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作為一名地質人,大家對寫實習報告一定不陌生。來看一下中國第一代地質學家的實習報告,首先書寫整潔,毛筆字完全不輸書法家,其次內容詳細、嚴謹,還有很多批註,讓人敬佩不已!

葉良輔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葉良輔 (1894~1949),字左之,浙江杭州人。

早年就讀南洋中學。1913年考入工商部地質研究所,1916年以優秀成績畢業,進入農商部地質研究所任調查員。1920年留學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獲理學碩士學位,1922年回國,仍在地質調查所工作,後曾兼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1927年任廣州中山大學地質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1949年5月杭州解放,任浙江大學地理系主任,不幸於同年9月14日病逝。

《門頭溝附近地質報告》(1915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卒業報告。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報告起始,葉首先介紹了實習的行程概況。從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們的實習工具非常簡單,自備宿具,隨身攜帶一錘一卷尺一測桌而已。初次去西山自己“獨立實習乎其難哉”,隨後又於下學期隨師長前往西山進行了四次野外實習終完成了該報告。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章鴻釗批註:“桑乾河在我國文學上甚有趣味,讀唐人詩可以知之”,可見章的國學知識積澱深厚,博學多才。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批註:報告中附述了西山地區礦務情況,章鴻釗批註“西山之煤前明而盛,開採歷史甚久,陸游老學庵筆匯雲,北方多石炭,南方多木炭,則北方用煤自宋焉然”,意指宋朝詩人陸游的《賣炭翁》一詩。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文末,章鴻釗對報告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觀察精詳,讀書得聞予心許之”。

《周口店附近地質報告》(1915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周口店附近地質報告》(1915年),實習報告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批註:“此處有外斜層何以未述及”,嚴格要求學生在野外要仔細觀察,不要有遺漏。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批註:“但西山之綠巖系,某君(謝生報告)以為屬於白堊紀或第三紀,證花崗岩之侵入乃在第三紀以必乎”,對花崗岩的侵入時間提出異議。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章鴻釗對葉良輔的報告進行了密密麻麻的批註,反映教學嚴謹認真,對於報告的章節安排也在文末評語中進行了明確的指導。

《江西進賢縣東北煤礦報告書》(1916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該報告為葉良輔和謝家榮合著。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報告對江西進賢縣東北煤礦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調查。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在當時實驗條件非常落後的情況,報告中對煤炭的成分進行了簡單分析,並且估算了煤炭的儲量。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報告中還附有手繪1:10萬的彩色地質圖,繪製精細。

王竹泉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王竹泉 (1891~1975),字雲卿,生於河北省交河縣。

1916年畢業於農商部地質研究所,後進入地質調查所工作,從事地質礦產調查研究。 中國地質學會創始會員。1930年留學美國,在威斯康星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及研究,1930年獲碩士學位。1931年回國,繼續在地質調查所工作。抗日戰爭期間,拒絕日偽當局利誘威脅,不參加工作,保持氣節。抗戰勝利後,任中央地質調查所北平分所簡任技正,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委員、燃料工業部顧問,煤炭工業部地質總局總工程師兼煤炭科學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曾兼任國家科委地質礦產組副組長。

《山東嶧縣棗莊煤礦及鐵礦地質報告書》(1915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山東嶧縣棗莊煤礦及鐵礦地質報告書》(1915年)。該報告為報王竹泉的卒業報告。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批註:“能為煤層豎面圖之”,報告中標註黑點的地方為斷句的地方。建議將煤層分佈情況用柱狀圖表示出來。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批註:王竹泉估算化石中的含礦量。翁文灝對此進行批註“所謂化石,大半含鐵在百分之十以下,不能謂為鐵業,故無計算之價值”。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文末,翁文灝批語“研究極有心得”,評價較高,對王竹泉的報告給予了充分肯定。

《西山地質報告書》(1915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調查安慶太湖宿松貴池等處地質礦務報告書:安慶集賢關》(1916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宿松荊橋鋪煤》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貴池饅頭山煤》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太湖新倉鎮煤》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謝家榮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謝家榮(1898~1966),字季驊,生於上海。

1913年考入農商部地質研究所,1916年卒業。畢業後進入地質調查所任調查員。 1917年赴美國斯坦福大學地質系、威斯康星大學地質繫留學,1920年獲碩士學位後回國繼續服務於地質調查所。1927年任中山大學地質系教授、兩廣地質調查所技正。後赴德國考察進修。1930年後,歷任地質調查所技正、清華大學地質系教授、北京大學地質系主任、湖南江華礦務局總經理、敘昆鐵路沿線探礦工程處總工程師、民國政府經濟部資源委員會礦產測勘處處長。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1950年後,歷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兼計劃處處長、地質部總工程師、地質部普查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顧問、地質部地質研究所副所長。1955年,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之一。

