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四川家風家訓」安嶽縣何輝家規:孝順 勤儉 撫幼 正直 為公

點擊上面藍字“方誌四川”添加關注!

「方志四川家风家训」安岳县何辉家规:孝顺 勤俭 抚幼 正直 为公

明末清初,何輝先祖從湖北省麻田縣孝感鄉啟程填川,落戶於安嶽縣鴛大峗子溝,租田地耕種生息,繁衍香火。後遷徙到來鳳鄉中字村汪家灣。何輝爺爺何明鏡忠厚勤勞,是莊稼好手,養育了3男2女。祖輩都是佃農,沒一個識字的,何明鏡一心要送個讀書人出來,擺脫愚昧被欺侮命運,遂送長子何建修入私塾。

何建修學業優異,後考上安嶽國立壽華中學即安嶽中學,因天旱交不起租谷典糧,讀了初一被迫輟學種地。私塾老師喜歡何建修學業好,向保長舉薦教了私塾。新中國誕生,何建修成為共和國第一代人民教師,同時被選為村文書,參加清匪反霸土地改革。何建修根據先輩傳統結合當今實際,擬定了何家10字家規約束家人。何建修養育的4個兒子都先後成為國家工作人員。

耳濡目染:父親榜樣傳家規

1979年9月28日,何輝父親何建修50歲生日。晚上,父親捧出一本金丹薄給長子何輝。何輝翻開閱讀,扉頁寫著秀勁的柳體毛筆字何氏家規:孝順、勤儉、撫幼、正直、為公。父親說:“希望我的後人們把這家規傳承下去,你是長子,要擔負起領頭責任。”何輝知道,這10字家規是父親對家庭、社會無私奉獻的寫照,也是父親對自己生命征程的總結。

何輝捧著金丹簿愛不釋手,父親傳承家風的往事歷歷在目:

父親帶著自己的兩個弟弟讀書。50年代工作和生活非常艱苦,父親調馴龍支教,把大弟也帶去讀中學,1956年大弟考上重慶大學。三年自然災害人人自危,生命朝不保夕,父親微薄的薪資供兩個弟弟讀書,還安葬了老祖母、祖父祖母,把小弟送讀了中學,後當上鐵路工人,因有學歷被提拔為鐵路公安處幹部。由此,父親借了姨爺的錢,到1974年才還完。父母為了大家庭的和善,大愛無私,從未與姐妹弟弟計較,更沒提及欠債分擔,自個兒默默承受。父母培育何輝4弟兄更是嚴慈相濟,嘔心瀝血,含辛茹苦。父親把三弟、小弟帶身邊讀書,教知識、為人,煮吃喝,乾洗漿,當爹當娘,總是情願而快樂,儘管經濟拮据,生活艱苦,卻從無怨言,從不說苦累。母親掙工分幾乎出滿勤,喂家禽家畜,再苦再累也樂乎,與丈夫相濡以沫,勤勞節儉,培育孩子,共同建設家庭。

父親一生正派,他教導兒子們為人要正直,不搞歪門邪道。“文革”中造反派抓鬥重視教學質量的鄭茂澤校長,他理直氣壯站出說話保護:“他抓學生的學習有啥錯?不搞好成績就不叫學生!”父親教書育人是能手,家長們都選他的班送孩子,他上課嗓子大而響亮,即使要打瞌睡的孩子也打不了,何輝曾勸爸說:“爸,您上課小聲點少費勁好些。”爸說:“不大聲孩子易倦易分散精力的,聽不好課豈不誤人子弟,孩子,你也要大聲激情地給學生講課,效果才好。”於是,何輝上課聲音也大而響亮。

想起父親傳承家規的動人事蹟,何輝就暗暗下定決心,要堅持不懈,把家規傳承好,才對得起祖宗,對得起父親的殷殷期望。

傳承家規:孝順父母好兒子

何輝說:“百事孝為先。”在家規感召和父親潛移默化影響下,何輝勤勞節儉,孝親敬長。他也像父親那樣孝敬父母,常回老家看望,儘管經濟不寬裕,總要把父母接到學校家裡來耍,叫妻子搞好烹調,讓老人吃得滿意。

1992年,父親腦溢血癱瘓,何輝領頭與弟弟們輪流在縣人民醫院晝夜守護,出院後送樂至請民間名師治癱,初愈後的父親三天一場,場場跛著腳到來鳳何輝家。何輝做生意的妻子再忙都要烹調父親喜歡吃的飯菜,夫妻倆精心照料,使父親十分滿意而高興。

2004年岳母患腎綜合症,何輝每兩週攙扶岳母上下車上下樓去縣中醫院看病拿藥,街民嘖嘖誇獎何輝,醫師唐廷翰誇讚何輝好女婿。

2012年84歲的母親丘腦出血癱瘓,在縣中醫院搶救,何輝與妻子輪流晝夜守護,妻子做母親喜歡吃的肉丸子等飲食,擦洗身體,洗漿衣物,照顧得無微不至,母親清醒後誇大兒夫婦孝心好。在照料父母期間,何輝巧安排,做到了學校工作和照顧父母兩不誤,所承擔的工作仍然成效良好。

