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悲喜交加”的喜劇電影,馮鞏的藝術巔峰《沒事偷著樂》

《沒事偷著樂》到底是不是一部喜劇呢?這是筆者寫這篇文章之前最大的疑問,二十年前剛看的時候認為它是喜劇,可如今再看卻有些笑不出來甚至慼慼然的情緒。

一部“悲喜交加”的喜劇電影,馮鞏的藝術巔峰《沒事偷著樂》

這部電影改編自劉恆的小說《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1998年電影上映之後也改編過同名電視劇,電視劇的主演是梁冠華和朱媛媛。

《沒事偷著樂》這部電影當年很低調,可以說遠沒有當年的賀歲片《不見不散》那般火爆,馮鞏卻憑藉此片的精彩演出獲得了第十八屆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筆者一直認為這部電影就是馮鞏整個藝術生涯的巔峰之作,不論是之前的相聲還是之後的電影在藝術角度都無法企及這部電影。

整部電影圍繞的主題就是生活,方方面面的生活無怪乎幾個關鍵要素,房子,錢,婚姻。電影就通過這個熱鬧的家庭把一幕幕人家悲喜劇展現給了觀眾。

一部“悲喜交加”的喜劇電影,馮鞏的藝術巔峰《沒事偷著樂》

影片第一階段,開頭,概述

故事從天津城一個平凡的小院展開,我們先看到了那棵樹和在房頂讀書的五民。很小的院子,一棟獨立的房子,一個小廚房,這就是這個六口之家的全部,目測觀察其居住面積是遠遠不夠的。而這種小房子也正是八九十年代城市中普通市民的常規住所,它也代表了大多數觀眾的視角。

一部“悲喜交加”的喜劇電影,馮鞏的藝術巔峰《沒事偷著樂》

房屋之逼仄,條件之簡陋,上個廁所都需要分男女排隊。人在擁擠的屋子裡難免磕磕碰碰,也難免著急上火。

男一號張大民則在這個艱苦的居住環境中依然保持著他樂觀的生活態度,他用貧嘴不光去撩閒鄰居的女孩,還順帶走一走“老丈人”路線。而在他家內部二民三民四民五民則各有各的問題,隨後的故事將充滿戲劇性。

一部“悲喜交加”的喜劇電影,馮鞏的藝術巔峰《沒事偷著樂》

第二階段,張大民的婚事

張大民的婚事也像是一個不那麼幽默的悲喜劇情。心儀的鄰家女孩先是名花有主。心裡不甘心,嘴上更不甘心,只是無奈。天無絕人之路,情敵的始亂終棄倒成全了張大民,這一段他的勸說詞是一絕,尤其是那段:“說你是變戲法的?你不會變魚缸;說你是濟公吧!你身上還沒那麼髒;說你是佐羅?你手裡還沒有槍..."

經典的額貧嘴將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馮鞏在這一段的演出可以說是本色演出也可以說是影帝級的表演。而幸福來得太突然,讓人一時難以消化。

一部“悲喜交加”的喜劇電影,馮鞏的藝術巔峰《沒事偷著樂》

結婚,最大的麻煩還不是李雲芳,是房子,說到最後,就是一個睡覺的地方。老婆找到了,卻找不到睡覺的地方,這還是喜劇嗎?

所謂悲喜劇就是喜事裡有煩惱,煩惱中有驚喜。張大民像玩兒樂高一樣將家裡家裡重新排列一番順利解決了“增加一個李雲芳”的問題。

一部“悲喜交加”的喜劇電影,馮鞏的藝術巔峰《沒事偷著樂》

第三個階段,三民結婚

大雨天,三民帶回來個女孩,一句“我的春天也來了”讓張大民再次陷入困境。實在沒地方擺床了,張大民急火攻心口不擇言

一部“悲喜交加”的喜劇電影,馮鞏的藝術巔峰《沒事偷著樂》

晚上三民出去排解鬱悶,本片第一個淚點出現了:“那麼多樓,那麼多房子,能擺多少雙人床啊。”窮人的要求不高,僅僅是能擺放一張床的地方,貧無立錐之地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筆者想起來北漂的時候,那時候的要求真的也不高,僅僅是一個能容納疲憊身體的小空間罷了。但是真正想要得到這點條件卻非常不容易。

好歹張大民還是能擺,再次施展擺樂高的天才在一間房子裡給三民打造了一個新婚空間。

一部“悲喜交加”的喜劇電影,馮鞏的藝術巔峰《沒事偷著樂》

婚禮上五民失態了,考上大學的他決定遠離這個憋屈的地方。本片第二個淚點,五民向大民哭訴自己長久以來的鬱悶,“螞蟻窩,太憋屈了!我都快憋球死了!”如果說三民的悲哀只是無奈,五民的發洩則是窮人無奈之後的憤怒。

