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律師到包工頭(二)人性是善是惡

從律師到包工頭(二)人性是善是惡

我的大學是一所還過得去的政法院校,但我的專業就相當的悲催了:國際貿易。我入學的時候我們系剛剛成立兩年,據說是以前的馬列教研室轉過來的,師資力量可想而知。但幾位老師上馬列國際政經關係之類的課還真不錯,上課就相當於聽評書了。

所以在這種環境下,學校有一個“輔修雙學位”的政策(學國際貿易的同時學習法律):我們的老師極力推薦,因為我們學校國貿的文憑真的不值錢,還是法學吃香。又因為修雙學位還得再交學費,為了照顧家庭困難的同學,老師還提到一個備選方案:參加自考。

所以,我面臨了我人生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選擇。輔修雙學位,還是參加自考?

  • 雙學位:花錢、容易、有面子
  • 去自考:省錢、難、受歧視

我倒是不缺錢,但雙學位聽著這麼容易,能學到東西麼?以後含金量高不高?在我躊躇猶豫的時候,我碰到了教我們法學基礎的老師。

儘管是國貿專業,但畢竟是政法院校,我們大一就開了一門《法學基礎》的課程。講課的老師姓翁,看上去很年輕,一臉的絡腮鬍子。他很有意思,教材扔一邊,第一節課就講人性,而且很注意課堂交互,他先提問:

“你們之前有沒有了解過,或者思考過‘人性’?人性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是自私的,還是高尚的,是善還是惡?”

剛好我們高中語文老師講過,所以我毫不猶豫的舉手:“知道!”

他很高興,讓我站起來回答。

“對人性的研究,古今中外已有很多看法。

“中國最主流的觀點是人性本善,所謂‘人之初,性本善’,這是儒家的經典看法;除此以外,也有相反的看法,比如荀子,他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認為需要後天的教化,才能除去人性中的惡;還有韓非子,他認為人性無所謂善惡,不過‘好利惡害’而已。

“在國外,對人性的探討著重強調‘理性’。認為人既具有動物的原始獸性,比如聖經中的原罪;但又具有人的‘理性’,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懺悔救贖……

我侃侃而談,說了好幾分鐘。翁老師聽到有點發愣,回過神來,走到我的面前:“你把你的名字告訴我!”

一瞬間教室掌聲雷動!

所以後來我和翁老師走得很密切。我把我關於自考和雙學位的猶豫告訴他,他問我的想法,我說我還是想試試自考!他很高興,笑著說:“好!”所以我就瞬間下定了決心。

多年以後回想往事,這個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的整個人生!我選擇了自考,從此我的人生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

翁老師有時候手裡會有一些案子,大四的時候,他就讓我就以公民代理的身份出庭,對方代理人是當地律師事務所主任。更莫名的事,過不了多久,他作為頒獎嘉賓給在我們學校的辯論賽上給我頒獎,也不知道他認出我沒有。

大四七月,其他同學都拿畢業證了,我才發現怎麼沒有我的?查來查去,我的學分還沒修夠。一門選修歌,我只報了名,但沒去參加考試——因為一節課都沒去上過,所以連考試時間都不知道。到處打聽,拎著一袋水果,找到上這門課的老師家裡。老師堅決不要我的水果,讓我補交一份論文就可以了。回到宿舍,把水果和寢室的兄弟們分來吃了,趕緊找資料寫論文。那篇論文,我寫得挺用心——比畢業論文都用心。

同學們都畢業找工作去了,我在繼續學習英語,準備出國留學。也是翁老師唆使的!他申請到了公派出國留學的資格,馬上就要到英國牛津大學讀博了。他告訴我與其讀國內的研究生,不如出國留學。不要怕花費多,大投入才有大產出。我想他是人生地不熟想有個伴兒吧?

當然,出國留學這種事對我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在他的鼓勵下,我繼續我的硬朗風格:沒有找中介,什麼手續我都自己辦。2002年的時候還只有網吧能上網,烏煙瘴氣的網吧裡,就我在傻乎乎的申請英國的大學。最後還真把好幾所英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給收到了,通知書寄到寢室的時候,室友們一片“哦~”、“切~”、“哇噻”的起鬨。

-----------------------------

本人親生經歷,原名《折騰》,不過玩頭條號,標題一定要長,ʅ(‾◡◝)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