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loser的人生告訴我們:做人最要緊的是搞明白自己要什麼

李商隱loser的人生告訴我們:做人最要緊的是搞明白自己要什麼

不管你對李商隱熟不熟悉,下面這幾句詩,你一定聽過: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這都是李商隱寫的。

李商隱身上的標籤有:晚唐才子,朦朧詩人,多情種子,看不懂的無題詩,嘰嘰歪歪的loser。

沒錯,他真是個嘰嘰歪歪的loser。

有多嘰歪?有多loser?

一首詩就能看明白: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李商隱這首詠蟬詩,沒前面那些名句驚豔,但真看懂了,會讓人驚心。

這首詩被稱為唐朝最好的詠物詩之一,但知道的人不多,因為一般人看不懂它好在哪,真看懂了的,又不願意多讀,讀多了要抑鬱。

這首詩是理解李商隱的鑰匙。說這首詩之前得先大致介紹一下李商隱。概括來說,李商隱在人生開始時抓到的牌並不好,但他很快憑本事換到了一手好牌,但最後,他又憑本事把一手好牌打爛了。

李商隱的一生

李商隱出生於公元813年,老爸李嗣是個低級官吏,在李商隱十歲時就掛了,小小的李商隱長子當家,和他媽媽艱難過活。李商隱說當時是“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

不過雖然開局比較差,但李商隱熬過這段少年時光後,牌卻越換越好了。

李商隱從小就特別能讀書,據說他“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在老家還有一位很有學問的堂叔來教他,十六、七歲時就寫得一手好文章,被白居易、令狐楚等人賞識。

這兩人是當時的文壇領袖兼顯赫高官,被他們看中無疑是打開了人生的上升通道。令狐楚對李商隱非常愛惜,把他當成親兒子,不僅從經濟上資助他,讓李商隱當幕僚,還教他讀書寫文章,讓他和自己的兒子們交往。窮孩子李商隱就這麼被帶進了上流社會社交圈。

後來,令狐楚還讓兒子令狐陶向考官推薦李商隱,讓李商隱25歲就考中了進士。唐朝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土”的說法,意思是五十歲考中進士都算年輕,李商隱25歲中進士,有多風光可想而知。

李商隱這時真是換到了一手羨煞旁人的好牌。

但是,誰都沒想到,這麼好的牌會打砸了。中進士這年,是李商隱一生的巔峰。

這一年是公元837年,李商隱春風得意,新科進士的活動一場接一場,兩個月後,終於結束,李商隱衣錦還鄉,探望老母親。但也在這一年,令狐楚去世了,李商隱失去了既是老師又如父親的大貴人。沒有了令狐楚,李商隱在政治和人情世故上的不成熟暴露無遺,人生狀態迅速下滑。

第二年,李商隱當了應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幕僚,還娶了王茂元的女兒。王茂元也是高官,也很欣賞李商隱,但這個婚姻卻犯了官場大忌,把李商隱拖進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

唐朝黨爭嚴重,令狐綯是“牛黨”,王茂元是“李黨”,在當時人看來,李商隱親近王茂元就是對令狐楚的背叛,不僅令狐陶一派的牛黨對李商隱有看法,連李黨們也認為李商隱背信棄義,這導致李商隱在838年的吏部授官考試中被除名,唐朝考中進士後還需參加授官考試,考過才安排官職。李商隱雖然考中了進士,但名聲壞了,連授官考試的資格都沒了。

不過,李商隱雖然一步走錯,但並不表示沒機會翻身,畢竟他年輕有才。只是,在之後的20多年,李商隱每次在關鍵時刻做出的選擇都對自己沒好處,讓人看得無可奈何,只能理解為才子和政客太難兼容吧。

總之,李商隱在牛李兩黨都不討好,哪邊當權了都不用他,他一年比一年混得慘,抑鬱症一年比一年重,46歲就病死了。史書上給他記下了很不光彩的評價:

“牛、李黨人蚩謫商隱,以為詭薄無行,共排笮之。”

