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電商代運營鼻祖aCommerce:高處不勝寒?

东南亚电商代运营鼻祖aCommerce:高处不胜寒?

aCommerce,類似國內的寶尊,是一家電商TP代運營公司,一度是東南亞該行業領頭老大。

aCommerce於2013年在泰國成立時,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當時,電商剛在東南亞興起,物流、倉儲、配送等還處於起步階段,嚴重製約了電商行業發展。

曾四次創業、四次成功退出的美籍泰國人Paul Srivorakul從看到了商機,在創業初期重點建立自己的物流和倉儲系統,還提供電商配套的相關服務,比如市場營銷、軟件開發、客服等等。

aCommerce的早期投資方是Paul的前東家Ardent Capital,這是一家活躍在東南亞的投資機構,base泰國。創始人從硅谷轉戰東南亞,同時也是谷歌GMS服務的泰國負責人。

通過幾年的發展,aCommerce已經在東南亞站住了腳跟,Lazada、Line等巨頭都曾是aCommerce的客戶。現在的業務已覆蓋五個國家,分別是泰國、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

aCommerce自成立以來已經融資接近1億美金,最近一次是在2017年11月,獲得KKR旗下Emerald Media領投的6500萬美元B輪融資。

2018年,aCommerce還宣佈計劃在2020年進行IPO,目標是新加坡證券交易所(SGX)或者泰國證券交易所(SET)。

看上去一切順利,是吧?

不過我們發現,aCommerce背後也有隱憂,引發了一系列的動盪。坊間流傳aCommerce的大部分高管和創始團隊的成員早已離開公司。印尼分公司四年內換了四個領導人,即便如此也沒能阻止各部門高管以及當地人才的離職潮。離職潮的背後是什麼?這是我們的幾個猜測:

服務商變身分銷商?

近幾年,aCommerce更像線上分銷商而不是服務商,原因就是手上握有大量產品庫存。他們通常從品牌那邊購買產品,存在自己的倉庫中,再通過線上渠道進行銷售。

东南亚电商代运营鼻祖aCommerce:高处不胜寒?

aCommerce的商業模式包含了線上分銷服務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戰略調整?很簡單,提高利潤率。Paul Sriworakul 給公司定的計劃是在2019年估值達5.5億美元,所以利潤這一塊尤為重要。

跳過第三方分銷商,與品牌直接合作能夠大大提高利潤率;對於品牌而言,不僅獲得aCommerce的一站式服務,避免了與多個第三方打交道,還可以在aCommerce涉及的銷售渠道,比如媒體、網站、市場等進行品牌宣傳,但同時品牌保有控制權並且可以看到自己品牌的市場表現,這是大部分的TP企業都不具備的功能。

但是,成為分銷商也不是容易的事,庫存是首要問題。

東南亞電商行業正在高速發展,任何公司都需要將存貨與銷量相匹配。但是很明顯aCommerce囤積的庫存在不斷擴大。低效的庫存管理和無效的營銷導致的利潤下降,同時也意味著難以盤活資金擴大規模。

來自電商行業的威脅?

Lazada已經推出了Lazada Partners (LP),吸引了不少第三方服務商的加入。

這意味著什麼?在Lazada Partners之前,Lazada這樣的平臺只能給品牌提供線上商店和一些基礎的數據服務。但是有了LP的幫助,從戰略規劃,品牌定位,物流,海關,商店運營,市場營銷,訂單處理到客服中心等服務都可以被覆蓋,品牌方還可以自由選擇這些服務。

那麼aCommerce就比較尷尬了。品牌方可以選擇大型的電商平臺直接獲得第三方服務,為什麼還要耗費精力去和aCommerce合作呢?aCommerce是不是多餘的?可以肯定的是,aCommerce和電商平臺現在處於同一起跑線上了。

品牌方更加苛刻?

隨著電商行業的日漸成熟,品牌對於電商的戰略越來越瞭解,對於自身在電商產業鏈中的定位也更加清晰。

因此,他們乾脆直接招聘電商的專業人士。我們也能經常看見哪家(比如Lazada和aCommerce)的員工跳槽去了某著名品牌。

這進一步弱化了aCommerce的作用,而且也造成了一定的人才流失。

行業競爭?

aCommerce早已不再是獨一無二的第三方服務商,面臨著新老玩家的威脅,並且這些玩家仍在積極地搶佔市場份額。

比方說,N-Squared是泰國另一家電商服務提供方,雖然在2017年剛成立,但發展十分迅速,搶佔了不少市場份額。

同aCommerce一樣,N-Squared也與Lazada、Shopee建立了官方合作關係,獲得了更多品牌和客戶,手中管理著30多個品牌。 對於一家不到兩年的公司來說,勢頭還是挺猛的。

相比而言,aCommerce官方宣稱管理16個大品牌。同N-squared相比,aCommerce的客戶肯定更知名、更成熟,但是N-squared也在快速地積極地發展。最近N-squared就被指派為華為的線上營銷商和分銷商,顧客從N-squared商店裡購買華為產品可以獲得不小的優惠。

新加坡也有類似的公司,比如Anchanto,在2018年獲得了來自印尼最大電信服務商Telkom Indonesia旗下的MDI ventures 400萬美元投資。

儘管Anchanto在印度、新加坡、菲律賓、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地都設有辦事處,但是他們的工作重心仍是東南亞市場,尤其是印尼。這也是aCommerce的主要收入來源地,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地方。

Telkom Indonesia對Anchanto開放了1.7億用戶的接觸渠道併為其提供了電子平臺、移動支付平臺T-cash!和管理倉儲、物流的DELON服務。大大推動Anchanto的擴張,並吸引印尼更多中小商家加盟。

墨騰認為,aCommerce要想發展並與電商行業保持相關性,他們就需要接觸更多的線下零售業群體,並簡化他們成為線上賣家的流程,畢竟,印尼零售業只有不到2%的群體是線上銷售的。

然而,這也意味著他們將面臨來自同行業(比如Anchanto)和電商巨頭(比如Lazada、Bukalapak)的競爭。這些大平臺利用自身的優勢更容易和偏遠地區的小店取得合作。

何去何從?

所以aCommerce的未來會怎樣發展?它是否能成功上市?或是被更大的玩家收購?實話說,我們很詫異沒什麼人談論aCommerce的困境。(來源:墨騰創投)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禁止二次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