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降,這樣穿衣會讓寶寶進急診室!警惕!|家有一寶

今年的天冷得真是快,氣溫嗖嗖嗖就降下去了。

可小寶寶又不會表達冷熱,到底應該給他們穿多少合適呢?

一方面擔心寶寶穿少了生病,另一方面又怕穿多又捂得慌,真讓人頭大!


氣溫驟降,這樣穿衣會讓寶寶進急診室!警惕!|家有一寶


而且這一到換季寶寶添衣服,家裡就隱隱藏著一股火藥味,奶奶有奶奶的穿衣經,媽媽有媽媽的育兒觀,幾番交戰後,一添一脫,一冷一熱,寶寶還可能真感冒生病了。


氣溫驟降,這樣穿衣會讓寶寶進急診室!警惕!|家有一寶


(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寶寶冷! 圖片來源:網絡)

那究竟如何穿,才能既舒服又不生病,還能鍛鍊寶寶的抗寒能力?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下氣溫多變的季節,給寶寶穿衣都有哪些誤區,究竟該怎麼給寶寶科學添衣吧!

穿太多危害多

1.更易感冒

天氣漸涼,很多老人總想把寶寶裹成“粽子”,生怕穿少了生病,堅持認為“寧願熱點也比著涼生病好。”

其實並不然,捂熱才更容易讓寶寶感冒。寶寶天性活潑好動,如果穿過多,容易在活動後出汗。出汗時再受冷風吹,而且汗水蒸發的時候會更冷,這就讓感冒病毒就有了可乘之機,寶寶就會感冒了。

2.小心捂熱綜合徵!

對於1歲內的寶寶,尤其是不到3個月的小嬰兒來說,穿太厚還可能引起捂熱綜合徵!

這種病在經濟文化落後的農村地區非常多見,而罪魁禍首就是家長給孩子穿太厚或晚上睡覺時包裹得太多、太嚴。

之前就有新聞報道一對夫妻抱著神志不清的寶寶衝進醫院,經醫生檢查後發現患兒嚴重脫水,患上了嬰兒捂熱綜合徵,究其原因,就是過度保暖引起的!

原來前些日子寶寶感冒了,天氣又比較冷,所以媽媽給寶寶穿得特別厚,晚上還蓋了兩床被子,卻沒想到等早上掀開被子時才發現,寶寶已經臉色蒼白,氣息極其微弱了,到醫院後醫生即使採取了緊急救治也很難恢復了。

捂熱綜合徵已經奪走了很多寶寶的性命,這樣的新聞也遠不是第一次報道,寶爸寶媽一定要警惕警惕再警惕!


氣溫驟降,這樣穿衣會讓寶寶進急診室!警惕!|家有一寶


氣溫驟降,這樣穿衣會讓寶寶進急診室!警惕!|家有一寶


其實這個病是因為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汗腺功能發育不成熟,當寶寶的身體限制在厚厚的衣服或被子裡時,產生的熱量無法散發,導致體溫越來越高,繼而引起高熱,脫水,缺氧,昏迷,甚至呼吸循環衰竭,患兒即使經醫生救治也很容易留下腦損傷甚至終生的殘疾。

所以給孩子穿太多捂太緊絕不僅僅是多出點汗而已,甚至可能會危及寶寶的生命!

這裡也要提醒各位寶媽,如果孩子一旦出現全身大汗淋漓,皮膚彈性變差,眼眶凹陷,臉蛋通紅,口乾煩躁,尿少甚至抽搐時,就要警惕可能是嬰兒捂熱綜合徵,需要立即就醫!

3.易患溼疹、毛囊炎

穿得太厚會讓寶寶出很多汗,而出汗潮溼的皮膚毛囊容易被堵住,出現痱子、溼疹、毛囊炎等皮膚疾病,有時這些小的感染灶還可能擴散導致軟組織感染。所以媽媽們可不能光悶頭給寶寶加衣物哦!

不過穿太少也不行,尤其是低齡寶寶,調節自身體溫的能力還比較弱,穿太少皮膚乾燥,鼻腔寒冷,鼻腔中的纖毛運動也會暫時麻痺,出現流鼻涕的症狀,也容易受到病毒細菌的侵犯,如果新生寶寶沒有做好保溫措施,還容易出現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徵(俗稱新生兒硬腫症)。

說了這麼多,那寶寶究竟該怎麼穿呢?

寶寶穿衣法則

1.先判斷穿得夠不夠

我們都知道世上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很多時候家長是憑自己的感覺給寶寶添衣物,而實際上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寶寶,安知寶寶是冷還是熱呢?

