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這部戲裡幾乎都是孩子,只有她變成了大人


《狗十三》這部戲裡幾乎都是孩子,只有她變成了大人


1、越是得不到尊嚴的人,就越是需要虛假的偽裝來獲得虛假的尊嚴。

2、人們把對權力結構的順從叫做 " 成長 ",把理解權力結構要求你做什麼叫作 " 懂事 " 而已。

3、真正成熟的人是李玩。這部戲裡幾乎都是孩子,只有她變成了大人。


《狗十三》這部戲裡幾乎都是孩子,只有她變成了大人


這周有些感冒。過了 40 歲的生日。然後一個人去看了《狗十三》。

上次影評裡面,有人評論說中國大陸沒有好電影。我不這麼認為。大陸的電影雖然精品不多,但是還是有很多引人深思的作品出現。《狗十三》就是其中一個。

在沒有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以為它講的是一個女孩和狗的故事。但其實並不僅僅是這樣。《狗十三》這部戲的情節非常豐富多元,很難用一句話把它概括出來。一個好故事就是這樣,能夠做到讓每個人都能從自己的角度來對它進行解讀。那麼我接下來就嘗試用多個角度去解讀這部戲。

虛偽

這部戲的創作者,用了很多筆墨來描寫人的虛偽。甚至設計了一個小情節,讓女主角主動去問姐姐的男朋友:hypocrite 怎麼讀?然後一遍一遍地重複這個詞。所以虛偽這條線可以說不是暗線,而是明線了。

戲裡的這一大幫人,誰最虛偽?都挺虛偽的。李玩的爸爸虛偽嗎?相當虛偽。這個人經常拉大旗做虎皮,說冠冕堂皇的話,做著獨斷專行的事情。李玩的後媽呢?這個人也挺虛偽的。明明是買了一條新狗回來,還硬要李玩承認這是以前那條狗。李玩當著她的面說:你當我是傻子嗎?爺爺呢?這個人雖然沒什麼壞心眼,對孩子也還不錯,就是拉不下面子,總是要擺出一副架子。李玩的姐姐也超級虛偽。根本不喜歡自己的男朋友,還要和這個人談戀愛,看著這個男生在胳膊上紋自己的名字而感動不已。

這個戲裡面很多的人都虛得要死。但是,這難道不是我們真實的生活嗎?我們的生活中難道不是充滿了各種各樣虛偽的人嗎?

我在 40 年的人生中接觸過各個地域的各個社會階層。我有一點感受,就是那些生活本身就有尊嚴的人,他們不需要虛張聲勢,弄虛做假來獲取尊嚴。而越是得不到尊嚴的人,就越是需要虛假的偽裝來獲得虛假的尊嚴。

就像是那些買得起真正的奢侈品的人,他們不會去買什麼 " 輕奢 ",因為 " 輕奢 " 並不是奢侈品,而是偽裝成奢侈品的非奢侈品。而那些承認自己買不起奢侈品的人,也不會去買什麼 " 輕奢 "。因為省錢,便宜,高性價比,才是他們所追求的。只有那些買不起奢侈品,又打算欺騙自己和旁人,自己能買得起一點奢侈品的人,才會去碰什麼 " 輕奢 "。

老子曰:"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一個人越是在意什麼,越是矯揉造作去追求什麼,賣弄什麼,就說明他缺乏什麼。互聯網上以前流行過一句話:" 秀恩愛,死得快 "。因為兩個人沒有恩愛,所以才需要展示給別人看自己的恩愛。真正有恩愛的,沒有必要展示給人看,自己享受就夠了。

虛偽是幸福的反義詞。一個真正滿意自己生活的人,是不會虛偽的。

成長

李玩站在姐姐的前男友的自行車後座上問他:你見過真正的大人嗎?

這裡面的大人,表現得就像孩子一樣。李玩的爸爸就特別像一個孩子。將近兩個小時的電影裡,我感覺到這個人完全不成熟,還沒有自己的女兒成熟。一個大人最起碼要做到的,就是說話算話。他答應了李玩帶她去天文博物館,但是一次一次地食言。李玩的爺爺也特別像一個只會在頑皮和哭鬧兩種模式中間切換的小孩子,也就是他孫子。而最不成熟的,則是那些酒桌上互相吹捧的中年男性了。

電影的創作者花了很長的時間,讓我們去傾聽酒桌上這些中年男性的對話。而這些本應是社會棟樑的人,他們酒過三巡之後,會說些什麼呢?說的無非是 " 您太厲害了 "," 您太有文化了 "," 我對您佩服得五體投地 "," 我和我的女兒都要多向您學習 " 之類。簡單說就是:吹捧及自我吹捧。那麼他們為什麼要互相吹捧,特別是吹捧這個名叫 " 張哥 " 的眼鏡男呢?

因為社會上的大多數男性,都身處在一個權力結構中。他們通過酒後的吹捧,讓身處高位者獲取安全感,然後自己才能獲取安全感。人們把對權力結構的順從叫做 " 成長 ",把理解權力結構要求你做什麼叫作 " 懂事 ",而已。李玩的弟弟在餐廳包廂背誦三字經的過程,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對權力結構的順從。

創作者在影片的最後,讓李玩的弟弟在冰面上扶著一把塑料椅子學滑冰,然後讓李玩看著他不停地摔倒。這好像是在隱喻:我們生下來是有雙腳的,是可以安穩走路的。但是這個社會卻讓我們穿上冰刀去滑冰,逼迫我們去適應一種我們本不該適應的規則。而適應這種規則本身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這就是所謂成長。

李玩愛這條狗,愛因斯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影片的英文名字叫做:Einstein and Einstein,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另外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李玩在物理競賽中得到了全市第一。她把自己叫做愛因斯坦,所以把她的狗叫做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丟失了,後媽買了另外一條狗。李玩一開始很嫌棄它,想把它送走。可後來又愛上了它。為什麼李玩會愛上第二條狗,並且也把它叫做愛因斯坦?因為朝夕相處在一起,人和狗之間總會產生感情的。

李玩的堂姐李堂有一個男朋友高放。高放是一個好看的男生,人也很簡單直接。高放一開始喜歡李堂,但是不知怎麼的,也許是因為和李玩接觸得多了,被李玩的性格吸引。雖然李玩沒有她的堂姐好看,懂得打扮,會玩,但是高放還是喜歡上了李玩,並且拒絕了曾經把她的名字刻在胳膊上的那個女孩子。

而李玩知道高放喜歡上了自己,第一反應是拒絕。就像李玩在大街上看到了自己曾經走丟的愛因斯坦,第一反應也是:" 幸虧它沒認出我來 "。在這部戲裡真正成熟的人是李玩。因為她懂得,不是自己的,不應該去強求。失去的愛,就讓它失去吧。

這部戲最精彩的地方,在於李玩在餐廳被勸吃狗肉的時候,她沒有發作,沒有傷心,反而輕輕地笑了笑,開始吃起了狗肉。這部戲裡幾乎都是孩子,只有她變成了大人。

這讓我想起泰戈爾在《飛鳥集》裡的一句話:Life has become richer by the love that has been lost.

生命失去了愛,卻變得更加富足。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c1ebe6a32ce402a8a0000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