《直隸龍門縣附近地質報告》(1915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直隸龍門縣附近地質報告》(1915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該報告為謝家榮的卒業報告。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批註:報告第二部分為“總論”,章鴻釗批註“此次突出總論一篇似乎太早,宜以前四行入行程紀略,後八行入地質構造為好,改為總結一篇置之篇尾”,對於報告的內容提綱有具體的要求,甚者細化到行數。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框注:報告中有諸多參考文獻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手繪顯微鏡下鐵礦薄片圖。充分反映了地質研究所的教學十分重視野外實習與室內研究相結合。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文末,丁文江、章鴻釗、翁文灝三位教員都對報告給予了較高的評價,這在其他報告中很少見。章鴻釗評價“參考精詳,述鐵礦處頗多,可採岩石一篇,以復鉅細不遺,大非敷衍塞責者可比”。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丁文江評價“頗有研究,敘述亦條理井然,惟鐵礦成因之說尚覺不甚圓滿,此問題固未易言也”。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翁文灝評價“讀書頗多,觀察太少,故於本題往往累而不詳,殊為可惜,岩石報告研究頗有心得,惜各岩石實地關係多不明瞭”。

《房山一帶地質調查報告書》(1915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房山一帶地質調查報告書》(1915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報告伊始介紹了實習行程,娓娓可讀,饒有興味,充分反映了教員安排高強度實地訓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學生畢業後可以獨立進行有成績的地質調查工作。

《江西德化縣西境地質礦產報告書》(1916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江西德化縣西境地質礦產報告書》(1916年)。謝家榮、翁文灝、葉良輔三人合作實習報告。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預測實習之地無優質煤礦。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文末,結論“據地質研究之結果以推論此煤田之實業價值,則高家墩楊家橋一帶煤層幾乎壁立,左夾砂石右阻灰巖,範圍窄小希望無多,背斜層之南北二翼曾平緩,面積頗廣,現在楓樹根桂家墩等處煤井大半廢充,此良田地低多水,不能深入了,故惟露數過少,考察不易,煤層厚薄煤質優劣等問題今皆當難預言也”。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手繪的大比例尺剖面圖

劉季辰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劉季辰(1895~?),號寄人,安徽淮北人。

1916年卒業於農商部地質研究所,同年入地質調查所任調查員。為中國地質學會創始會員。1919-1930年曾在北京大學地質系兼職任教。1935年前後在皖北蚌埠從事工商業。50年代迴歸故鄉,在合肥市安徽省冶金廳從事地質礦產調查及研究工作。

《直隸磁縣煤礦報告》(1915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直隸磁縣煤礦報告》(1915年)。該報告為劉季辰赴直隸磁縣進行煤礦地質調查後所完成的的卒業報告。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丁文江對該報告及手繪地質圖進行了批改。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文中評語“大意以為,幾無上部石炭紀化石之砂皆可以入,惟稍欠說得清楚”。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丁文江批註:“作者當別具隻眼,願聞其詳”。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批註:“為沉積中止乎,抑別有原因乎”。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文末,“(附記)洺河礫石中火山岩碎片甚多,中有玄武岩以顯微鏡研究之,與山西大同以北豐鎮興和間之玄武岩流極相類似,太行附近殆亦有此類巖流而未經發見也”,將磁具與大同、太行地區進行對比。

《貴池殷家匯煤》(1916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貴池殷家匯煤》(1916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煤田地質草圖中,用紅線標示出了斷層界線。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該報告為1915年12月24日至1916年1月26日。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丁文江率領王竹泉、劉季辰赴皖南、浙西,調查太湖、宿松一帶煤礦,由劉季辰完成的實習報告。

《宿松縣北及覃子嶺煤》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宿松縣北及覃子嶺煤》(1916年)。該報告為劉季辰在調查太湖、宿松一帶煤礦時,完成的另一篇實習報告。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趙志新

趙志新(1891~1973),字風嶺,江蘇松江人。1916年卒業於地質研究所,同年入地質調查所任職,任調查員。1942~1949年,任前資源委員會礦產測勘處專員、圖書室主任。1950年,任華東工業部礦產測勘處圖書室主任。1951年,任職於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圖書館南京分館。1954年,調北京全國地質圖書館。趙志新長期從事中國地質文獻目錄的編輯工作,1958~1964年與王之耀合編《中國地質文獻目錄》第1~3編(1940~1961)。

臨城地質報告(1915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臨城地質報告(1915年)。該報告為1915年8月21日至9月10日期間,調查所學生分組赴全國多地進行地質實習,趙志新赴直隸臨城所完成的卒業報告。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報告中有手繪顯微鏡下圖片,以及翁文灝對報告的批註。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批註:秦山系中似未見有綠泥片岩,以臨城地質與威利氏產地質比較似贊皇系,北之綠泥片岩當屬五臺系之,雲臺層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批註:科學報道最忌此類空言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丁文江對該報告進行了批改,“敘述頗明晰,惟緒言結論太寬泛,言構造之有欠斟酌處”,要求學生在完成實習報告時要有理有據,不能泛泛而談。

玉泉山一帶地質報告(1915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玉泉山一帶地質報告(1915年)。

地質人的野外實習報告,毛筆字兒不輸書法家,致敬老一輩地質人

文首,描述了玉泉山一帶的優美風景,“東南為平原,西北多大山脈。山勢自東而西,起自南村與青龍橋之間,迤邐而行,綿亙殆數十百里,即所謂西山者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