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冰:勇敢者的“冰岩芭蕾”

攀冰:勇敢者的“冰岩芭蕾”

冬日大地,銀裝素裹,許多大自然鬼斧天成的冬日景觀也可以變成運動的好去處。攀冰,顧名思義為攀爬冰壁,以其壯美的景觀和刺激的身心感受,受到越來越多運動愛好者的喜愛,成為一項冬季時尚運動。

裝備不可少

攀冰這項運動之所以能誕生,仰賴於三大技術的成熟與進步,即冰爪、冰鎬和攀冰技術,它們充當冰面上的“手”、“腳”和“大腦”。過去專業運動員才能從事的極限運動,由於近年來對冰瀑、冰壁的保護和開發,以及攀冰裝備的不斷進步,已經變得容易入門,成為眾多戶外運動愛好者心儀的冬季運動項目。

金永世說:“頭盔是攀冰的重要保護工具,攀冰時從冰壁上脫落或冰鎬刨冰時,較大的冰塊飛濺脫落而擊中攀登者頭部的事件是經常發生的,因此在攀冰時必須佩戴專用的頭盔,以免撞傷或砸傷頭部。而且在攀冰過程中,冰鎬冰爪和冰壁的撞擊會產生很多落冰,飛濺而出的碎冰或斷裂的冰塊砸中攀登者或下方人員都十分危險,因此要小心。冰壁下方的人員一定要小心碎冰,儘量遠離冰壁。尤其是在下方的人員或觀眾,不應在距離冰壁太近的位置停留,否則極有可能被冰砸中。雖然保護裝置齊全,但是進行對攀冰的安全防範一定不能大意。”

攀冰:勇敢者的“冰岩芭蕾”

攀冰有竅門

攀冰由攀巖運動發展而來,是攀巖的高階版,同時也是攀登高山、雪山的基礎運動。目前攀冰主要依靠自然冰,分為冰瀑和冰掛兩種。據攀冰經驗豐富的運動教練金永世介紹,和攀巖一樣,雖然體重較輕的人比較適合這項運動,但是冰壁可以承受200公斤以內的重量,因此大家也不必過於擔心這項運動的安全性。而且由於攀冰需要的裝備和器械比較齊全且要求比較高,所以反而對人身體素質的要求比較低,只要胳膊有力氣,能用上上肢的力量就可以。

攀巖的人如果去攀冰,會發現這兩種活動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攀冰要利用地層表面的特色,尋找凹槽、山壁、突出地形供手、腳抓穩站穩,再找平坦的地方敲入冰用工具。登山也是一樣,登山者也要儘可能用雙腿來支撐自己,從一個平衡點把身體重量轉移到另一個平衡點;都是預先計劃好好路線,用眼睛先“攀爬”一遍,做到心中有數。

同時,因為攀巖的對象是冰,所以為了防止手腳麻痺,金永世還有一個自己的獨家秘訣,即把手和腳先後放在加了水的冰桶裡快速揉搓,乍一聽讓人牙齒打顫,但是其實這種方法可以收縮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環,讓身體處於興奮狀態,同時也提前適應寒冷的環境。

在開始攀爬冰壁的時候,和攀巖一樣,要做到膽大心細,踏出敏捷而決斷的步伐,這樣才能維持平衡,減少疲勞。金永世傳授經驗道:“在角度較低的斜坡和容易踏入的地面上,可以用冰爪輕輕嵌入,培養自己的步感,像走路一樣,學會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到了上邊大於45度的陡坡和冰壁上時,要使用前爪的步法,快速向上攀爬,儘量做到動作連貫,不在一個點上過多停留。”

“腳在攀爬時,要用力使冰爪尖牢扎入冰面。提腳的同時以膝關節為軸,利用登山鞋的重量,使腳平穩地前踢,使冰爪的兩個前齒都能扎入冰面,第二齒應該抵住冰面。腳不要上下晃動,否則容易使冰面破碎而不牢固。另外,腳要平直,如果呈八字形扎入冰面,就不能充分發揮冰爪的作用。如果實在利用冰爪有困難的話,沿著現成的冰階向上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這種冰階通常是由經驗豐富的攀冰者砍出的一個個小步階,以使後來的攀冰者腳步更穩固,也更加安全,在累的時候還可以當作是一個可以休息的小平臺。另外當冰爪斷裂、登山者受了傷或經驗不夠時,冰階也可以成為你的安全緩衝帶。” 金永世說。

攀冰:勇敢者的“冰岩芭蕾”

享受攀冰樂趣

對於想嘗試攀冰的初學者,國外攀冰家威爾也提出了建議:“攀冰時一定要讓自己興奮起來,這是一項充滿活力的運動,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在廣闊的山谷裡,沿著晶瑩剔透的冰瀑,揮動冰鎬,向上攀登,僅是想象就讓人心馳神往。裝備齊全後,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享受攀冰的快樂比什麼都重要,從事其他運動也是一樣,沉浸其中,享受運動的本質,這樣的運動體驗才是最好的。”

冬季的來臨,預示著攀冰季的正式到來,相信許多山友都已摩拳擦掌期盼著這一年一度才有的冰上狂歡。當冰鎬穩穩砸進堅硬冰面的一剎那,一切的困難都會顯得微不足道。

攀冰:勇敢者的“冰岩芭蕾”

攀冰要注意天時地利

1.攀冰前要勘察地形,考察冰質,選擇攀登路線和時間,儘量選擇山的背陰面,冰面較結實的地方攀登;

2.掌握天氣變化情況,除了一些人工澆築的冰壁,攀冰一般選在深山峽谷之中,深山峽谷中的風很大,大風天一般不利於攀冰;

3.每次攀爬前需要對冰壁質量進行確認,太軟或太脆的冰壁都不適合攀登,太軟容易冰錐鬆脫,太脆容易產生斷裂,好的冰質表面冰層可能會稍稍發軟,裡層較硬,冰鎬敲下去冰不易斷碎;

4.冰瀑的冰質不好或形勢險惡時就需用安全繩索進行保護;

5.將冰鎬扎入冰面時,不要用力過猛,而且冰鎬不要晃動,因為這樣會使冰面破裂,影響其穩固性。

攀冰:勇敢者的“冰岩芭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