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手彭述聖傳奇(韓寬著)

大國手彭述聖傳奇(韓寬著)

第二十五回:

天津報刊,編者品弈林英雄;

隍廟閣樓,彭老論棋道心法。

錢夢吾,浙江鎮海人氏,但生在天津,且一直在津求學並工作,他和王和生一樣,也是一位英語教師。

錢夢吾因工作關係,對象棋的愛好僅限業餘時間,其實戰鍛鍊遠不及其他江湖棋手。但他對各種古譜的研究下過很深的功夫,因此,他的棋透著明顯的書卷氣。

他的棋藝水平在天津位列三甲,與龐靄庭、呂錦波並稱“津門三雄”。

錢夢吾的重要貢獻並不在棋藝本身,而在於他是一位突出的棋藝活動家與組織者,多次促成華東、華北、東北,京、津地區的棋賽活動,受到廣大棋手的普遍好評。

錢、彭之戰並無奇蹟發生,和諸名手一樣,錢夢吾雖敗猶榮,他能為結識西北頂尖高手而心滿意足。返津後,並在天津幾家報紙的“象棋專欄”上如實報道了他的北平之行,字裡行間充滿著溢美之辭。

彭述聖在北平颳起的“棋旋風”,威震平、津、關東,北平不少茶社主人都想請彭述聖坐鎮以招徠茶客,故彭述聖近一年光景,成了啟新棋茶社和松蔭軒棋茶社的座上客。

挑戰風雲至此告一段落,彭述聖每日裡與晚輩棋手過招並循循善誘,造就了一批後起之秀。

說到這兒,有必要向大家介紹一位棋界朋友,他就是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任北平《小小日報》“象棋談”的專欄主筆胡蘭蓀。

據他稱,當時凡北平大賽,尤其是彭述聖在北平期間的比賽,他既當監局,又是記者兼編輯,直到1935年,他調到青島稅務局後,方由孫經存接替繼續在《小小日報》上寫“象棋談”。

胡蘭蓀後來因愛子早殤,急火攻心,以致半癱,但愛棋之心不滅。1949年曾以左手(右手已癱)握鉛筆給福州《象棋月刊》主編林幼如先生寫了一封有關回憶彭述聖在北平活動的大概情況,摘錄如下:

“……彭在平與諸名手角,皆鄙人為監局……那健庭、張德魁二國手各負二局不開張……那健庭共十一局,負多勝少,永不再鬥,畏之也。張德魁不服強大,七、八局一面倒,永未勝一局焉。那張背後,皆承認不敵也……及徐詞海見彭,虛心受教,彭令其讀《適情雅趣》譜二年,棋力大漲……鄙人在平為僅有之象棋筆人,來青島後,北平事皆孫經存君掌理……彭自北平返甘後,鄙人以其中炮局錄存……當今象棋國手,以鄙人所見,以甘肅彭述聖為當世第一。”

——此函刊於1949年12月15日出版的福州《象棋月刊》第八期。

總之,彭述聖所展現的深厚棋力與全套功夫,使華北、東北的諸大名手讚歎不已,有關媒體以“春秋五霸之首”、“棋聖”、“大國手”、“饒子大王”等稱譽彭述聖,實屬百年之罕見也!

就在彭述聖躊躇滿志,意欲南下訪弈時,日本在上海發動了1.28淞滬戰爭,阻止了彭述聖繼續弈遊的念頭,不得不告別已然混熟的北平棋友,終於1931年春乘上西歸的列車打道回府。

當時火車只能通到河南陝州(即今陝縣,位於三門峽西),陝州乃歷史上有名的水陸轉運站。彭述聖到陝州後也轉乘馬車輾轉返蘭,歸心似箭。無意瀏覽,途中辛苦,不必細表。

北平之行得遇華北、東北諸名手切磋較藝,總算了卻一大心願,可惜未能與棋壇總司令謝俠遜、七省棋王周德裕、四大天王之黃松軒、無敵中炮林弈仙等名家對弈,成為終生缺憾。

時隔多年,不少棋迷仍對彭述聖有關軼事傳聞議論紛紛。

如排局名家許弼德先生曾於1947年致函錢夢吾,就“新聞報載一電訊”——“謂蘭州象棋國手彭述聖棋技之高,凡南來者可讓馬,北來者可讓炮”提出質疑。

且由此推理,“按炮威力較馬大,彼意尚包括南人之棋高於北人之意也?”

其時王和生也看到這則“新聞”,也曾問過彭述聖此話何來?

