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山东省莱州市城区南几公里处,就有这样一座山。这座山叫文峰山,也叫云峰山,俗称笔架山,海拔只有300多米,虽然不是巍峨挺拔,但是它却是继泰山之后的第二座“中国书法名山”。进山的大牌坊,上面篆刻着四个字“山壁争辉”,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书画大师刘海粟所书。
这是进入山门后的一座大殿,大殿的匾额上“会我云峰”四个大字,是原书法协会主席舒同所提。与其他大山名川不同的是,文峰山上的这些建筑里面,供奉的不是神仙,而是保护着重要的历史文物——摩崖石刻。
云峰山摩崖石刻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山上现保存有摩崖石刻40处,其中,北朝石刻21处,宋代石刻8处,明清石刻各2处,时代不明的石刻7处。
文峰山摩崖石刻当中,以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的刻石影响最大、价值最高。走到半山腰,可以看到一座六角双层的亭子,上面有一块牌匾“郑文公碑亭”,这块牌匾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老先生题写,亭子里面就是著名的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的作者是北魏光州刺使、著名的书法家郑道昭,这块石碑刻于永平四年,高2.65米,宽3.67米,碑文正书51行,行29字,计1243字,记述了荥阳郑氏家族历史及郑道昭父郑羲生前事略,其书法谨严浑厚,刚劲秀美,堪称一代名作。
这是郑文公碑的拓片照片。云峰山石刻是北魏书法艺术三大宝库之一,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书体介乎隶楷之间,被誉为"隶楷之极",被日本书法界评为"中国名碑第一神品",是研究我国字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沿着山路继续前行,在文峰山的上半部,还有一座雄伟的建筑,里面保护的也是一块摩崖石刻《论经书》。这是一块郑道昭描述与挚友论经讲道的刻石,高达5米,刻字运用大起大落的笔法,纵情挥洒,逸气纵横,豪放气派。
亭子的外面,有一块《论经书诗》的译文,仔细阅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在临近山顶的地方,还有几处这样的石亭子,里面保护的都是摩崖石刻,主要有《云峰之山题字》、《九仙之名题字》、《赤松子》、《当门石坐》、《右阙题字》等。
文峰山虽小,但是国内外著名的书法大师都来过这里。正所谓,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文峰山算不上书法家。如果您是书法爱好者,这座山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