——《新唐書》

“無持操,恃才詭激,為當塗者所薄。”——《舊唐書》

他曾經的好哥們令狐綯則“惡其忘家恩,放利偷合。”——《唐才子傳》

《蟬》詩讀懂李商隱

李商隱每到困境,都會去找大富大貴的令狐綯,令狐綯曾身居相位十年之久。令狐綯念在少年情誼,還是幫過李商隱几次,最後一次引薦李商隱當了正六品上的太學博士。《蟬》這首詩就是李商隱在困境中寫的。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在儒家文化裡,蟬是君子的代表,蟬吸樹汁為生,不吃蟲不吃草,不爭名奪利,有“文、清、廉、儉、信”五德。

這首詩第一句“本以高難飽”就取意蟬的高潔,因為高潔,不爭不奪,所以,吃不飽,餓得直叫喚。第二句“徒勞恨費聲”是蟬想通過叫喚獲得幫助,吃上飽飯。但是,沒用,沒人理你。

很明顯,李商隱是用蟬寫自己,希望令狐綯能幫他。但他想求助也不好好說,還充滿糾結和哀怨:既想要高潔,但又受不了捱餓,餓了就滿腹哀怨,我這麼高潔,你怎麼能讓我捱餓?我餓了你怎麼能不理我?真讓人看了渾身難受。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這兩句是全詩最好的句子。蟬叫到五更時已經沒力氣了,叫聲斷斷續續,簡直快死了。可是旁邊的樹,居然還那麼碧綠,還長得那麼精神。我那麼慘,都快死了,你卻還過得那麼好,一點都不心疼我,一點也不為我難過,也不幫我。

這四句詩寫得真是好,李商隱把他的人生狀態和心理狀態毫無遮攔地全寫出來了,寫出了一個大才子的哀怨乞憐,像一個深宮怨婦那樣乞求恩寵。

這四句詩裡,有落魄才子的進退兩難和無所適從,既嚮往榮華富貴,又以清高來自我安慰,既要搖尾乞憐,又厭惡自己失去自尊,既想求助,又扭扭捏捏。這四句詩準確地寫出了潦倒之人的心態,被後人稱為是“追魂之筆”。

這種心態極難寫,一般的人沒才華寫,就算有才華也不見得肯把這種心態寫出來給人看,因為寫出來會被鄙視的。

對令狐綯這種身居高位的人來說,看到這樣一首求助詩,即便會因為從前的情誼心生憐憫,願意扶他一把,也得對方扶得起來。但從這首詩裡,你會怎麼評價作者的精神狀態和思想境界?你敢為他引薦一個重要的職位嗎?一個文人這麼寫詩,能讓人瞧得起他嗎?

這樣的好詩也只有李商隱這種既有才華,又潦倒、柔弱,還足夠真性情的人才會寫、才能寫,才敢寫。

縱觀李商隱的一生,可能少年的貧困限制了他的境界。生存的壓力和家族的責任讓他對仕途名利充滿嚮往,這也沒什麼不對,既然嚮往那就追求吧,但他偏偏還想要清高,既然想要清高,那就忍受一下貧寒吧,但他又偏偏哀怨“高難飽”,既然想飽那就好好求助吧,但他又偏偏嫌棄自己仰人鼻息,不想仰人鼻息那就貧寒且自尊吧,但他看別人過得那麼好,卻偏偏心意難平,你怎麼能夠那麼“碧無情”?自己因為高潔才貧寒,你怎能不幫我?話外之意,簡直是在說別人不高潔,所以才富貴。

唉,真讓人看得著急:李商隱,你嘰嘰歪歪的到底想幹什麼?你能不能先想清楚,你這輩子,要的到底什麼?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的道理,要不要給你講一遍?

李商隱有首《有感》詩,也許是李商隱對自己的人生的反思:

中路因循我所長,古來才命兩相妨。

勸君莫強安蛇足,一盞芳醪不得嘗。

我本來應該根據自己的長處去走一條中正、不投機的路,可惜啊,難道才華好的人命總是不好嗎?如果不畫蛇添足,那麼該你喝的酒,你總能喝到。好好的正路不走去走捷徑,哪知捷徑是歧路。

但是,人生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如果李商隱不是活得這麼扭扭捏捏嘰嘰歪歪,他又怎麼寫得出這些既抑鬱又精美的詩?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