路和完整體系。

歸航,歸航,長達數小時的飛行,戰鷹輕吻跑道,增添了一抹並不起眼的胎痕,融入到先行者留下的印記裡,也是留給追夢人、後來者奔跑前行的標記……

壮志凌云,巡逻在祖国的万里海天

推薦關注

監 制 | 陳國全

猜你喜歡

◆海空之上,年輕飛行員圓滿完成戰術課目飛行計劃

◆廉潔過年,節日少了菸酒氣、多了人情味

◇有一片風浪我們緊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