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教會了我愛情,又不只是愛情

昨晚,94歲的金庸先生離開了。

你被朋友圈刷了屏,你難過,覺得不真實,因為每年都會有無良媒體假報他的死訊。但這一次是真的。你更覺得不真實了,這樣不對,似乎他不應該就這麼離開我們。

於是,他寫在《神鵰俠侶》中的句子,這時候看起來,顯得格外地豁達,格外地能安慰你,又格外地悲——

“你瞧那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你又何必煩惱?”

金庸教會了我愛情,又不只是愛情

我和同事朋友們聊了一晚:金庸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從70後到90後,金庸對我們來說,幾乎是認識這個世界和人性的開端。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歡”

小學三年級的暑假,我在爸爸的書房裡找到一套《金庸小說全集》,那年夏天,我一反常態,晚上八點就上床,然後在被窩裡用手電筒偷讀金庸。

以兩天一本的速度,金庸先生伴我度過了那個暑假。我見識了郭靖和黃蓉,楊過和小龍女,張無忌(以及後來的段譽、韋小寶)和他的後宮們,還有令狐沖的三角戀。暑假的最後一天,我看完了《白馬嘯西風》和《越女劍》,異常惆悵:金庸的下一本呢?

四年級,我們男生課間玩遊戲扮金庸群俠,搶得最兇的角色是郭靖、楊過和張無忌,最喜歡的女生則是:黃蓉、趙敏、周芷若和小龍女。

只有我怯生生地說:“我喜歡《白馬嘯西風》裡的李文秀。”

“李文秀是誰?”男生們異口同聲。

作為最不紅的作品中的女主,李文秀他們不瞭解,卻是我默默珍藏的寶藏。她在草原中成長,自然養育了她清澈的秉性,讓她既似水柔情,又清冷寂寞。

而她那句“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歡”,也潛移默化塑造了我的感情觀。那時候我就覺得,哪怕沒有結果,只要自己喜歡的,就是好的。

那種醍醐灌頂、“原來還有這種操作“的感覺,還出現在關於張三丰的文字裡。

當時趙敏帶人圍攻武當山,張三丰遭暗算身負重傷,情急之下摸出一對鐵羅漢交給弟子俞岱巖,對他說:“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流傳少林派的絕藝。”

金庸教會了我愛情,又不只是愛情

百年前郭襄女俠贈送與我。百年前郭襄女俠贈送與我。百年前郭襄女俠贈送與我。一個少年時的友人贈與的禮物,經歷百年,成了一個門派的信物,又酷又讓人淚目。

我爺爺在我出生前就去世了。從那個暑假起,張三丰就成了我心目中爺爺的模樣。對我而言,關於“如何成為一個男人”,張三丰就是答案:包容一切,兼具廣闊的胸懷和專注的情感。

“你姓楊?那我便姓柳。”

在我心裡,金庸是世界上最懂俠的人,也是世界上最懂愛情,最前衛搖滾的老頭子,他幾乎窮盡了愛情所有的模樣,既深刻又多元。

射鵰英雄傳》這樣蕩氣迴腸的武俠正傳裡,大智若愚的郭靖和多智近妖的黃蓉成了國民CP:男生看似愚鈍,實則沉穩剛毅,乃國之大器;女生刁蠻任性,但聰明伶俐,願意為包容自己的人奉獻一切。

緊接著,是《神鵰俠侶》 這樣驚世駭俗的搖滾作品。楊過和小龍女,宋朝的著名師生戀,一個斷手,一個失貞,仔細想想,放到現在都是一段令人敬佩的愛情。你敢像楊過一樣追求自己的老師,最後還為她等16年嗎?