彭述聖搖頭苦笑:“我也不知此話從何說起,大概都是好事者揚的風。”

無論此“風”源自何處,但既然見諸報端,絕非空穴來風,雖然有著明顯地吹捧之嫌,但卻在客觀上帶來一定的副作用。

且看錢夢吾如何答覆,他在覆函中寫道:“弼德先生大鑒……前述蘭州彭述聖,彼確在蘭州,彭君曾於十五年前蒞平,迭與侯玉山、張德魁及已故之那健庭對局,初時平地三名手皆失風……彼時弟於津地得那君函告,急遣徐詞海先生至平迎戰亦失風,復遣華北名將趙文宣君與弈,趙君竟以二負一勝一和敗陣,倘能多弈局數,則鹿死誰手未可判也。”

下面一段話頗有意思:“……據目睹彭君弈棋者談,彭君棋力的確高超,似較謝大帥素有國外一馬,國內一先之豪舉,如出一轍……倘若彭、謝、林三位大國手相會,則要看看誰讓誰三先,誰又讓誰一馬耶?頗令人尋味也。”

二十五年後(1956年),彭述聖、謝俠遜、林弈仙相聚北京,已然都是八十左右的老人嘍!此及後話,暫且不表。

彭述聖返回蘭州,依然在隍廟茶園坐鎮,由於受北平棋茶社的啟發,先後組織了多次形式各異的賽事與評比活動,極大地推動了蘭州地區的象棋活動。

後來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又設立了“象棋研究室”,此研究室就設在老劉番待過的地方——隍廟戲樓東側的二層閣樓上,通常接待比較有身份的棋友,而且必須是星期天。

時光如梭,不知不覺中已進入四十年代,在彭述聖的帶動下,蘭州棋風日盛一日。

1941年夏,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一位名叫裴慎之的青年來到隍廟,欲求彭老下指導棋,彭述聖一看樂了,這不是給自己看過兩次病又不收費的中醫郎中嗎?今日如何有此雅興?遂笑問道:“裴先生莫非是在說笑?”

裴慎之謙虛而又正色答道:“學生也很愛棋,只是不得空耳,今日有點閒空,敢請彭老抓一馬指教,不知肯不肯賞臉?”

彭述聖本就喜歡這位青年,見他也愛象棋,便非常愉快地答應了,並將棋場安排到東閣樓上,而且掛出了“本日彭述聖與裴慎之手談三局”的牌子,招來了許多觀眾與茶客。

手談結果,裴郎中居然二和一負,大出彭述聖意料,雖然讓單馬,以彭老身手,也不是誰想和就能下和的。

因時間尚早,二人又聊起了關於“棋理”的話題,更勾起了彭述聖的極大興趣,他興致勃勃地說道:“棋雖小技,古人有‘方園動靜’之說。”

裴慎之道:“請彭老細說詳情。”

彭述聖道:“棋盤方,方若行義;棋子園,園若用智;棋主動,動若逞才;棋需靜,靜若有得。”

裴慎之接問:“但不知哪位古人所講,又何以有此一說?”

彭述聖笑道:“想不到你還打破砂鍋——一紋(問)到底,要知道這‘四說’緣由,還得從一個典故說起。”

於是他呷了一口茶,給裴慎之講起了“方園動靜”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唐朝天寶年間,有一位七歲能文的奇童名叫李泌,因其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很快便傳到唐明皇那兒。明皇一時興起,便召奇童進宮面試,並由中書令張說(後封燕國公)以“方園動靜”賦之。

這張說最善文辭,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是當時難得的“大手筆”。因為他與唐明皇正在弈棋,遂觸景生情,以其為題說道:“方若棋局,園若棋子,動若期生,靜若棋死。”

李泌聞言,立即答日:“方若行義,園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

張說賀道:“幼小年紀,有此心智,及朝廷嘉瑞也。”

明皇大悅。後來李泌青雲直上,從皇太子供奉官直至宰相不提。

從此,李泌與張說的對話就成了關於棋理“方園動靜”的詮釋。

裴慎之聽罷,不由拍掌叫好,繼而言道:“原來棋理通醫理,古代名醫孫思邈曾言‘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園而行欲方’與‘方園動靜’之方如出一轍,亦可與善弈者言之。”

彭述聖贊日:“說得好!記得有位朋友曾與我說起‘孫子兵法’與象棋關係,其中有一段印象極深,即‘靜若處子,動若脫兔’之法。”

“他將此兵法稱作‘處女法’與‘脫兔法’,他說此二法如運之於象棋,似應再加上個‘獵犬法’。他是這樣解釋的——處女法取其嫻雅端莊、儀態萬方,用之於開局也;獵犬法興風作浪、詭計多端,用之於中局也;脫兔法晴天霹靂、水淹金山,用之於入局也。三法俱備,無敵於世矣!”

彭述聖說完,有點動情,稍停又道:“可惜我這位朋友滿腹經論,卻英年早歿,少了一位探討棋理的摯友,好不令人惋惜。”

裴慎之勸道:“逝者已去,傷感無益,以彭老造詣可否說說比較具體的長棋秘訣,我雖行醫,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望彭老賜教。”

彭述聖用手指一點裴慎之額頭,笑罵道:“好你個小子,還貪得無厭!我年青時偷看學棋,多次捱罵,落個‘棋賊’名聲。你倒好,直來直去,想撿現成,我給你說九個字,自去體會,能悟多少就算多少,好嗎?”

“好,好!學生洗耳恭聽。”

“聽好,我這也不是什麼秘訣,僅是自己體會。這九個字是——等、撇、困、厄、頂、恆、拿、閃、騰。時間不早,你也該回了。”

裴慎之到底能悟出多少,只看他自個知曉,只是這九個字到現在也是個謎,誰也說不清楚。(長篇連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