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張萬年用屢試不爽的“奇招”,讓越南軍隊苦不堪言......

發生在1979年的中越戰爭,是一場有限度、低強度、只有陸軍發生交戰的常規邊境戰爭。這場戰爭改變了東南亞的地緣政治形勢,推動了國際格局的重新整合,中國也以新的形勢進入了21世紀,對未來10年的國際政治走向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在對越反擊戰中,中國將領用之前屢試不爽的“奇招”,讓越南軍隊苦不堪言,下面就讓筆者給大家淺析一下。

對越反擊戰,張萬年用屢試不爽的“奇招”,讓越南軍隊苦不堪言......

在開戰前,越軍的戰術設計是:沿越北邊境地區的主要道路和交通線扼守要點,層層設防。兵力部署採取前輕後重,全面控制,重點守備的方針。強調一線堅守,獨立作戰,與中國軍隊死打硬拼,盡最大可能地為越軍二、三線作戰部隊的機動、集結爭取戰役的準備時間。

對越反擊戰,張萬年用屢試不爽的“奇招”,讓越南軍隊苦不堪言......

但是越軍的弊端也被暴露無遺, 我軍將領根據當時的情況分析:越北戰場正面寬闊,點線眾多,越軍兵力不足。 因為越軍兵力不足,又要防守寬大正面,互相之間強調獨立作戰,難以兵力支援。並且當時的張萬年將軍分析,越軍的戰術方針有其死穴,就是過於依賴地形與陣地,很少實施機動的戰術反擊,實行的是消極防禦;強調獨立作戰,不以兵力互相支援,火力分散配置,部隊之間協同差,遠戰火力弱,攻擊能力差。

對越反擊戰,張萬年用屢試不爽的“奇招”,讓越南軍隊苦不堪言......

於是中國軍隊的統帥部沿用解放戰爭年代屢試不爽的“奇招”:大兵團戰法,力圖集中優勢兵力,穿插迂迴,將越軍分割合圍,包餃子,打殲滅戰,一次殲敵一個師至幾個師。越軍雖然擅長游擊戰,但在中國軍隊的兵力、火力優勢面前,無法逆轉戰爭大勢,最根本的一點,越軍面臨的是前所未見的大兵團作戰方式,讓越南軍隊苦不堪言 。

對越反擊戰,張萬年用屢試不爽的“奇招”,讓越南軍隊苦不堪言......

畢竟越南打過法國,日本,美國,但是他們從來沒用這種打法,於是越軍無論在戰爭準備上還是戰場心理上都遠遠未能適應,戰略上過於消極導致戰術上的被動保守,戰役指揮上也與中國軍隊差了幾個數量級,最終只能是一敗塗地。

對越反擊戰,張萬年用屢試不爽的“奇招”,讓越南軍隊苦不堪言......

但是筆者認為越南戰爭也暴露了中國在戰術上的一成不變的傳統思維,那就是大規模交戰,缺乏協同作戰,特種作戰,手術刀式戰略打擊,並且在越北的山地叢林地形複雜,道路稀少,氣候惡劣,民情嚴峻。中國軍隊的殲滅戰水土不服,企圖不達,在第一階段作戰中遇到了較多的困難和挫折。 不過在戰爭結束後中國領導人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實行了百萬大裁軍。幸事!

如果您有相關法律問題,請您通過私信平臺向我們提問,小編將竭力為您解答,但意見僅代表小編個人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