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18年度校院企地創新活力榜出爐 在蓉高校發明專利授權量電子科大第一

2019年1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共278個項目和7名科技專家獲獎。

成都斬獲頗豐,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29項,其中主持完成11項,獲獎數量超過了國家科學技術獎總數的1/10,佔四川省總獲獎數量的90%以上

在國家“減少獎勵數量、提高獎勵質量”背景下,我市獲獎數量和質量均有所提高,較之2017年獲獎數和主持完成數分別增加1項和2項,獲獎項目實現涵蓋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種,補齊了自然科學獎“軟肋”,彰顯了我市科技實力的提升。

科技創新實力如何?成都用榜單說話。

成都2018年度校院企地創新活力榜出爐 在蓉高校發明專利授權量電子科大第一

成都2018年度校院企地創新活力榜出爐 在蓉高校發明專利授權量電子科大第一

2019年2月20日,市科技局發佈成都2018年度校院企地創新活力榜。電子科技大學、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高新區分別位列在蓉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區(市)縣發明專利授權量榜首。

成都2018年度校院企地創新活力榜出爐 在蓉高校發明專利授權量電子科大第一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

2019年,我市將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將擴大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應用範圍及成效,深化環高校知識經濟圈,推動校院企地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中心,助推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

高校科研院所

2018年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有所增長

在我市29個獲獎獎項的成績中,在蓉高校的貢獻度極高。我市有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南石油大學5所高校作為牽頭單位或合作單位的14個項目,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高校是創新的重要力量。通過梳理2018年在蓉高校發明專利授權量榜單可發現,與2017年相比,西南石油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華大學、成都大學和西南民族大學等多所高校2018年發明專利授權量有所增長。同時,橫向比較,專利授權量前十中有4所高校為我市“2+6”雙一流高校。

此外,2018年,在蓉高校院所實現技術交易5490項,合同金額54.74億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動力和活力得到進一步釋放。其中,航空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西南交大以合同金額10.16億元、6.22億元分列科研院所和在蓉高校技術輸出首位。

再打開2018年科研院所發明專利授權量榜單,可以發現,上榜的十強均為國家級研發平臺。此外,與2017年相比,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等多所科研院所2018年發明專利授權量有所增長。

高校科研院所2018年專利授權量攀升的背後是我市通過改革“試驗田”,激活創新一池春水的生動實踐。

成都科教資源在全國排名第六,如何使科教資源轉變成經濟、產業的優勢?“目前,成都已邁出重要一步,即用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打破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轉化‘中梗阻’。”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擴大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應用範圍及成效,繼續誕生一批國內領先的創新成果。

聚集創新要素

產業生態圈加快構建

截至2018年12月,成都高新區位列區(市)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榜首,與2017年相比,有所增高。成都高新區與位列2018年在蓉高校發明專利授權量榜單榜首的電子科技大學早有合作。雙方正在探索“斯坦福+硅谷”的校地合作模式,實施“一校一帶”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成都高新區建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電子科技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以“電子科大一校一帶”為代表,成都規劃建設“環川大知識經濟圈”“環交大智慧城”等10個環高校知識經濟圈,促進人才、資本、技術、知識多要素聚集融合。2018年成都區(市)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前十的區(市)縣多位於環高校知識經濟圈中。

武侯區攜手四川大學共建環川大知識經濟圈。目前,部分項目已經順利完成,川大科研綜合樓已完成兩批20餘個團隊入駐,生物治療轉化醫學中心建設項目已於2017年12月奠基開工,展業大廈改造基本完成。

金牛區攜手西南交大共建環交大智慧城。環交大智慧城已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孵化場地約2000平方米,建設了專業成果轉化服務團隊、科技成果網絡交易平臺和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已入駐各類知名孵化器及企業40餘家,入孵企業275家,舉辦創新創業活動476場。

……

加速建設環高校知識經濟圈,構建產業生態圈、打造創新生態鏈正勢如破竹。

校院企地深度融合

助推高質量發展

打開創新活力榜,2018年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前十企業囊括了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數字經濟等多個領域,與我省“5+1”現代產業體系符合,同時多與我市規劃建設的66個產業功能區的攻堅方向符合。

凝聚創新資源、囊括各創新領域,去年,我市樹立“城市發展事業合夥人”理念,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推動校院企地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項目建設促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據市科技局統計,截至目前,已完成對在蓉56所高校調研全覆蓋,實現市政府與在蓉“2+6”雙一流高校簽約全覆蓋。並先後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科院成都分院、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等知名高校院所簽訂合作協議,推動重大項目落實落地,不斷吸引科技創新資源向我市產業功能區集聚。

此外,全市66個產業功能區實現與高校院所、央企省企兩個簽約全覆蓋,與近200家高校院所和企業簽訂校院企地合作項目374個,協議金額超過4000億元,其中223個項目已落地,佔簽約項目總數的60%,協議投資金額超過2800億元。2018年,全市培育有效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000家。

(綜合:成都日報、成都日報“錦觀”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