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佬直男共處一室,成就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同樣是黑人平權題材,與斯派克·李的《黑色黨徒》不同,即將於3月1日

內地上映的《綠皮書》就是那種典型的公路片。不久前剛剛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等大獎。

它有著觀眾喜聞樂見的喜劇元素,情節有起承轉合,人物變化弧光非常明顯,另外還有迎合美國時下思潮的黑人平權和同性戀平權主題內核。而探討主題的方式,相比於斯派克·李的強個人化的處理,《綠皮書》這種溫和派,顯然也更符合大眾的胃口。

公路片的人物弧光


《綠皮書》具有公路片的一切特徵,首先故事上是以一次旅途為主要故事線。它的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個黑人鋼琴家要到美國南方去作巡迴演出,需要一名助理,於是僱傭了一個白人司機,兩個人一起踏上了旅途。

在旅途過程中,黑人鋼琴家在歧視黑人的美國南方遇到了很多困難,甚至於屢次當地警察關進監獄。白人司機幾次出手相助,黑人鋼琴家化險為夷。

基佬直男共處一室,成就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公路片需要很強的人物弧光來展現變化。《雨人》中霍夫曼和克魯斯兩個人踏上旅途之後,一個是世俗、物質的商人,一個是精神世界十分純粹的自閉症患者,兩個人物無論在經歷還是性格上都有極大的反差,這種反差其實是為後期人物心理的轉變預埋伏筆。

基佬直男共處一室,成就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當年因獲得最佳影片被斯派克·李吐槽為“為尼瑪黛西小姐開他麼什麼車”的電影《山水喜相逢》中,一個黑人司機和一個猶太血統的貴族老太太一起踏上旅途,兩個角色在旅途中都發生了很大的心理變化,而這種心理變化,就產生了人物弧光。

基佬直男共處一室,成就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綠皮書》中兩個人的人設有非常明顯的反差。“人皇”維果·莫滕森飾演的白人司機生在美國底層,是一個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白人直男,他愛吃肯德基、脾氣暴躁、行為舉止粗魯、話癆,還像其他60年代美國底層白人直男那樣討厭黑人、噁心同性戀。

黑人演員馬赫莎拉·阿里飾演的是黑人鋼琴家,他和當年白人眼裡粗鄙的黑人形象完全不同,才華橫溢、優雅有禮貌,但是高傲、有潔癖、事兒多、矯情。這兩個人物的性格是完全不同的,這就在兩個主角之間產生了很大的戲劇衝突,由此產生的笑果非常自然。

基佬直男共處一室,成就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比如,白人司機在車裡大嚼特嚼肯德基,還試圖說服鋼琴家一起用手抓著吃。但是黑人鋼琴家比較優雅高傲,當然是拒絕的。但在“強迫建議”下,黑人鋼琴家還是接受了直男的好意。

但黑人鋼琴家不允許直男亂扔垃圾,直男最終也被潛移默的改變。兩個完全不同的人,通過一次旅途,在不斷改變中嘗試去改變自己的缺點,通過小細節的鋪陳,一步步建立起人物弧光。這種改變,讓兩個人物都變得一下子立體起來。

基佬直男共處一室,成就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整部影片的氛圍都比較輕鬆愉快,這也是《綠皮書》之所以能夠受到大眾口味的奧斯卡青睞的原因。斯派克·李的《黑色黨徒》雖然是相同的主題,也有很多笑料,但反高潮的悲劇式結尾,雖然在藝術表現力上力度更強,更為觸目驚心,但《綠皮書》的結局顯然更為符合大眾的期待。比起反高潮結局,《綠皮書》在大眾口味上顯然更容易被觀眾接受。

基佬直男共處一室,成就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況且結尾還加上了比較喜聞樂見的“弱勢群體”大反抗,雖然俗套,但是大眾看起來就是爽。總不能要求觀眾一直壓抑著神經去欣賞藝術,我們需要理性的思考,但同時也需要造夢的電影。

