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遠的雲南邊城古鎮憑什麼絕勝蘇杭 位居中國十大魅力古鎮之首


“遠山茫蒼蒼,近水河悠揚;萬家坡坨下,絕勝小蘇杭” 。對於和順古鎮,我早就在李根源先生的詩話裡領略過,憧憬過。所以一到騰衝,我就心心念念地想著要去和順古鎮看看;然而此行活動繁多,直到臨走的前一天,我才有時間走進滇西邊城這座靜謐的古鎮。

吻著清新的田園的氣息,遠遠的,就看見一片耀眼的金黃色,沒想到眼下時值臘月天,騰衝的油菜花竟已經綻放開了。放眼望去,一座座粉牆黛瓦的民居鑲嵌在遠山近水和黃燦燦的花海里,儼然一幅猶如世外桃源般的水墨畫。

不由地加快了腳步,心跳也興奮的有些急促;一條小黃狗善解人意地領著我穿過高大的牌坊,踏上了村頭的小石橋。

蜿蜒的河流靜靜地守護著村落,頗有些江南小橋流水的身影。聽說最早正是因為有相依相伴的悠悠河水繞村而過,人們便將這裡取名為“河順”,後來才雅化為“士和民順”之意,叫做了“和順”。

伴著午後的陽光走進了古鎮,一棟棟飛簷翹角、雕樑畫棟的古老民居,風格各異,既有徽派建築的神韻,也有中原老宅的質樸,還不乏中西合璧的精緻。依在老宅的木雕門前,冬日裡卻不覺一絲一毫的陰冷,沒有半星半點的潮溼,滿眼滿心明媚和溫暖。

和順古鎮建於明朝,沉澱著600多年的歷史文化;雖然偏居極邊之地,但從明初起就有許多中原人、安徽人和江南人到此軍屯戍邊,安家落戶;其中不乏文化名人和誥封一品的將軍,這些人大多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使漢文化在邊塞地區得以延續和傳承。

再加上和順曾是馬幫重鎮,是西南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各種外來文化與傳統的本地文化和諧相融,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和順人。

屋敞亮,人也敞亮。恰逢新年伊始,鎮子裡的村民們正在筆墨凝書寫春聯,一幅幅“家和人和萬事和”的對聯,洋溢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抒發著和順人心中的歡樂與祥和。

和順人一直都有從文善文的傳統,我想,和順古鎮之所以能夠位居中國十大魅力古鎮之首,厚重的文化底蘊,無疑是和順魅力之源泉。

和順圖書館,建於1924年,是中國最大、最古老的鄉村圖書館。大門為清光緒年間所建漢景殿的牌樓式風格,館名是胡適先生親筆題寫,內有熊慶來、廖承志、李石曾等文化大腕的墨寶;館藏圖書八萬冊,古籍珍本一萬多冊,近百年來一直免費供村民閱讀。

艾思奇,也是和順的驕傲。這位我國現代著名哲學家,曾被偉人稱為“學者、戰士、真誠的人”,雖然現在許多人並不熟知他的名字,但他所寫的《大眾哲學》和《哲學與生活》兩部著作,曾引導了無數青年走上進步的道路。


和順,散發著陣陣書香。和順不僅有圖書館和艾思奇故居,還是中國農村創辦中學和創辦女子師範學堂最早的鄉村。

身到女子,來到和順不能不讀讀洗衣亭的故事。洗衣亭是和順特有的“河文化”,早在清道光年間,遠走他鄉的和順男人為了讓家中的女人洗衣時免受風吹日曬之苦,建了許多洗衣亭。如今和順女人依舊還在洗衣亭下洗洗涮涮,但她們臉上早已褪去了獨守空房、翹盼夫君的淚痕,倒像在悠然自得的洗曬著富足的日子。

和順距離緬甸僅幾十公里,幾百年前和順人就開始“走夷方”,成就了不少做玉石生意的富商大賈。這座氣勢不凡的李家大院是騰衝元老李根源先生的老宅,李家的後人如今經營翡翠玉石,在香港、臺灣及新加坡華人圈,有極高的聲譽。


李家大院依山就勢,風水極佳。李家世代為人和善、仗義疏財,聽說,李府賣出的翡翠七天內可以無條件退換,而且高檔飾品還享有一年內加價10%回收或重新核價置換新品。可見李府翡翠大院顯赫的名頭與李家幾百年來的家傳文化密不可分。

有多少人在和順一見傾心,就像和順圖書館裡讀書看報的女子,不施粉黛,自然脫俗。哲學思想的濡染,文化知識的汲取,給予了她優雅的氣質,扮靚了她美麗的容顏。

近幾年來,我看到國內有許多地方不惜重金投資仿建旅遊古鎮,其狀況卻很尷尬,經營難以維持;殊不知和順古鎮用六百年文化鑄造而成的奠基石,是無法用金錢來複制的。

我感覺與其他古鎮相比,和順多的是文化古韻,而商業的填充,不多不少,剛剛好。和順古鎮裡許多由老宅改建的客棧,小住幾日,格外愜意;手捧一杯滇紅,在晨昏日落中靜享恬美好時光。

四時和煦之氣,洋溢於郊坼;人心甚慕,不忍離去。月夜下的和順古鎮,睡美人一般動人;睡在夢中,我也不忍醒來。【作者簡介】三姐姐: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專欄作家、旅行家。【版權聲明】本圖文版權歸三姐姐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