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摘抄了那麼多好詞好句還寫不好作文,好詞好句到底長什麼樣

辰媽最近從圖書館裡借了一本《昆蟲記》,翻開一看,有點小驚訝。

不知道前面哪位讀者,在書上劃了些細細的鉛筆道道。

書縫裡還夾雜著餅乾渣渣和橡皮沫沫。

這一看就是哪位小讀者,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摘抄作業,劃的好詞好句。

看這句:

水仙花……看上去就像掛了一串美麗的紅項鍊。

這句是比喻句。

孩子摘抄了那麼多好詞好句還寫不好作文,好詞好句到底長什麼樣

再看這一句:

它們當中,有充當獵手的獵蜂,有善於建築的築巢蜂,有……還有……。

這句是排比句。

好詞呢?實在不好找,連”五分之一“、”一百四十毫米“都用鉛筆劃上了。

估計最後實在沒什麼可劃的,把這一句劃上了:

蜣螂用後腿將材料壓在身體下,不斷地搓動、旋轉,直到它成為一個圓球形。

也算是對蜣螂動作的描寫吧!

可憐這位小朋友,估計是把整本書翻了個遍,才找出了這麼幾句”好詞好句“!

孩子摘抄了那麼多好詞好句還寫不好作文,好詞好句到底長什麼樣

摘抄到底有沒有用

孩子從三年級開始正式寫作文,都沒少受到這種摘抄作業的折磨,每個孩子都有一本摘抄本,每個星期要交作業,家裡那幾本書很快就抄完了。

辛苦一點不算什麼,問題是孩子苦哈哈地抄完之後,有的摘抄只當練字了,有的摘抄賣廢品了。

孩子寫作文的時候依然苦思冥想,搜腸刮肚,寫不出來好詞好句。

作家葉開曾經批判過這種做法,他說不知道哪個詞比另一個詞更高級。“難道這個詞是部長級,那個詞是科長級?”

摘抄是不是浪費時間?真是讓人懷疑人生了。

為什麼很多作家、老師依然推薦摘抄呢?

很多作家在分享寫作經驗時,都說自己積累了大量摘抄本。

著名的法國科幻小說作家儒勒·凡爾納就曾經說:

" 我積累了成千上萬條各方面的筆記。現在我家中還有至少兩萬條以上尚未使用、可以在我的作品中得到利用的筆記……"

​我想孩子們都不是故意想應付老師的作業,只是不知道如何從文章中尋找精華。

孩子摘抄了那麼多好詞好句還寫不好作文,好詞好句到底長什麼樣

摘抄的正確打開方式

老師大多告訴孩子們,劃出一些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抄下來交作業。

並沒有告訴他們,應該去尋找真正打動他們的句子。

下次,孩子在摘抄的時候不要只盯著排比句,比喻句。

換一個思路,思考一下這類問題:

  1. 讀完這本書、這一章、這一篇文章之後,哪一句話最吸引我?
  2. 最讓我難忘的那句話是什麼?
  3. 有沒有哪句話,作者說的真是太好了,我就沒有想到,沒有說出來。
  4. 現在找到這樣的句子,把它摘抄下來。
  5. 寫出讀到這個句子時的想法。對於這句話,我是怎麼想的?
  6. 我還想到了哪些?

摘抄+感悟/評論,這才是摘抄的高級方式。

這種方法需要動腦,比簡單抄抄要費時費力,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有困難,

孩子一開始僅僅能夠做到摘抄下來,但這個思考的過程可以有。

當孩子自己慢慢學會記錄感悟,辛辛苦苦完成的摘抄作業就不用賣廢品了!

受過純理科訓練的文藝老媽,分享科學童書的閱讀寫作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