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敬騰想退出社交平臺,我們是從什麼時候在社交中失去自我的?

據臺灣媒體報道,@蕭敬騰-LION獅子合唱團的個人社交平臺日前由小編幫忙發的宣傳貼文過多,引發了大量粉絲的不滿。隨後,蕭敬騰本人發文向粉絲吐露心聲:“我真的不想玩了”、“這些平臺讓我失去自己”,經紀人也透露蕭敬騰會暫停使用社交平臺。

蕭敬騰想退出社交平臺,我們是從什麼時候在社交中失去自我的?

在這樣一個言論滿天飛的時代,明星發一條微博,無關內容,只因是你,只因是我不喜歡的你,任何人都可以去惡意的品頭論足,而我們普通人也是同樣如此,雖不至於像明星那樣飽飽遭受來自四面八方的語言傷害,但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中生存,讓我們不得不在在意他人的看法中,迷失了自我。

蕭敬騰想退出社交平臺,我們是從什麼時候在社交中失去自我的?

愛是內容,不是形式。

活在社交網絡裡的我們,可能是最不願意建立感情的一代。急切的需要朋友圈的點贊評論,卻很少在現實生活中主動交流;為所謂的紀念日歡慶,卻將餘下的每一天虛度。我們是不是在本末倒置的愛?

蕭敬騰想退出社交平臺,我們是從什麼時候在社交中失去自我的?

我們是從什麼時候在社交中失去自我的?

我們不遺餘力地想把自己的生活事無鉅細地展示給別人一旦逮到有人表現出一點在意就匆忙開始一輪聊天。可惜,誰真的在意呢,有人點贊也許只是手滑,留下評論可能是正好空閒,我們憑什麼認為自己始終是或者曾經是人群中的焦點,是一個活潑又迷人的人?

蕭敬騰想退出社交平臺,我們是從什麼時候在社交中失去自我的?

我們每個人不過是一個電臺,發射著屬於自己的孤獨信號。每個人都憋著勁說一點聰明話,好顯得自己不那麼乏味。但未曾想,到最後連孤獨都變得千篇一律,像別的名詞一樣被反覆消費。

蕭敬騰想退出社交平臺,我們是從什麼時候在社交中失去自我的?

就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裡的瑪蓮娜,每次步行穿過小鎮時永遠都是低頭垂目,彷彿在為自己的美麗感到抱歉。她是整個小鎮慾望的投射,最終成為被損毀的“女神像”,人人皆可吐口唾液。社交網絡的每個小鎮裡,總會有一個“瑪蓮娜”,她是獨身的或離異的,笑聲最響亮而誘人的,男人們總是在白天迴避她,夜晚又渴望她,女人們嘴裡嫉妒不屑著,心裡又豔羨著她的美貌。

蕭敬騰想退出社交平臺,我們是從什麼時候在社交中失去自我的?

這是個每個人都有可能爆發的宇宙時代,

我們隨時隨地有話要說。

這是一個微博大v靠網絡一呼百應的時代,

不超過140字的短小裡精悍了十分有利的言語,

或是生活方式,或是政治見解,或是公眾態度,

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潛水黨,刺激著鍵盤俠。

在21世紀的社交裡,我們應該痛定思痛,自我反思。

蕭敬騰想退出社交平臺,我們是從什麼時候在社交中失去自我的?

有一次工作完,好客又廣結好友的何炅邀約韓雪一起去吃飯。顯然,這樣的社交場合何老師鮮少會被拒絕,沒想到韓雪想都沒想就對何炅說:“我去不了,我要回家做作業。”每天學三小時英語,是韓雪的日常。

蕭敬騰想退出社交平臺,我們是從什麼時候在社交中失去自我的?

我們也要像韓雪“拒絕”何炅約飯一樣,拒絕無用社交,做回真實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