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這部韓國電影

光靠演技可以拯救一部電影麼?

《麻藥王》給的答案是“不行”。

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這部韓國電影

宋康昊

宋康昊的演技已經非常好了。

力度、深度、細節,在那張大餅臉上一應俱全。

整部電影感覺就是影帝的表演SOLO。

可男主角依然空洞無神,有情緒有衝突沒人物,怪誰?

碰到這樣綿軟無力的劇本和導演,再加上不得要領的剪輯,神仙都救不回。

韓國這種結合時代背景的人物傳記電影我們已看得太多,把焦點對準“壞傢伙們”也不新鮮。

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這部韓國電影

大時代裡,全都是小人物。風雲激盪,又微渺如塵,看似在潮頭搏浪,但一陣風吹雨打,就不見了蹤影。

小,總需要大的襯托。於是下野的總統們一言不合就要被拉出來當背景,烘托年代感,也不管棺材板還壓不壓得住。

“麻藥王”也是如此,在70年代韓國“漢江奇蹟”的前夜,市場的生機已經勃發,經濟快速騰飛、人人賺大錢的時代即將來臨。

政治上,南北軍事對峙,獨裁政府高壓統治,街頭運動風起雲湧,社會暗潮湧動。

物質的繁華與秩序的混亂,造就了毒梟李都三的傳奇人生。

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這部韓國電影

這樣的江湖傳奇,香港電影早就有過,“跛豪”、“雷洛”、“張子強”、“慈雲山十三太保”……數得出名號的大佬,被黃金時代的港片拍了個遍。

李鬥三靠走私起家,而後接觸毒品生意,馳騁黑白兩道,成為縱橫韓日的大毒梟。

非法的背後,是犯罪者的彼此傾軋與勾連,各種出賣、利用、打壓、收買與謀殺,也少不了政商勾結和權力腐敗。

電影在展示社會陰暗面時全無遮掩,甚至有刻意販賣的嫌疑。各種聲色犬馬、暴力血腥都不加節制地展示。

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這部韓國電影

我們看到主角發跡的全過程,看他如何一點點打造自己的毒品王國,為自己建立了牢靠的政治靠山與顯赫的社會地位,又是怎樣在大時代面前土崩瓦解、一文不名。

作為那個時代的符號,李鬥三無疑是鮮活生動的。

他的性格,大膽、激進,不懼失敗,敢於闖蕩,或許也與那個時代的韓國國民精神契合。

把毒品賣到日本也是愛國,“身土不二”與“Made in Korea”,不過是硬幣的兩面。

但具體到這個人物上,一切又是模糊的。

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這部韓國電影

電影展示了李鬥三太多的面孔,卻又讓這些性格很難在電影的敘事框架內形成自洽。

李鬥三所行進的每一步,除了飛黃騰達、出人頭地這個簡單邏輯,再沒有更多內容去補充他的價值觀和精神軌跡。

所以整部電影就是按著十分常見的出道—受挫—拼搏—發跡—做大—內亂—坍塌的軌跡推進。

劇情的展開基本沒有脫離套路,也沒有特別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緒點。

加上剪輯節奏的混亂,人物的心路轉變與重大轉變交待都不夠,也就顯得敘事格外跳脫。

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這部韓國電影

宋康昊的主角都有點立不住,其他角色就更沒存在感。

裴鬥娜好歹還有造型,整部電影光記得她狂罵髒話的一段了。

作為正面形象的青年檢察官也毫無存在感。

這個角色代表了新時代新秩序新勢力,以一副乾淨漂亮的皮相粉墨登場,要把烏煙瘴氣的陳舊渣滓清洗乾淨。

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這部韓國電影

他是歷史的馬前卒,正義的守門人,也是沒有自我的空洞靈魂。

電影空有好的美術、攝影、音樂和演員,卻在完成度上表現得一塌糊塗。

好的製作水準沒有誕生與之相匹配的電影。

韓國電影在經歷了百花齊放的春天后,漸漸在各種類型片的創作上都陷入窠臼。

我們看到無數似曾相識的面孔在演繹似曾相識的故事。他們的創作理念、敘事手法、影響風格都如出一轍,所謂的深刻反思充滿了理所當然的固步自封與自我重複。

所以在過去的2018年,韓國電影竟然沒有出現一部現象級的商業電影。

韓國電影人在這種過分自由的語境之下,集體迷失了。

我又懷念起《殺人回憶》結尾宋康昊那張看似呆滯卻又思緒萬千的臉。那個時代的韓國電影,沒有那麼大投資,沒那麼工整精緻,卻充滿了生機和野心,帶給了觀眾很多快樂和感動。

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這部韓國電影

所謂大巧若拙,大成若缺,當我們不是一直讚歎某個演員的出色演技,或是考究的畫面與特效,或許恰恰是因為看到了一部可以讓人全身心投入的好電影。

希望這種驚喜,有一天會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