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滄桑 歷史鑑證——瀋陽北大營


北大營,坐落在奉天(瀋陽)城北約10華里處,東距東大營約20華里,西距當時的南滿鐵路(今長大路)約300米,離柳條湖近500米距離,也就是現如今大東區柳林街2號。

據文獻記載,北大營是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徐世昌任東三省總督兼管將軍事務時,為穩固奉天省城防禦,於當年3月19日動工修築,可以駐紮20個營的兵力,成為保衛瀋陽的北部屏障。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自己炸燬了位於柳條湖的一段南滿鐵路,隨後反誣為中國軍隊所破壞,並以此為藉口,炮轟東北軍駐地——北大營,進而進攻瀋陽城,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由此爆發。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將大批俘獲的盟軍戰俘押往瀋陽。這些戰俘,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荷蘭等國戰俘。1942年11月11日,第一批1428名戰俘抵達瀋陽,被關押在北大營舊兵營,當時叫奉天臨時俘虜收容所。

北大營曾是“九·一八”事變的事發地,昔日的炮火令軍營面目全非,僅留下斷壁殘垣,並逐漸消失在視野之中。

2011年5月,文史愛好者發現在一處軍隊家屬院裡,有三趟平房與周邊的建築明顯不同,普通的房屋是紅磚青瓦,而這三棟房子卻是青磚鐵皮。文博志願者在網上查看衛星地圖,並與日本人繪製的北大營地圖比對,發現這幾處房子與北大營原址位置十分吻合。

經過有關專家和文博愛好者的調查研究,最終確定,現存的三排營房位於北大營東側,為當年東北軍第7旅步兵620團第三營營房和一部分戰車隊營房,是當年北大營現在尚存的舊址。

整個營房為青磚結構,棚頂為鐵質,與歷史文獻記載基本相同。按照位置進行分析,僅存的三趟營房所在地是東北軍第七旅620團的戰車營和軍樂隊營,這裡成為尋找“九一八”事變的唯一見證,著名的北大營再次引起了廣泛關注。

2012年,為加強對北大營遺址的保護,市文物局將其列為了不可移動文物。2014年10月,北大營營房舊址入選遼寧省公佈的第九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位於大東區柳林街2號的北大營,與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遙相呼應,共同支撐起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的歷史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