判斷寶寶穿得夠不夠,教你個小妙招!

把你的手指從孩子的上衣領伸進去摸摸孩子的頸部或背部,如果手指感到溫暖乾燥,皮膚光滑,就說明孩子衣服穿的剛剛好;如果感覺孩子背上有些潮溼、發汗、或發燙,說明衣服穿的多了,因為孩子出汗了;如果感覺孩子頸部、背上不夠暖和,有些涼,就說明要加衣了。

寶寶的四肢末梢血液循環發育不完全,手腳有些涼是正常的,跟什麼虛寒體質毫無關係。

不過如果寶寶的手指和腳趾變得冰冷而且還伴有白色或灰黃色,那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凍傷的表現,這時需要趕緊讓寶寶暖和起來!

2.年齡不同,穿衣不同

1歲內的寶寶,可適當比大人多穿一件薄衣服。

在寶寶生命最初的幾個月,維持恆定體溫的能力比較弱,寶寶容易過冷或過熱,如果寶寶睡得比較踏實,情緒平穩,吃奶量也比較穩定,那他目前可能並不冷,一般建議一般在寶寶1歲內可以比大人多穿一件,也可以根據摸寶寶後頸或後背的溫度來判斷穿的夠不夠。

1歲~3歲的寶寶,一般和大人穿一樣多就行。

隨著逐漸長大,寶寶維持恆定體溫的能力也在逐漸增強,寶寶會走以後,平時的活動量也增加了很多,所以1歲~3歲的寶寶一般和大人穿的一樣多就行,不過不同寶寶間身體有差異,也要結合寶寶的自身狀況來看,可以常摸摸寶寶的後頸或後背。

3歲以上的寶寶已經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感受,你直接問他就好了。

3.洋蔥式穿衣法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對於新生寶寶,當氣溫低於24℃時,寶寶就需要多穿幾層衣服才能保暖了。

不過秋季早晚溫差大,為保證孩子不會熱到,可以給孩子採取“洋蔥式穿衣法”,就像洋蔥一樣一層層的穿衣,裡面的衣服選擇柔軟、透氣的棉料,中間穿保暖的棉馬甲、毛衫,外套選擇防風或防水的夾克或風衣,來應對天氣的變化。

這種多層輕薄的穿法,天氣熱,方便脫,天氣冷,也方便套,即舒適,又輕便保暖,外出時還可以帶上毛衣或小毯子,以防氣溫驟降。

網上也有的媽媽總結了寶寶在不同溫度的穿衣法則,甚至精確到每1度,比如10~15℃的時候給寶寶穿內衣+毛衫+小風衣或小斗篷,5~10℃的時候給寶寶穿內衣+毛衣+薄棉衣,0~5℃的時候給寶寶穿內衣+毛衣+小馬甲+厚羽絨服+圍巾,然後根據天氣陰晴,是否颳風再配上相應的帽子、手套。

不過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太一樣,所以具體到每個寶寶,還是要寶媽根據自家情況來搭配。

簡單點,穿的簡單點

有的家長喜歡給孩子打扮的亮眼點,給孩子的衣服總帶些小裝飾,比如幾排紐扣、拉鍊,亦或亮片、鉚釘,殊不知這樣的衣服雖漂亮,但容易埋下安全隱患。

寶寶調皮好動,裝飾太多的衣服會大大增加了孩子磕碰受傷的幾率。因此,出於安全考慮,孩子衣服不宜太過複雜。在實用保暖的前提下,最好簡單點。如果寶寶在外玩耍,衣服汗溼或打溼了,要立刻回家換。

同時不要著急給寶寶買皮鞋,因為寶寶的小腳丫還沒有定型,皮膚還很嬌嫩,這時的寶寶應該穿既能適當約束又能保護腳型的小布鞋或運動鞋,而且鞋襪要注意防潮,不能過緊,因為寶寶的足部皮膚神經末梢非常豐富,當天氣寒冷,或天氣忽然變化時,足部的血液循環不良會引起凍瘡。

如果想增強寶寶的抗寒能力,可以適當帶寶寶進行戶外鍛鍊,建議帶寶寶到人少、空氣新鮮的地方達到微微出汗的程度就可以了,儘量避免大漢淋漓,以免著涼感冒。

最後,在天氣越來越涼的季節,讓寶寶出門前一定要吃飽飯或吃些零食,因為寒冷的天氣裡,寶寶的身體為維持體溫,會消耗更多的能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