傳承家規:正氣為公歌善美

37年的教育生涯,何輝總是陽光正氣,忠誠教育,任勞任怨,執著奉獻,業績顯著,受到師生和家長敬戴。他克己奉公,教書育人從未苟且,尤其對弱差生的轉化頗有技能和方法,做思想工作獨特,校長誇他是思想工作大師。師校畢業分悅來接手教初中81級慢班,那時為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好成績讀快班兩年畢業,差成績讀慢班三年畢業。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約之以規,苦口婆心轉化成群的學習成績和行為習慣雙差的學生,該班畢業考試質評列通賢第五名,取得佳績,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春出席縣教育系統先代會。之後教到一個蔣姓學生,作文寫得長就是認不出寫的啥,他觀察其做作業,發現鋼筆尖沒抬起像寫英語一樣寫,給他說這樣寫字,作文寫得再好,閱卷老師認不了,只好適當給分,你能考上高一級學校嗎?何輝捉住他的手教寫,不久字寫得眉目清楚了,初中畢業考上了部屬中專昆明鐵道學校。

何輝任教導主任、副校長27年,無論當班主任、科任教師,還是行政領導,工作盡心盡責,成績斐然。1997年何輝被聘任為小學高級教師,2004年被評為市骨幹教師、縣德育先進工作者。

何輝在少年時是樂於為公的孩子大王,帶領生產隊孩子搞廣播宣傳,割油菜砍麥子扯豌豆翻紅苕,做了許多好事。1974年他當大隊團支書、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長,後又參加公社宣傳隊任創作組副組長,自編自演,晚上把節目送到田間院壩,唱紅了來鳳的天。

何輝酷愛文學,從事教育工作後,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堅持業餘創作,成為縣作協小說部主任、紀錄安嶽收藏歲月核心創作團隊成員、縣新聞中心特約撰稿人、縣影視協會編劇、省散文學會會員、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外散文詩學會會員。他用智慧的筆謳歌真善美,鞭撻假醜惡,其小說、散文、詩、報告文學、論文,充滿正氣,盡義務寫新聞,報道鄉村新面貌和好人好事,弘揚正能量。

2006年,何輝處女作長篇小說《太陽情懷三部曲》出版,接著出版小說3部、遊記1部、報告文學1部。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論文100餘篇,詩50餘首,有60餘篇(首)獲獎,其中短篇小說《買教訓》《拒腐》《梅鄉長治髒》、詩《太陽下最光輝的人》、散文《安嶽檸檬的腳步》《檸檬花開醉九州》、論文《小學生行為規範教育探索》等獲全國徵文賽一、二、三等獎,《太陽情懷三部曲》獲市首屆國家“五個一工程”文學一等獎。被資陽廣播電視報採訪以《何輝,跟著太陽走的人》為題報道,四川工人日報記者採訪以《一個鄉村小學教師的文學夢》為題報道。

傳承家規:精心撫幼奔未來

在家規感召和父親潛移默化影響下,何輝勤勞節儉,穿著樸素,在培養弟子的開支方面卻毫不吝嗇。他也像父親那樣精心撫幼。他用“孝順、勤儉、撫幼、正直、為公”的家規,嚴格要求弟弟和女兒及侄男侄女們,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影響,教導他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好好學習,愛崗敬業,使他們陽光而執著地走向未來世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才智。

何輝對3個弟弟關懷備至。三弟讀高中情緒波動不想讀了,他耐心做思想工作,促使積極進取,堅持讀取得好成績,後考招聘幹部成績在通賢第一,先後任計生辦主任、副鄉長、副書記、紀檢書記,清正廉潔,是個口碑好的鄉官。

父親退休,小弟到何輝工作的悅來讀書,何輝對小弟的關愛如同父母,教育寬嚴有度,給其奠定了良好的行為基礎,培養了自強進取的精神,在高中、大學裡都是積極分子,參加工作成為棟樑之才。小弟也是一個孝順、愛幼的人。父親腦溢血癱瘓,讀哈爾濱船舶工程大學的小弟不顧勸說,請了3周假回老家醫院守護。小弟參加工作後每年兩次以上回家探望父母親人,對侄男侄女關愛有加,常以信息指導並寄錢鼓勵好好學習。

二弟是學校炊事員,工作忠厚勤勞,受師生誇讚,但筆墨較差,每年考核總結及表冊都請大哥給寫填,何輝樂於幫助。

何輝與妻子協力培養兩個女兒,她們一路順風考上重高和大學,長女大學畢業考上研究生,在讀研中加入中國共產黨,兩年半後取得碩士學位。何輝對侄男侄女關愛有加,視同己出,指導二弟的兒子寫作文、演講稿,改了又讓寫,寫了又改又讓寫,反覆多次,侄兒有些不願了,他說明這樣做的好處,侄兒樂意寫了。後來侄兒參加全國小學生作文賽獲一等獎。三弟的兒子調皮,不想讀高中要輟學了,何輝多次做思想工作繼續讀,使其改掉了不良習氣。後來這兩個侄子都考上了大學。姨姐、妻弟夫婦外出打工,把孩子委託何輝管理,何輝當嚴師嚴父,嚴格管教,都考上了大學。妻弟的兒子剛到來時,行為習慣差得很,不愛學習,是吃零食的大王,何輝制定方案糾改,字寫得張牙舞爪,就捉住手教寫工整。

悅來和來鳳的校長都讚揚何輝是青少年思想工作大師。如今,何輝的桃李天下芬芳。

“國有國法,家應有家規,有規矩才能成方圓。縱觀我家三代人生,正是在‘孝順、勤儉、撫幼、正直、為公’的家規引導下,父親才成為優秀的人民教師,他的兒孫們個個成才,6個孫兒孫女都是大學生。去年小弟的兒子高考考分上了清華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線。小侄子說:‘大爸用家規約束我們,受益可大啦!’在良好的家風薰陶下,我等後人才有這樣良好的傳承和發展。” 何輝感慨說,“沒有小家的發展興旺,就沒有大家——國家的興旺強盛。無疑,我家10字家規是家庭的正能量,何氏後輩要永遠傳承下去,從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