一部“悲喜交加”的喜劇電影,馮鞏的藝術巔峰《沒事偷著樂》

第四階段,屋裡有樹

痛定思痛,張大民決定另闢蹊徑,在院子裡再蓋一間小房子容身。即使是這間小房子由於佔用了公共通道還要和鄰居打了一架。

平心而論,不論是從法律上還是道德上,張大民都不佔理,可他又有什麼辦法?房子建成,屋裡有樹,也是電影英文名的由來。

窮人的幸福總是來得比較簡單,有一個容身之地大概就是幸福的頂點了。

一部“悲喜交加”的喜劇電影,馮鞏的藝術巔峰《沒事偷著樂》

第五階段,大民,二民,三民,四民,五民各有各的煩心事

大民,單位效益不好發不出工資,被迫上街自己售賣產品。這種現象在九十年代下崗潮前後幾乎比比皆是。至於中間那個小品一樣的困難職工申報過程更是黑色幽默一樣的存在。

和雲芳的誤會其實暗含著張大民由於貧窮產生的自卑。他一身雨水在高級酒店大堂裡跺腳瞬間,說謊自己同學聚會的瞬間,看到美金第一時刻反問雲芳的瞬間,這些瞬間都反應了張大民幽默樂觀的外表下一顆脆弱敏感的心。

一部“悲喜交加”的喜劇電影,馮鞏的藝術巔峰《沒事偷著樂》

二民,筆者認為二民嫁到農村的選擇是冷靜的。在八十年代農轉非名額一票難求之後,到了九十年代事情慢慢在起變化,非轉農開始逐漸走俏。下崗潮讓很多職工不得不開始走向市場甚至農村。

筆者記得在九十年代中期,在農民的麥子地旁邊經常有三五成群的下崗職工詢問可否幫農民收割麥子,坐吃山空的現實讓他們不得不放下身段穿著乾淨整潔的工作服深入田間地頭賺取微薄的辛苦錢。

至於二民和丈夫因為不孕不育鬧出的誤會和笑話則是一個小插曲而已。

一部“悲喜交加”的喜劇電影,馮鞏的藝術巔峰《沒事偷著樂》

三民,媳婦有路子!有路子的老婆給三民弄來了兩居室。這件事的背後其實是九十年代混亂的房改,那時候有路子的話真的可以用極小的代價獲得一套不錯的房子。只是這個路子的背後可能帶著一些草原的顏色。三民即使發現了帽子變色也不捨得離婚可能就是因為那個所謂的路子。

一部“悲喜交加”的喜劇電影,馮鞏的藝術巔峰《沒事偷著樂》

四民,這個角色看似微不足道,但在筆者看來四民代表著一種希望,她懂事,願意為家庭犧牲自己。她有潔癖,即使在髒亂的家裡依然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

五民,五民在本片中的光輝都在酒後的小衚衕裡發洩完了,他畢業迴歸這段處理的很粗糙,也許是篇幅所致吧。

一部“悲喜交加”的喜劇電影,馮鞏的藝術巔峰《沒事偷著樂》

最後的結尾:樹沒了,人沒了,生活還要繼續。

四民早逝,開發商藉機壓縮回遷房面積,張大民激動之下傷人被治安拘留。等他出來之後家裡已經大變樣,低矮的小房變成了樓房,就是樹沒了。

張大民看似樂天派,實則是個情緒很稠的人,動遷小房子雖然解決了住房問題,但帶走的卻是自己從兒時就有的記憶和溫暖。高樓大廈雖然氣派住起來卻又懷念那些擁擠的盆盆罐罐,人活著真糾結。

一部“悲喜交加”的喜劇電影,馮鞏的藝術巔峰《沒事偷著樂》

隨後的登山旅遊讓這種糾結更直白了,到底誰坐索道看似簡單實則是小人物特有的糾結心理,用現在流行的語句表述就是“坐索道的自由”。

一部“悲喜交加”的喜劇電影,馮鞏的藝術巔峰《沒事偷著樂》

筆者認為電影在登山這裡就可以結束了,人生就像爬山,有條件可以坐索道,沒條件自己爬也行,總之我們終會到達山頂,至於這中間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爬山的辛苦了自己,坐索道的錯過了沿途風景。誰快樂誰知道,不快樂的時候不出聲,快樂的時候偷著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