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拳王泰森”從小是個腦癱兒,你信麼?

“小拳王泰森”从小是个脑瘫儿,你信么?

“小拳王泰森”从小是个脑瘫儿,你信么?

因為早產,他一出生便被確診腦癱,幸福的家庭從此改變原先的軌跡。然而,他的父親自學醫術為他治療,還將他從一個毫無自理能力的腦癱患者,培養成一名職業拳擊運動員。33年間,他不斷向命運“出拳”,堅定而執著。

他叫汪強,天津人。

一月的天津寒意正濃。家住天津市北辰區的汪強,身穿印有“China Boxer(中國拳擊手)”的紅色運動服,笑盈盈地打開房門。

屋內簡單樸素,卻十分溫馨。暖暖的陽光透過窗臺射入屋內,將陽臺擺著的三座獎盃和幾張獎狀的影子拉長。

談到這些獎盃和獎狀,汪強興奮不已,說話有些用力,大口喘著氣,磕磕巴巴地講述著職業拳擊路途的坎坷和曲折。

2008年,汪強不願荒廢兒時練就的一身拳擊本領,走上了職業拳擊之路。

01

“小拳王泰森”从小是个脑瘫儿,你信么?

汪強在拳擊俱樂部內練拳。圖片來源:新華社 記者嶽月偉 攝

起初,瞭解到他是腦癱患者,主辦方不願接受他,對手很少對他正眼相看……汪強默默地將這些“小瞧”轉化為奮鬥的動力。

作為腦癱患者,練習拳擊談何容易。汪強的手腳靈活度遠不如普通人,簡單不過的出拳動作、小的要領,父親汪寶柱已經數不清多少次訓練汪強。

在這樣週而復始的訓練模式下,汪強打爛了十餘副手套,就連厚實的沙袋都擊打出了裂紋。

2014年9月,汪強參加了人生中首場職業比賽——上海第四屆中外拳擊對抗賽。“終於能打一場真正的拳擊比賽了。”對於這位腦癱拳擊手來說,一切似乎有些不太真實。

“看不到臺下的觀眾,也聽不到周圍的吶喊聲,眼中只有對手。我要拼一下!”身在聚光燈下的汪強心跳如雷。但初次登上職業拳擊擂臺的他因體力不支,最終惜敗對手。

“小拳王泰森”从小是个脑瘫儿,你信么?

汪強在天津市北辰區的家中纏繃帶。圖片來源:新華社 記者嶽月偉 攝

不服輸的他繼續堅持訓練,三個月後,在河北保定舉行的“鼎裕輝杯”全國拳擊俱樂部拳擊爭霸賽中一舉奪冠。

汪強從手機裡翻出當時拍攝的照片。耀眼的聚光燈將爭霸賽擂臺照得明亮,汗涔涔的汪強捧著金色“冠軍”獎盃,燦爛地笑著。“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獲得職業拳擊比賽的冠軍,這麼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現在,我一秒鐘能打出6拳,一拳能重達150公斤。”說到這裡,汪強握緊拳頭,拳峰凸顯。一拳擊出,攻擊凌厲、霸氣十足。

02

將時鐘撥回到1986年,天津市兒童醫院的一紙診斷猶如晴天霹靂,將一家人推向深淵。

腦癱,診斷書上的字,冰冷而決絕。“我和他爸爸都懵了。”母親劉惠琴回憶說,汪強是7個月的早產兒,生下來才3斤半,出生就有腦出血、黃疸、肺炎,搶救35天后才活下來。

汪強的父母發現孩子1歲多還不會坐,6歲了還不能張口說話,生活完全無法自理。

夫妻倆開始四處求醫,足跡踏遍了天津的大小醫院,汪寶柱還購買了各種治療腦癱的醫學書籍。

《中國按摩術》《圖解腳底按摩療法》《小兒腦癱》……各種各樣治療腦癱的醫學書籍在家中隨處可見。書籍經過無數次地翻閱,邊角微微卷起,裡面密密麻麻地標註著父親學習後的“心得體會”。

在父親每天4至5小時的高強度按摩下,汪強的身體情況漸漸有了起色。“有一天下班回家後,我就看到汪強特別艱難地、使勁兒說‘M……M……媽’。”劉惠琴眼眶微微泛紅,7歲的汪強終於說出人生的第一個字。

“小拳王泰森”从小是个脑瘫儿,你信么?

母親劉惠琴(左)為汪強進行頭部按摩。圖片來源:新華社 記者嶽月偉 攝

“當時太高興了,我要讓孩子上正常學校。”接下來的兩年內,汪強父母繼續訓練汪強一百以內的加減法,培養跳棋、象棋等興趣愛好。劉惠琴不顧鄰居們異樣的眼光,將9歲的汪強送入天津市河東區一所普通小學讀一年級。

然而,比同學高出一頭的汪強卻始終難以融入普通孩子的群體。“那時,高年級學生總是欺負我,但我要活得有尊嚴。”“尊嚴”二字,汪強說得艱難卻又鄭重。

曾當過武警拳擊教練的父親決定教12歲的汪強打拳,並自制簡易沙袋,幫助汪強訓練簡單拳擊動作。“最開始我必須抓著他的手臂、提著他的腿去完成每個動作。別人一遍,他得十遍百遍。”汪寶柱說。

學習拳擊後,調皮的孩子再沒欺負過汪強。“遇到想欺負我的同學,我就亮出拳頭。”汪強說,班級同學還給他起了一個響亮名號,叫“小拳王泰森”。

03

24歲那年,汪強以每月500元的租金租下了小區樓下的倉庫,辦起了拳擊俱樂部。

“小拳王泰森”从小是个脑瘫儿,你信么?

汪強在拳擊俱樂部內訓練體能。圖片來源:新華社 記者嶽月偉 攝

五顏六色的拳擊手套、頭盔散落在地上,沙袋、槓鈴等健身器材一應俱全。牆上還掛著腦癱拳擊手汪強與兩位拳擊高手泰森和鄒市明的合影……汪強精心地向記者展示著他的拳擊園地。

“小拳王泰森”从小是个脑瘫儿,你信么?

汪強(右)與奧運冠軍、“拳王”鄒市明的合影。資料圖片

“雙手抬高和肩部平齊,不能超過鼻子,雙手拉開,一隻手防護下巴,低頭,眼睛向上看注視對方,身子拱起來壓腿……”汪強招收了9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並擔任陪練,為同樣想追逐拳擊夢想的年輕人提供訓練。

“汪強身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臉上‘掛彩’更是常事。鼻樑被打斷過,眼睛也被打出過血。”劉惠琴談起汪強當陪練的過程很是心疼。

21歲的劉海鵬是汪強的學生,他在電視上看到有關汪強的報道後,開始接觸拳擊運動。“汪強是我拳擊的啟蒙老師。他那種不放棄、敢拼搏的精神觸動了我,喚起了我對拳擊的熱情。”劉海鵬憧憬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參加一場職業拳擊賽。

“我希望將我的拳擊俱樂部辦得蒸蒸日上,招收更多學生,一輩子從事我所熱愛的拳擊事業。”汪強對未來充滿希望。

汪強的奇蹟也有來自家庭的支持

他的父親為此付出太多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