而最動人的告白,出自冷若冰霜的小龍女之口:“你姓楊,那我便姓柳。”

到了《倚天屠龍記》裡,趙敏和張無忌的戀情,跨越了蒙漢民族矛盾和身份認同,跨越了勢不兩立的國仇家恨。

《笑傲江湖》裡的令狐沖和任盈盈也是如此,一個出自所謂的名門正派,一個是黑社會老大的女兒。他們的戀愛以天下為版圖,格局變得非常大。

除了這些氣勢磅礴的“大”愛情,金庸也喜歡三言兩語刻畫那些細微的情感。

還記得嗎?張三丰貼身珍藏郭襄送他的那對鐵羅漢,默默地,整整百年。從無知少年到一代宗師,張三丰貫穿了一個世紀的小小心思,那麼厚重,卻被金庸草蛇灰線一筆帶過,讓我心中有千斤重。

金庸教會了我愛情,又不只是愛情

而天底下最幼稚、澄澈又孤獨的愛情,莫過於《越女劍》 裡阿青對范蠡的單相思:牧羊女阿青的武功堪稱天下第一,她能拿著跟蘆葦杆單槍匹馬擊潰吳越三千兵甲,卻因為對范蠡的單戀,差點將西施殺害。武功再高,她畢竟只是個女孩子,她也會嫉妒。

至於“眾生皆苦,有情皆孽”的《天龍八部》,則根本是一本戀愛圖鑑,你可以找到各種令人扼腕的感情。在愛情這件事上,金庸窮盡了。

金庸教會了我愛情,又不只是愛情

可愛的壞人,可惡的好人

金庸的小說就像百科全書,除了愛情這個永恆的主題,他還處理了各種人際關係,並且給出了真實又複雜的答案。

有人說,金庸其實只寫了一部小說,就是《武二代尋父記》,也就是武俠版的“爸爸去哪兒”,你在他的所有作品裡都能看到父子間的羈絆。這大概和他的個人經歷有關:青年時喪父,中年後又失子。

但所有的關係裡,金庸著墨最多、描寫最好的,是“善惡”這對永遠糾葛的關係。

在金庸的世界裡,你無法隨隨便便評價一個人。他不在道德上針砭人物,善惡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

舉世皆知的好人,通常也有黑歷史,或者做過蠢事情。比如德高望重的一燈大師,因為一時的嫉妒和私心,沒有出手相救,反讓瑛姑和周伯通的孩子慘死。

而那些反派,多種多樣,卻沒有一個是純粹惡的,都有可愛或感人之處。

西毒歐陽鋒,壞得徹底極致,但當他神經錯亂時,心心念唸的,是乾兒子楊過,那一瞬間他化身成了為兒擔憂的老父親。

當我進入金庸的宇宙,我就知道,對一個人蓋棺定論是危險的。想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沒有捷徑,你必須時刻反省自己。而犯了錯也不是萬劫不復,你還有機會彌補。

金庸寫的這個世界,就是我心中這個世界原本的模樣:有危險,又有希望。

金庸教會了我愛情,又不只是愛情

世界有缺陷,但沒有界限

我的朋友都在感謝金庸。感謝他像一個父親,為我們造了一個有界限、又可以時時打破界限的烏托邦,讓我們在裡面獲得自由。

在金庸宇宙裡,愛情的任何方式都是可能的,可以不顧一切,可以轟轟烈烈,也可以默默無聞。

《雪山飛狐》裡的程靈素,七星海棠之毒無人可解,只能以命換命,胡斐不愛她,她最後還是以命相救。《白馬嘯西風》裡的李文秀,在失去一切之後,默默注視她愛的人和他的愛人離去,一個人騎著白馬回到未知的中原。

金庸筆下的善惡是沒有界限的。一個人不論善惡,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信守自己的底線和承諾。

《笑傲江湖》裡的田伯光,惡名昭著的採花大盜,喜歡上儀琳小尼姑,被懲罰閹割以後沒有報仇,反而為了她自願一生長伴青燈古佛。

金庸教會了我愛情,又不只是愛情

《射鵰英雄傳》裡黃藥師的幾個弟子,心地邪惡,行事詭異,被逐出師門後,卻都恪守島規,一心一意等著師父原諒。

一個人可以選擇的道路,是沒有界限的。你可以從武當到峨眉當掌門的小跟班,華山派的大弟子也能當衡山尼姑們的掌門。你還可以像郭襄和張三丰一樣創立自己的門派。

金庸教會我們,這個世界遠比看起來的豐富複雜,充滿可能性。所謂的邊界,都是用來打破的。

金庸老爺子,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你說的那個世界。

我們會時時想念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