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骨頭》與崔健,一名被音樂耽誤的導演

說來1958年出生的導演馮小剛,1961年出生的搖滾教父崔健和1963年的鬼才姜文,是同時代的人,都在各自的領域內輝煌著。

然而,電影卻將三個人常常地聯繫在了一起。

姜文在馮小剛執導的《北京人在紐約》,馮小剛在姜文執導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崔健在姜文執導的《太陽照常升起》中,都有出彩的亮相。

而崔健在2013年推出自己導演的第三部影片《藍色骨頭》後,終於在電影作品上與其他二人同行。

由於題材和拍攝手法的神似,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2007),崔健的《藍色骨頭》(2013)和馮小剛的《芳華》(2017),可以合稱為“舊事回憶三部曲”。

《藍色骨頭》與崔健,一名被音樂耽誤的導演

尤其是《藍色骨頭》和《芳華》,有太多的共同點讓觀眾把這兩部影片聯繫在一起:

都是上世紀70年代的時代背景,都是部隊文工團的環境,都是兩男一女的孽戀,甚至都有黃軒的出演。

不過,由於三位導演本行的不同,影片的執導風格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

如果說《太陽照常升起》是一個謎,《芳華》是一幅畫,那《藍色骨頭》顯然就是一首歌。

《藍色骨頭》與崔健,一名被音樂耽誤的導演

《藍色骨頭》中的黃軒

《藍色骨頭》與崔健,一名被音樂耽誤的導演

《芳華》中的黃軒

在執導《故事無雙》和《過去未來》小試身手之後,崔健在《藍色骨頭》中的執導風格已經相當成熟。

情節,節奏,剪切,攝影和表演都可圈可點,加之極富煽情的配樂,共同將《藍色骨頭》打造成了一部完全崔健個性風格的文藝片。

在許多懸念的設計上,比如:施堰萍和鍾振清為何吵架,鍾振清為何少了一個蛋蛋,槍是哪裡來的,施堰萍如何自殘,鍾華為何被徐天打了一拳,鍾振清的歸宿等等觀眾關心的問題上,影片都一一給予瞭解答,猶如抽絲剝繭,讓整部影片的故事線和情感線流暢自如。

因此,當最後鍾華網絡直播,與萌萌合唱《魚鳥之戀》時,所有糾結在鍾華與父親之間,父親與母親之間,現實與歷史之間的感情,就像是劉元的薩克斯伴奏,如泣如訴,引爆了所有觀眾的淚點。

《藍色骨頭》與崔健,一名被音樂耽誤的導演

尹昉飾演的孫宏,在《迷失的季節》中的伴舞,令人驚豔

《藍色骨頭》與崔健,一名被音樂耽誤的導演

毛阿敏飾演的文工團長,戲份不多,卻表演得入木傳神

本片獲得了第8屆羅馬電影節的特別獎,崔健也憑藉此片榮獲第15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最佳新導演。

當然,作為一部文藝片,在影片的現代場景部分,比如網絡直播,病毒製作以及鍾華的人設等方面,有些蒼白之嫌。

然而,瑕不掩瑜,《藍色骨頭》是一部完全可以用耳朵來欣賞的影片。

崔健,劉元和莫瑞龍,把原創歌曲《迷失的季節》《藍色骨頭》《網絡處男》《魚鳥之戀》與影片情節有機地交織在一起,在感染力上,遠遠地超過了只聽歌曲的原唱。

尤其是對於那些喜愛崔健的樂迷來說,只要音樂響起,立刻就是滿滿的情懷。

《藍色骨頭》與崔健,一名被音樂耽誤的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