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為“闖”指引,“闖”做“創”先鋒

“創”為“闖”指引,“闖”做“創”先鋒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呼喚春雷般響徹於神州大地,創新創業成果遍地開花。

今年3月15日,在萬眾矚目的總理答記者會上,“創”字無疑成為了最為搶眼的字眼。長約兩小時的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有33次提到了“創”字,在回答的19個問題中,有4個問題用“創”予以回應。

創新作為發展的主題,時代的最強音,是帶動國民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是實現供給側改革的必然要求。

“雙創”是改革強烈、明晰的信號

隨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探索與實踐,我們瞭解到:改革是保證經濟活動充盈著生命力的源泉。李克強總理描述的“創”,不僅僅指科技創新,同時包括體制機制創新和觀念的革新。這場改革能夠互通上下。

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引領了萬物互聯時代來臨,“互聯網+‘’思維作為“鑰匙”、“利劍”廣泛應用於傳統產業改革升級的風潮中。大量傳統型企業開始嘗試擁抱互聯網,創造出全新的價值經濟體系,進而推動了產業互聯網時代到來。各行業如製造、醫療、農業、交通、運輸、教育與“互聯網+”有機融合發展,突破固有僵死的生產關係,促使技術創新不斷湧現,最終實現產業升級1+1>2的矚目戰果。

“可以、可以、再可以”的政策綠燈

當被問到簡政放權下一步如何推進時,李克強總理用“向依靠勞動創業創新者亮起‘可以、可以、再可以’的綠燈”這一妙喻作答;當有媒體憂心忡忡地提起就業壓力時,李克強總理回之以“營造有利於創業就業的環境,不是靠政府去提供鐵飯碗,而是讓人民群眾用勞動和智慧去創造或者說打造金飯碗”;在回答去產能如何保就業的問題時,李克強總理給出的答案之一還是“創”,通過“雙創”來創造新的崗位。

李克強總理這一系列關於“雙創”問題表態突顯出政府對構建創新型社會,促成萬眾創業的堅定決心。打消人民群眾的創業疑惑,清除群眾創業路途上的種種阻礙,創造一切條件幫扶群眾創業致富,這無疑是政府今後的施政方向。

以河北省為例,河北省政府出臺了《河北省就業創業補助資金管理實施辦法》,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認了政府對雙創事業的補貼金額以及申領方法,通過包括房租物業水電費在內的13項資金補助為創業者免除了後顧之憂。

“創”為“闖”指引,“闖”做“創”先鋒

中國曆來不缺乏開拓者的堅毅與進取的決心。前人“闖關東”、“走西口”的事蹟不必贅論,就憑著一股子敢想、敢做、敢闖的精神,改革的春風從中央吹到地方,由海灘吹到雪山,吹活了國民經濟,吹綠了祖國的大好河山。

如今,創新事業的旌旗已矗立在前,只待開拓的勇者為之奮力拼搏。要知道,市場形勢瞬息萬變,誰能看清市場發展方向,搶得先機,誰就能成為市場上不敗的霸主。

“BAT”時代的輝煌已成為人們的談資,而真正的未來掌握在敢闖敢為的時代先鋒者手中!

勢單?力弱?何不借力而行,四兩撥千斤!

傳統行業並不是一個企業或者一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是整體供應鏈都需要存在變革。目前我國傳統行業多數處於產能過剩狀態,都屬於需要供給側改革的行業。

通過推動“雙創”事業發展,帶來的不僅是“鋪天蓋地”的小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生長,“頂天立地”的大企業也加入創新創業的行列,引入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平臺,觸發生產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變革,激發企業發展無限活力。

而相對於“頂天立地”的大中型企業,中小微企業進行創新改革的步履要更為艱難。

缺指導,意味著很多中小微企業不知道如何將創新思維應用於企業運營中。缺乏相應的硬件條件進行生產改革創新,不能應用先進科學技術,只能掙扎於死亡線邊緣。

少資源,許多傳統企業供應鏈非常短,客戶是長期固定的大客戶,從生產到銷售直接點對點。產業鏈條缺乏深度與廣度的拓展,導致了產品的單一、重複,企業抗擊風險能力弱。

少合作,眾所周知,當今世界經濟的主題是合作與共贏。專業化生產與產業協作是其產品得到市場認可的重要因素。因此,單打獨鬥的時代以不復存在,協作共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

據數據統計,2016年,全國每天新登記市場主體達4.51萬戶,而其中大部分為中小企業。一方面是市場主體蓬勃新生,另一方面是企業發展步履維艱,為幫助企業們在寒冬時抱團取暖,在春日裡各展所長,產業互聯網時代順勢來臨。

產業互聯網及其發展前景

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通訊等技術的發展和突破,推動著互聯網向工業製造、產業協作等企業應用領域發展,現有產業邊界開始發生溶解,通用技術的滲透導致傳統產業面臨鉅變,產業互聯應運而生。

產業互聯網主要服務的是傳統行業企業,利用互聯網的技術、方法、思維,創新性的為傳統企業解決現有問題,傳統企業經營過程中從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品牌營銷、服務、金融都有提升的空間,並不是簡單從線下搬到線上就算完成了“互聯網+”的過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和傳統行業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幫助部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搶奪市場份額,淘汰落後的產能,並通過行業上下游共同解決供給側改革問題。

萬物互聯是產業互聯最終的發展方向。底層通用技術的發展和新興科技的應用正在重構企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數據可視化、信息透明化、移動定位系統GPS的普及使得當今時代的創業者有著更加便利的學習、資源共享、科技運用的基礎條件。產業互聯、萬物互聯模糊了行業之間的界限,信息趨於對稱、數據可視化、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傳統企業邊界、顛覆了傳統的行業競爭壁壘,使跨界融合成為產業新常態。

以用戶為中心,抓住用戶真實需求,通過創新模式結合現有開放式平臺提供的社會資源聚集效應,擴大企業網絡邊界,實現更加穩健的快速跨界融合和資源整合效應,達到去中心化的生產經營,推動產業鏈的重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