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最重要的“協和廣場”,卻有一段並不和諧的血腥歷史!


每一個國家的首都都必有一箇中心廣場,它不僅是國家慶典和儀式的舉辦地,更是國家政治文化的象徵以及人民日常的休閒地。像祖國首都北京的天安門廣場、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家廣場、英國首都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法國巴黎自然也不例外。這枚方尖碑為中心的廣場就是法國最著名的協和廣場。

建於1795年的協和廣場是國王路易十五修建的,目的為了向世人展示他至高無上的王權,取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它被法國人民作為展示王權毀滅的舞臺,改名為“革命廣場”。如今,它早已是人民希望和平願望的象徵,每天迎接著無數世界各地前來遊覽的遊客們,所以這裡經常被堵得水洩不通。

任何一個國家的中心廣場都沒有我們的天安門廣場那麼大,協和廣場連我們的一半大小都沒有,所以環繞廣場的車流密密麻麻,私家車、旅行團的大巴、城市遊覽觀光車,擠得裡三層外三層,想步行進入到最中心的方尖塔處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廣場中心矗立的23米高的方尖碑是古埃及的,不過這一個不是當初拿破崙搶來的,而是1831年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贈送給法國的。原本他要送兩個,因為這麼大的傢伙運送費時又費力,所以用了兩年半的時間才送過來一個。由此也可見當初英、法從埃及、希臘搶回那麼多巨型的遺蹟也說明了他們那時的發展確實很強盛。

豎立在協和廣場的這枚方尖碑距今已有3400多年曆史,它是由一整塊花崗岩雕出來的,碑身的象形文字記載著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蹟,其實就是讚美法老的。碑頂的金色塔尖是法國政府在1998年後加的,因為原來的塔尖在公元前6世紀左右就被偷了。

小娘子帶著老爸老媽去的時候正好是法國國慶的前夕,廣場上正在搭建國慶時要用的各種架子,無法進到最裡面。不過管理交通的警察還是允許人們走到廣場裡面近距離看方尖碑。協和廣場雖不大,卻記錄著一段很血腥的歷史。

方尖碑豎立的地方,曾經豎立的是路易十五的騎馬雕像。法國大革命期間,人們不僅摧毀了雕像,連國王路易十六也被推上了斷頭臺,而斷頭臺就設立在這個廣場上。除了國王,王后瑪麗、國王的妹妹伊麗莎白等上千名王室成員及保皇派都在廣場的斷頭臺上結束了生命。

然而戲劇性的是,法國大革命的領袖丹東因後來不認同曾經並肩作戰的小夥伴羅伯斯庇爾的觀點,而被送上了同一個斷頭臺。更戲劇的是,這位曾為法國大革命作出過傑出貢獻的羅伯斯庇爾因熱月政變也被送上了同一個斷頭臺。廣場被重建時,為了紀念戰爭年代的結束,人民希望永遠和平,“革命廣場”更名為“協和廣場”。

方尖碑的南北兩側各有一個漂亮的噴泉,北邊是河神噴泉,南邊是海神噴泉,代表著法國當時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運技術。雕像上的人物都是古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和河神們。


廣場的西面就是著名的香榭麗舍大道,大道入口處的兩尊駿馬雕像是雕塑家庫斯圖為太陽王路易十四位於馬利樂華的離宮花園雕造的,如今看到的是複製品,真品在盧浮宮內。大道的另一頭就是巴黎的地標性建築,由拿破崙下令建造的凱旋門。東面是杜樂麗花園,曾經的皇家花園,穿過花園就是如今珍藏著全世界珍寶的盧浮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