黑人運動和同志平權


說到《綠皮書》的矛盾,就不得不說美國的歷史。

《綠皮書》背後透射的其實是美國社會的兩種價值取向之間的矛盾,一邊是保守,一邊是平權。

基佬直男共處一室,成就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電影中,黑人鋼琴家執意要去南方巡演這一情節設定,其實與美國的大歷史息息相關。歷史上,美國的南方曾經是種植園經濟高度發展的地區,也是白人奴隸主和黑奴制度盛行的地區。

1860年主張廢除黑奴制度的林肯總統上臺之後,南方的南卡羅來納州、密西西比州、佛羅里達州、亞拉巴馬州、佐治亞州與路易斯安那州宣佈獨立,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南北戰爭。《亂世佳人》的故事就發生在《綠皮書》旅途中的佐治亞州。

基佬直男共處一室,成就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最後雖然獨立失敗,但這幾個州依然有頑固的歧視黑人傳統。再加上60年代,美國白人至上主義的“3K黨”盛行一時,讓這個區域的黑奴傳統更根深蒂固。到今天為止,3K黨在南方的勢力依舊很猖獗。

基佬直男共處一室,成就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影片中,在佐治亞州的服裝店裡,白人店主拒絕讓黑人鋼琴家先試後買的需求,正是60年代美國黑人的生存境況。

電影中揭露出來的,黑人不能住白人的旅館、不能上白人家裡的廁所、不能在白人的餐廳吃飯,這些都是曾經在美國曆史上確實存在的真實歷史,甚至直到今天也還存在著。

影片對人物內心的挖掘是沿著歷史背景的。身為黑人的鋼琴家,從小生活在備受歧視的環境中,無力改變現實。於是只能通過讓自身變得強大,以自尊、自愛來反抗他人的踐踏。

最震撼的一場戲是,鋼琴家在酒吧裡被打之後,一個人對著鏡子強忍著淚水用粉底遮蓋傷痕,內心的傷痕卻無法用粉底掩蓋。

基佬直男共處一室,成就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而白人司機在旅途中逐漸和鋼琴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無疑是好萊塢精英主義思想在影片中的折射,體現的是當今美國和好萊塢人人平等的價值觀。

另一層身份衝突矛盾,來自於同性戀性取向和主流。

這部分在影片表現得非常少,主要在黑人鋼琴家在Y.M.C.A.與男人約炮被警察抓獲。將Y.M.C.A.翻譯為基督教會,其實並不是很準確,而準確的翻譯應該是“基督青年會”。

這個青年會,在同性戀平權歷史上非常有名,它是專門為男青年提供健身娛樂休閒和臨時居住服務的場所。正因為這樣,Y.M.C.A.曾經是城市裡男同性戀活動最集中的地方。

基佬直男共處一室,成就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而警察在青年會里抓人的行為,很多情況下就是為了突然襲擊男同群體,壓制同志平權的發展。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黑人的被抓和反抗,白人直男拋開世俗偏見想方設法的解救行為,變成了兩個人物故事中最高光的時刻。

這高光時刻,在最後的大反抗中,更加光輝耀眼,最後在由人物真實原型雪莉博士創作的鋼琴曲中化於無形。電影到此為止,高完成度收尾。

基佬直男共處一室,成就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電影特意將白人與黑人、直男與同志兩種代表了美國當下兩股最熱思潮的矛盾融合在同一部電影中,體現了好萊塢的強大的包容性。而這種基於平等的包容性,是當今社會最主流的發展趨勢。

只論藝術,《綠皮書》肯定是不及《羅馬》、《寵兒》、《黑色黨徒》的。但在今年這個奧斯卡小小年,最佳影片給《綠皮書》已經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影片即將於3月1日內地上映,還是希望喜歡的影迷多多支持!


銳影Vanguard編輯 | 致遠君

✪▽✪歡迎轉載,但一定要註明來源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